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诗影
文题呈现
古语说,情动而辞发。陶渊明身边的一簇簇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情怀;刘禹锡身处的简朴陋室,宣泄了文人安贫乐道的品质;史铁生身边慈爱、坚忍的母亲,教会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吴伯箫身边一盏盏明亮的灯笼,展现了鲜活的民俗、深刻的文化……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有没有一种物、一个人引发了你的思考和感悟呢?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细腻善思的心灵,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精彩。
请以“身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一、拨开云雾见月明——审题指导
审题要关注两个方面:审导语、审要求。
题目中,关键语句“身边的精彩”呼吁我们不要为了追求诗和远方而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同时,导语中提到的刘禹锡的陋室、史铁生的母亲、吴伯箫的灯笼,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应聚焦身边的人物、景物或事件。
文题要求以“身边”为话题,我们可以记叙平时没留意,实则处处是新意的人、事、景;也可以生发议论和抒情,思考为何之前从未发现身边的精彩,如何留意身边的精彩,等等。
二、耳目一新扫迂俗——选材立意
在立意构思上,须在生活中打捞素材,写出新意。以“身边”为话题,选择的切入点要小,同时还要注重角度新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视角广泛谓之新。选材可从身边常见的事物、细微的事件入手,表达自己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如写风景时,可以写自己偶尔经过的一处风景,或每天擦肩而过却不曾留意的植物、街巷。静下心来才发现,其实美好的景色一直在身边。
2.反向立意谓之新。能够在平常事中看到与别人角度不同的事理,如写亲人,可以写啰嗦唠叨的奶奶有不少小缺点,甚至喜欢搞“封建迷信”,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才感受到她“迷信”的背后是对“我”深切的关爱。我们需攫取生活细节,发现其中所蕴藏的美好。
3.思考深刻谓之新。看待事物要纵深思考,挖掘深度。在选材立意时,可关注家乡的地方文化和风俗人情,去过只走马观花地“看”,深入了解才感受到它的历史韵味;再如家乡的饺子,过去觉得它和别处的饺子没什么两样,直到出远门时才体会到,故乡的味道最是难忘的。
总的来说,我们要想办法在生活中捕捉细节,以小的切入点写作,以小见大;或换个角度,逆向思维,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初作亮相
一株小叶榄仁①
校园里的保安室旁,有一株小叶榄仁。上学时,我常常匆忙经过,很少留意到它。②
正值月考结束,我的成绩并不理想。班会上,老师分析了我们的成绩,并在最后的课件上展示了一张图片,那是一棵再普通不过的树,甚至有些丑陋,树的叶子全掉光了,只剩那光秃秃的枝丫向四周伸展开来。老师告诉我们,别看这树现在不景气,等到下个月,就能焕发生机。末了,老师朝我们笑笑,不信?从今天起,你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观察观察。
我不明白老师的用意,一棵树有什么好看的?
广东的三月总是细雨连绵,树木经过春雨的洗礼,大多已次第萌发,可唯独这小叶榄仁,仅仅长出几片细小的叶子,枝干大多还是光秃秃的,在那满园春色中,显得如此突兀,又是如此可怜。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同情:被雨水与凉风带走了成熟的叶子,它似乎失去了自己的生气,与曾经的同伴是那么格格不入。③
这段时间,我的成绩总是不如意,心里迷茫而无助,有些无所适从。一天傍晚,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即使司空见惯,还是让人心悸。我悄悄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它仅有的那几片叶芽承受着猛烈的雨水,枝干在风中颤抖。我叹了口气,不再看它,又重新进入书山题海中。
又是一日,我趴在栏杆边向下张望,忽而发现多了一片绿意——是小叶榄仁!几近六层楼高的它在雨后的阳光与清风里挺直了腰身,也抽出了满树的新芽!那些小小的叶片充满了生机,微风吹来,绿叶连同枝干在风中晃动着,令我心旷神怡。我看着它,心中满是赞叹与感慨。④
小叶榄仁在春风与春雨的吹打下,褪去了全身的枯叶,又在电闪雷鸣中迅速长出新绿,焕发生机。它的生命是如此蓬勃,我又怎么有理由不去努力?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也应该向这小叶榄仁一般,改变自己的心态,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天。⑤
①题目过于直白,缺少美感,不显深意。
②文似看山不喜平,开头略显普通,平淡无味。
③这时的小叶榄仁是什么样的?此处缺乏更加细致的描写。
④这时的小叶榄仁与先前有什么不同?需要观察得再细致些,于对比中彰显精神。
⑤由小叶榄仁联想到自身,启示来得较为自然,但缺乏深度和新意。
修改建议
小作者于前后两次的对比观察中,目睹了一棵普通的树重新焕发生机,继而联想到自身经历,获得了生活启示。习作叙述流畅,思路清晰,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多概括性的叙述,少细致准确的描写;二是立意略显普通,缺少纵深思考,不够新颖。升格时,可从以上两点入手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