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

2024-06-11 07:38沈建华蒋莎
教育家 2024年21期
关键词:研学劳动家庭

沈建华 蒋莎

家校社协同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为了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家校社必须协同推进。我们要以劳动活动为抓手,科学实施系列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

探索劳动教育新“四域”

学校领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制订完善的劳动教育计划和课程,立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创设“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农场创新、科技制作、校园服务、社会公益”六类课程,落实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学校设立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如打造“蕙兰园”劳动基地,开展科学种植活动,让学生亲历果蔬成长历程;创办“小鲁班木工坊”,开展创造性劳动实践。

家庭领域:劳动教育的延伸空间。学校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通过家庭劳动作业、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围绕“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劳动常态,建立“收纳自理角”“阳台盆栽区”“家庭实验室”等,将厨房、客厅等家庭空间作为劳动实践场所,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整理房间、制作美食、掌握日常劳动工具使用技巧等活动,体验家务劳动的乐趣。

社会领域: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社区、工厂、农场等都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如结合地域资源,创建“童心农耕园”等农事实践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社区服务、农田劳作、工厂实习等,增强学生劳动热情。

自然领域:劳动教育的体验空间。自然领域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体验空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农业生产、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如一年级的“走向农田”系列亲子活动,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认识各种农作物,并体验种植的乐趣。学生在亲近自然中,增强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打通协同机制促“三联”

家校联动:项目劳动夯基础。项目劳动从课堂到家庭是一个全面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模式,为了让项目劳动从课堂到家庭更加有效地實施,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开展“爱劳动”项目群学习,采用“课堂技能指导+课后微课拓展+家庭实操应用”的学习方式,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系统支持。

联结社区:亲子劳动拓视野。家长与孩子一起设计亲子劳动清单,清单的内容包括各种社会劳动和公益劳动项目,如参与社区清洁、植树造林、探访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等。在设计清单时,家长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确保劳动项目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

联动资源:研学劳作勤交互。对社会优秀教育资源保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引进来”是将实践机会和先进理念引入研学劳作,如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或指导,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与优秀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走出去”是将学生带到校外进行实践学习,如学生走进养老院进行服务性劳动、开展小队菜单式劳动主题研学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亲身体验和了解真实的劳动环境。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规划课题“‘蕙学+:指向未来课堂的学习新样态研究”(项目编号:2023SC047)和杭州师范大学2023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立项课题“变革育人方式:未来学校视域下的学习场创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2353617)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研学劳动家庭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家庭“煮”夫
研学之旅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