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秘书处
自2018 年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市已建成五批共112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第六批28 个示范村正在建设中,今年底将全部建成。在这具有上海特色的乡村建设工作中,对已建成的示范村,如何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正在建设的示范村,如何做到与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民生兜底保障相结合,已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
为更好地破解这些问题,近期,我们会同上海社科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赴郊区开展专题调研,选取青浦区岑卜村、金山区待泾村和中联村、宝山区月狮村四个示范村进行“解剖麻雀”。通过调研,我们有了三个深切体会。
一是农民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经过六年的建设,示范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从第一批示范村每区各建1 个,到后来各批次示范村大家踊跃申报,目前已建在建的140 个示范村,已占全市规划保留保护村总数(800 个)的17.5%。通过示范村建设,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舒适、宜居宜业,农民群众也从一开始的懵懂观望,转变为如今的热情高涨,创建参与度达92.4%,较2019 年提高了近六成。9 个涉农区都涌现了一批示范村的典型,特别是在调研的四个示范村,村干部和村民对示范村建设交口称赞。从整体看,2023 年第五批示范村建成后村民的满意度达98%,比前几批都有了明显提升。
二是建设资金投入呈现多元化态势。 随着示范村创建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也愈发高涨,建设资金投入也从最初以各级财政资金为主,转变为如今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的态势。据统计,第五批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首次出现社会资本(12.2 亿元)超过财政资金(11.1亿元)的局面。特别是调研的三个示范村,待泾村社会资本投入达16479 万元,是财政资金投入的2.26倍;月狮村聚焦农文旅体融合,社会资本投入达7000万元,高于财政投入;岑卜村携手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以社会资本撬动发展国潮文化产业。
三是涌现了诸多乡村建设新理念。 示范村创建过程中,各涉农区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上海乡村建设新理念。如岑卜村引入社会第三方经营主体,探索创新了“整村运营”的发展模式;待泾村在全市首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触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活力;月狮村结合毗邻城区的地理优势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了都市里的村庄、村庄里的都市;中联村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远郊地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之路,单位面积产值在全市各行政村中排名第一。
通过对四个村的实地调研,大家一致认为,示范村建与不建大不一样,建成后能否做到科学运营也大不一样。特别是对建设示范村旨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问题上,据典型调查,全市已建成的112 个示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较非示范村高出9.6 个百分点。总结成效亮点的同时,调研也发现了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各类要素特别是土地要素资源要留在乡村,并充分利用好,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使示范村从着重建设更新的1.0 版本,迈入激活造血功能的2.0 版本。下阶段,要推动示范村向“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转变,从“盆景”向“风景”转变。对正在建设的示范村,要着力推动片区化发展,更加关注产业导入、风貌提升、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民生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对已经建成的示范村,要着力从乡村建设向乡村经营转变,更加注重科学运营,提升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示范村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