■ 本刊编委 范振林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的工具和桥梁,其本质是要实现自然资源要素配置、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保障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持续提供正外部经济。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制度抓手;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途径;对于发挥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促进作用和机制优势,实现资源高水平保护、可持续利用、高效配置和公平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也是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和路径探索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自然资源部于2020年、2021年、2023年相继推出4批共43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批准了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重庆等6省(直辖市)10个地区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深入总结提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模式。但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表现在生态产品保护和转化逻辑亟待打通,市场化实现模式和政府调节机制仍需深化探索,激励约束和评价政策有待健全,绿色金融创新与投融资战略设计的系统集成和创新还需加强等方面。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并进一步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导向引领、要素保障和参与分配作用,抓好调查、规划、核算、交易、修复五大关键环节,从组织、技术、政策、标准等角度,将生态产品的供给和消费纳入一般产品的经济循环活动之中,不断推进实现“三个提升”。
一是健全产权体系,提升交易效能。科学界定生态产品的认定边界,系统梳理生态产品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及开发利用潜力,发布并动态调整生态产品清单目录。建立健全生态空间环境权、发展权、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同时规范集体所有自然资源关联区域之间的生态产品产权交易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不同类型生态产品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完善出让、抵押、租赁、担保、交易、绿色奖补等制度,不断健全生态产品的产品化、商品化、市场化、金融化机制,促进优质生态产品持续、多样化供给。
二是推进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评价工作,认识生态产品价值整体与局部、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的辩证关系,合理构建生态保护、资源治理、综合效益三大维度的评价体系。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平台建设和标准化工作,建设分区分级分类生态产品多元化实现路径;建立评价平台与生态产品统计调查监测之间的接口,加强与统计机构、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合作,构建经济与生态并行的生产、供给和交易系统,并把生态产品增加值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着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工具的创新,为政策制定、模式设计、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等提供工具服务。
三是加强政策融合,提升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立足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在充分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实施状况、整合各方主体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设计和特色路径探索,强化典型案例的培育、推广和评估,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加强政策协同、产业协同、部门协同、人员协同,助推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欠发达地区绿色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