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风
点开B站,首页挂着“25考研‘信息差救命视频”;打开小红书,映入眼帘的是“‘信息差直接决定了你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抖音上“聪明的大学生已经在吃‘信息差红利了”的信息让人心中一惊,对大学生来说,不仅考研、考证,甚至租房、旅游、处理人际关系等场景都需要破除“信息差”。那么在信息的海洋里,大学生该如何甄别有用的信息、如何破解“信息差”呢?我们来听听大学生的心声,以及专家的解读——
本科生 昕静
作为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我自认为并不处于优势。认知的局限、内向的性格以及家庭资源的有限性,常常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困于信息茧房之中。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适度的“信息差”并非全然是坏事,有时它会让我有机会独自探索,发现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甚至创造出属于我自己的信息优势。
我也常常会因为缺乏某些关键信息而感到焦虑和无助,但是,我不会让焦虑控制自己,而是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破除“信息差”。
首先,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是关键。学会有效地搜索、筛选和整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和机会。例如,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们可以借助专家的指导,减少因信息不足而做出的盲目选择。
其次,主动获取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好奇心和主动性是克服“信息差”的关键。参加各类讲座、研讨会,加入兴趣社团,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这些都能为我们开辟新的信息渠道,带来宝贵的信息资源。特别是,要善于向师长、同学和业界专家等寻求指导和建议,以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资源。
最后,分享信息也是一种缩小“信息差”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学术论坛等途径,将自己获取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分享给更多的人。
总之,缩小“信息差”是大学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主动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硕士研究生 哲宁
虽然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了,但回想起来,“信息差”现象其实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那里信息闭塞。小学毕业时,我考入了县一中创办的初中实验班,才发现那些县城里的孩子,已经早早地开始学英语了。他们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爱好,早早为孩子规划未来,针对弱势学科及时补课。而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父母几乎没有管过我们的学习。所以,在初中时,同学之间已经拉开了差距。我感觉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学习。初中毕业,我考入了县一中。高中生活,又是与外界“隔绝”的三年。等到高考后报志愿时,我才发现根本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我的兴趣点在哪里、我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此,父母也帮不上忙,我只有凭自己的感觉去选择学校和专业。
上了大学,“信息差”的表现就更明显了。为了拿到奖学金,我依然不敢有一丝松懈,拼命学习。但令我没想到的是,那些平时看着嘻嘻哈哈的同学,其实已经早早开始“想出路”了,毕业时,有的同学成功拿下几个证书,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有的同学顺利地考公“上岸”,还有的同学选择了出国深造。
我仿佛一直是后知后觉型的,在读研阶段,我总算是开窍了。我意识到信息获取能力是人生中一项重要技能,提升信息获取能力是解决“信息差”的最佳途徑。我也逐渐在互联网中学会了“淘金”,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和资源,并且学会筛掉大量无效信息,让所搜集信息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