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4-06-11 21:48柳云鹤林德发
商展经济 2024年8期
关键词:区块金融绿色

柳云鹤 林德发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134)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提出,他指出比特币交易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起分布式数据库,不同区块内的数据完整独立,区块间的数据可以交叉验证。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化和智能化,每个区块链节点都有完整的数据备份,某些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任何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性。

绿色金融是指通过对环保节能等项目提供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将生态保护作为考核条件,以消耗较少的环境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金融业及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因此,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1.1 分布式账本克服信息不对称及“漂绿”行为

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漂绿”就是问题之一。“漂绿”是指公司宣称其产品服务、生产经营秉持绿色节能的准则,但实际并不如此的行为。公司凭借虚假的环保营销获得财政支持,将非环保项目包装为绿色项目,不仅降低了投资者对绿色金融的投资信心,还使绿色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果减弱。

分布式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打破信息壁垒,能够识别出真正的绿色企业。区块链系统包含所有企业的全部信息,即企业特征、融资要求、绿色项目等,能够实现信息交流及共享,准确识别出区块链系统中的绿色项目,确保资金专用。

1.2 智能合约提高资金流通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

企业需要提交绿色资金申请书,通过审核后才能获得绿色资金,企业之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监控和评定。整个过程必须及时关注所有信息,否则融资可能失败,因此绿色金融活动必须投入大量人员、时间、财政资源,监管与交易成本巨大,效率低下。

区块链技术在参与绿色金融的多个主体间建立起信息共享链,用计算机语言将协商确定的合约编成执行程序,当参与方条件满足时交易自动完成,简化融资程序,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能避免潜在的人工风险。此外,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构建跨国支付系统,将绿色金融活动从我国单独进行转为跨国跨区域合作进行,提高效率。

1.3 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有利于完善监管体系

当企业从金融机构筹集到绿色资金时便取得了资金的使用权,此时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出借的资金,绿色资金可能被占用或挪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区块链技术将政府、金融机构覆盖在内,建立管理平台,获得绿色资金的区块会被实时追踪使用情况,并对不恰当使用的资金发出警示,实现了全阶段跟踪审查,完善了监管体系,保证资金完全投向绿色项目。

1.4 大数据处理有利于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

目前,绿色信贷是我国主要的绿色金融产品,占比约7%~10%。绿色债券仅为国内全部债券发行量的2%,规模较小。绿色基金仍处于探索阶段,市场覆盖率较低。由此可见,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创新能力较弱。

区块链技术能与衍生金融工具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有利于经济主体不断创新,有效加快多元化产品的进程。金融机构凭借区块链技术获得信息优势,并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此外,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一个集环保效果、资金状况为一体的评价机制,以降低信贷风险、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创新。

2 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困境

2.1 区块链技术难以被认可和接受,主体参与度低

区块链发挥优势需要政府出台政策,金融机构配合实施,企业贯彻绿色理念,但各主体仍存在顾虑,区块链技术并未被广泛认可,赋能效果不理想。

就政府而言,公信力与领导力会因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而弱化,不利于对绿色金融活动进行管理,政策难以落实,政府持有谨慎态度。

就企业而言,若想利用区块链技术获得绿色资金,就需要在技术人才等领域投入高额成本,只有实力强、信誉好的大企业才能有所收获,而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会加重,一旦现金流断裂,运营过程就会出现故障,因此高额成本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

就银行而言,银行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协调各方行动,产生效果也会有时滞。绿色资金来源于绿色信贷的贷款利率,不仅会增加银行的财务负担与运营压力,还会由于设置环保要求丢失部分客户,使得银行利润减少,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银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 区块链技术水平处在起步阶段,广泛运用受限

就绿色金融而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机制与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绿色金融业务的识别能力有待加强。就区块链技术而言,联合国环境署2014年首次提出利用金融科技来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效果有限。第一,交易数据的随时可查询造成了信息的泄漏,保密性差。虽然利用区块链绿色金融体系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但缺少了中介机构对风险的承担,无法进行协调及问责。第二,存在技术缺陷。当发生问题时,必须获得与交易方相匹配的密匙才能打开区块链交易系统,这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提高了监管难度。此外,密匙如果丢失,交易方就不能追回资产,便会丧失财产所有权。

近年来,我国不断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赋能绿色金融发展中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缺乏经验、各主体协作程度较低等问题,广泛应用受到诸多限制。

2.3 从业人员的需求大且要求高,技术人才紧缺

要想将区块链技术推广到绿色金融活动中,就需要大量既能掌握区块链技术又具备绿色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能够熟练掌握区块链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较少,Gartner Group 2019年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区块链技术的人才缺口未来五年内预计超过500万,中国将超过75万。面对如此庞大的人才缺口,国内仅有少数高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相关课程,但都未制订出区块链和绿色金融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的供给不足,势必会对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2.4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

区块链去信任化、匿名化等特征与现有的管辖权、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实名认证等冲突,其特征为欺诈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创造了条件,金融科技的复杂性使得监管更加困难。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还不健全,这对其广泛应用造成了较大阻碍,迫切需要完善。

第一,虽然我国现在既有针对绿色金融,又有针对区块链的条文,但尚未出台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法律法规,这便造成区块链在绿色金融领域中无法可依的局面;第二,存在监管漏洞,即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参与链上成员的资格进行审查,保障交易系统的安全稳定,确保对系统的控制,但无法监管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因此无法有效保障各方权益;第三,金融机构提供绿色资金后只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进行追踪,更侧重对偿还贷款能力的监控,反而缺失了绿色资金是否专用、生产经营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等方面的持续追踪和监管。

2.5 标准体系的制定缺失,发展模式不成熟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方面尚无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估标准,在进行金融活动时无法就绿色标准进行界定,尚未形成完整的绿色金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期,绿色转型加快,缺乏达到绿色发展目标所需的标准化融资方式,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变得困难。同时,我国对区块链的技术标准未明确,适宜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体制环境未完全建立,尚未形成完善的、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其所依赖的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金融体系等基础设施缺失。

3 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3.1 鼓励主体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宣传教育

虽然区块链技术已在我国存在了一段时间,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不够完善的激励机制会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环境与实践效果。因此,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寻求变化,共同构建激励约束机制。

(1)就政府而言,应主动将各项服务落实到位,而不是仅做监管者,要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对其优势和作用予以肯定,并将其应用到绿色金融领域。政府还应鼓励绿色金融的参与主体积极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各主体之间的联盟关系进行协调,将环境监管部门、对环境友好的企业与银行的区块链技术系统对接起来。

(2)就企业而言,应积极响应号召,在实施创新型战略时优先考虑引进区块链技术,若前期规划不合理就可能导致企业财务负担过重、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企业在作出引进决策之前,必须将市场中投资者对新技术的需求与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此外,企业还需加大对投资者的宣传力度,提高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度,增强其对企业的信心,投资者的参与又会推动企业更加积极地应用区块链技术。

(3)就金融机构而言,根据其成立的经营模式,设立相应的内部治理框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与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建设更为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采用年度评估的方式评估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项目的运作效果。

3.2 大力开展区块链技术研发,提升技术水平

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是将区块链技术推广到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举措。技术因素势必会影响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效果,因此克服技术问题迫在眉睫。

3.2.1 加大研发力度

第一,加大对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税收减免和贴息等激励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中,鼓励实力雄厚的区块链企业将其积累的丰富技术应用与研发创新经验复制,并推广到绿色金融领域,从而更加有效地赋能绿色金融的发展;第二,在机构与企业中建立专门的研发队伍,鼓励科研人员借鉴成功经验,突破现有技术层面的困境。

3.2.2 提升隐私保护技术

在绿色金融中引进区块链技术时,应重点关注区块链技术的消费者及将数据输入区块链系统中的企业,设立隐私保护机制。第一,消费者使用区块链技术时需将自己的身份信息、IP地址等数据导入系统中,企业应将能够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技术嵌入区块链系统中,杜绝信息泄漏的可能;第二,区块链上所有符合环境要求的企业的隐私都应受到保护,链上企业在系统中上传的数据信息完全公开,这些企业面临数据被窃取的危险,所以必须积极研究如何加强对企业的信息保护。

3.3 加快区块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智力储备

人才是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绿色金融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因此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3.1 政府牵头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

政府应充分开展调研,创造适宜培养人才的政策环境,鼓励机构与高校培养具备区块链技术与绿色金融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3.2 金融机构及企业应重视人才素质的提高

对内,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为员工定期举办绿色金融产品及区块链技术的培训课程,普及基础知识,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素质;对外,应长期与高校进行合作,借用高校的资源和优势填补人才队伍缺口,还要积极吸纳国内外具有金融科技和环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体系。

3.3.3 高校要及时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高校要加强校园宣传教育,及时向学生介绍绿色金融在碳中和背景下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区块链对绿色金融有何作用。高校之间应紧密合作,共建区块链实验室及研发中心,攻克目前的技术瓶颈,积极开设并完善将区块链应用于绿色金融的专业课程,根据市场变动灵活调整培养方案,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3.4 加强区块链技术相关法律研究,健全监管体系

现阶段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势必会导致相应的绿色金融活动面临的风险大大提升。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3.4.1 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处在初级阶段,还未制定专项立法。第一,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应针对性修订现行法律法规,把区块链技术纳入金融业法律法规建设中,及时进行金融科技立法,根据绿色金融活动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研讨制定专项管理办法;第二,加快建立健全与数据保密及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区块链技术交易数据的安全性、确定交易数据产权归属,当发生产权纠纷时有法可依;第三,机构与企业要进一步完善问责制度,在没有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担保时,将员工责任制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将问题细化到部门及个人。

3.4.2 制定主体行为规范

不同主体适用的行为规范不同:第一,环境友好型企业通常会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等环境信息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寻求市场认可,以优惠利率等低成本方式获得绿色资金。在此过程中,需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核实其所上传的数据是否属实可靠。第二,政府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获取环境数据时,注重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合作,协同环保部门强化环境保护监督,打破信息壁垒。

3.4.3 建立沙盒监管制度

沙盒监管是指初期不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约束,使其在无人为干预的环境下发展创新,一段时间后再对其进行管制。我国应在强化传统监管模式的同时,采用沙盒监管,不仅为探索新的区块链应用模式开辟新的思路,还将应用于绿色金融领域的风险置于可控区间,既符合激励技术创新的目标,又具有金融稳定的重要意义。第一,降低准入门槛,让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积极进行探索,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累更多的经验,为区块链技术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引导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第二,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快成立专业部门,遵循分类监管的原则,重点监管区块链上下游的参与者,根据不同地区绿色金融及金融科技的发展情况建立差异化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减少监管盲区;第三,将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信息管控及应用过程纳入披露范畴,加强对绿色融资全过程的审查,建立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对客户资质、贷款授权及项目评估等环节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与管理,从源头上防范不安全性导致的风险,以保证绿色资金完全运用到绿色项目中。

3.5 制定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明确界定依据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在探索与实践中,标准尚未达成统一。

3.5.1 制定技术应用的标准

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制定能够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应制度,鼓励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支持社会各界合作建立区块链技术的实验基地等,加速构建认证标准体系。

3.5.2 明确标准的界定依据

标准的统一与明确是制订、规范的先决条件与依据,在制订时要明确标准的界定依据。从宏观角度来看,必须就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中尚未发挥优势的方面、不适用的场景进行说明,根据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从微观角度来看,要考虑以区块链助力绿色金融业务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以促进区块链技术运用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能够克服绿色金融发展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漂绿”行为、交易成本高昂、监管体系不完善、产品及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使绿色金融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绿色金融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主体参与度低、广泛运用受限、技术人才紧缺、法律法规不完善、标准缺失等困境,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在区块链赋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发现问题,勇于创新,在助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区块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