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亮
八宝印泥是福建省漳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自清代以来便受到诸多书画家的喜爱。但在现今工业产品泛滥的背景下,作为传统手工行业代表的八宝印泥想要在市场博得一席之地,就不能拘泥于传统发展路线。文章运用SWOT分析八宝印泥现状,将八宝印泥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旨在希望通过对八宝印泥的分析,得出对于其传承与发展的新型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探讨,引发对中国传统手工艺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八宝印泥与片仔癀、水仙花齐名,属“漳州三宝”之一,其配方与工艺为漳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轻工部认定为绝密级。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以来,八宝印泥以其无双的印色,与“不粘不冻、不宁不落、明爽润清”的特质,博得文人墨客的喜爱。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漳州八宝印泥获得了“特别奖”的荣誉;在1935年的“台湾博览会”中,由当时福建省政府选送的八宝印泥独得了金奖,可见八宝印泥不仅历史悠久,并且获得了海内外人士的青睐与赞赏。但如此精妙绝伦的印泥,在现代背景下也面临着许多难题——文房工具的隐退、平价印泥的泛滥、所知之人甚少等等。八宝印泥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多数传统手工艺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八宝印泥如何在当今社会的语境中传承与发展,如何将传统与创新结合,重新焕发老手艺的生命力,也是现今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所在。
漳州八宝印泥之概况
八宝印泥的由来。在康熙年间,漳州有一魏氏“源丰药店”,店主魏长安研制出了一种红色的神奇膏药,这种膏药既可治疗刀伤、灼伤等伤口,又有退黄、拔毒、生肌的功效,被称为“八宝药膏”,但其制作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因而购买者寥寥无几。魏长安在一次作画中,偶然以“八宝药膏”代替印泥,将其盖印在画作上,发现印色鲜红可爱,非寻常印泥可比,于是萌生了以“八宝药膏”研制印泥的想法。研制成功的印泥上市售卖后,得到了诸多书画爱好者的追捧。到了乾隆年间,侯嗣达将八宝印泥带入京城进贡给了乾隆,乾隆皇帝用后对八宝印泥赞不绝口,八宝印泥便成为了朝廷贡品。《篆刻学》中提到:“八宝印泥规自乾隆,以承平日久,文治修明,所用物品无不刻意求精,世传书画之有乾隆御题者,其所钤之宝印文凸起,鲜红欲滴,遂谓非八宝之功无此奇……”可见乾隆皇帝对其的喜爱。
在民国时期,八宝印泥享誉海内外,海外华侨纷纷为八宝印泥题赠“国货之光”“金石增辉”等美誉。在抗战期间,甚至被作为高级礼物赠予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有如此之多的殊荣,但很可惜,八宝印泥配方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轰炸漳州港,八宝印泥传人魏氏一家不幸身亡而失传。1982年,有幸得到政府的专项扶持,漳州八宝印泥厂因而复生。由于企业自身体制与管理不善的原因,此时的漳州八宝印泥质量较低,许多书画家不愿使用,因而八宝印泥厂面临倒闭的危险。在这危急存亡之际,杨锡伟先生接任厂长一职,重新改良了八宝印泥的配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终于在2006年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到了2008年正式确认了“八宝牌”的注册商标,八宝印泥也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锡伟先生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此,八宝印泥才算重新回到了大众的目光中。
漳州八宝印泥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与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也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劣势(W)、外部的机会(O)、威胁(T)等,通过调查的手法列举出来,并以系统分析的思想,将各种因素匹配分析,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即通过对八宝印泥这一产品内外部的分析,得出对于产品未来发展的意见。
八宝印泥的优势。漳州八宝印泥具有冬不凝固、夏不吐油、燥天不干、雨天不霉的特点,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其印色色泽鲜艳,印泥本身细腻厚重;遇水不溶化,经久不褪色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质量上乘的八宝印泥历时久远而印色鲜红欲滴,除此之外,随时间推移印色还会愈发沉着温和,随时间的沉淀越显其精妙珍贵。八宝印泥最为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书画作品钤印,即在书画的落款题字处盖章。这一用途注定了它与书画家们关系密切,在1987年春的“北京书画会”上,三十余名当代知名书画家齐聚一堂,纷纷为八宝印泥题字作画赞赏其精妙。因此,只要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仍然保持着生机,八宝印泥的市场就不会枯竭。漳州八宝印泥作为“漳州三宝”之一,其具有强大的开發潜力,是漳州悠久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其开始于魏长安的“八宝药膏”,当今的八宝印泥炮制过程中,也会采用中药药材如:梅片、艾草等作为材料。因而与中药文化关系也十分密切,在之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将其与中药文化联动,进行文化创新。
八宝印泥的劣势。虽然八宝印泥拥有着相对稳定的书画家客源,但这也注定了八宝印泥的市场受众较小。随着文房用品的隐退,铅笔、圆珠笔乃至无纸化办公的出现,一次次压榨了八宝印泥本就狭小的市场。此外印泥的使用量也不大,由于印泥本身的特性,注定其每次使用的消耗量都很小。这些原因造成了八宝印泥的销量滞留不前。八宝印泥的原料昂贵而匮乏,以其主要的三种原料来说,纯正的朱砂矿已经是十分难得,优质艾绒的产量也逐年下降,野生珍珠的数量也日渐稀少。并且,当今的八宝印泥厂仍采用传统的雇佣工人手工操作的形式,其制作流程与工艺相对传统,产量较低。这些因素也是造成八宝印泥价格较为昂贵的问题。八宝印泥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也有官方网站进行宣传,但其知名范围仍十分局限。从对八宝印泥的文献搜索来看,对八宝印泥进行研究的文章仅数十篇,可见其在漳州市外知名度较低。由于自康熙流传下来的魏氏八宝印泥配方在抗战时期不幸失传,现今的八宝印泥配方虽说有所改良,但与清代的配方相比仍有所欠缺,因而印泥质量也有所下滑。
八宝印泥的机遇。近年来政府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在此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头戏。面对“韩流”“日本动漫”等文化的入侵,重新拾起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能有效打造国家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方法。漳州市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强,如片仔癀就是宣传极为成功的漳州非遗案例。八宝印泥作为与片仔癀齐名的“漳州三宝”之一,有机会利用到漳州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漳州作为一大通商口岸,其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与厦门、泉州等沿海商业城市的联系紧密,因而八宝印泥具有独到的地理优势,通过海上运输甚至可以将其传播至世界各地,弘扬中国传统书房文化。
八宝印泥发展中的威胁。八宝印泥的原料昂贵稀少,又是手工作业,这些特点注定了其商品价格高居不下,因而相较于其他平价的产品,如,上海气枪厂出品的工字印泥而言竞争力较低。即便是在手工印泥中,仍有藕丝印泥、石泉印泥等精品作为竞争对手,其生存空間遭到了挤兑。八宝印泥的制作工具与传统手艺乃是代代相传,现今的八宝印泥厂工人大部分年事已高,急需年轻艺人传承工艺,但当今的青年人多对传统手工艺兴趣较低,因而缺乏后备人才,一但这代的手艺人隐退,八宝印泥的手艺很有可能失传。即便是当前在厂内的年轻艺人,其手艺仍不成熟。厂内缺乏高新技术人才,因而产品开发也较为缓慢。随着中国步入现代化,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已经失去了一部分原本的功能,这部分功能被现代的电脑、圆珠笔等办公用具所代替,使得八宝印泥面对的市场几乎完全转向书画从业者与爱好者。现代工具不断挤兑印泥的生存空间,想要在工业化的潮流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八宝印泥仍需熟虑深思。
八宝印泥的现代创新发展设计研究
发展高端产品,走高端、精品化定制路线。目前来看,“国货”缺乏高端精品化商品,市面上可见的大部分高价精品都属于万宝龙牌钢笔等“洋货”。当前的海内外市场缺乏高端路线的“国货”产品,走的是大众与薄利多销的经营路线,虽然如此一来可以提高产品利润,但这样的销售路线并不完全适合八宝印泥这类的传统手工艺商品。
八宝印泥在使用过程中极为讲究。在使用新的印泥之前,需用印筋将印泥翻动,边挑边压,随后将印泥团成球状的泥团,还需静置数日,排出印泥中空气的同时使成分更为均匀;在使用印泥时,蘸取印泥还需以扑打的方式,以防损伤印泥内的纤维,盖章需慢而轻,根据纸张的性质调整力度与盖章时间;使用两次过后,需擦净印面,以防印面堆积油朱或艾绒。在保养印泥时需用透明胶封住印盒上下接缝处,还需常翻动保持成分均匀。繁复的使用与保养手续,意味着八宝印泥可以与使用者建立更为紧密的人——物联系。《设计的语言》中提及:“如果太容易保养维持,就不会是真正的精品。”因而八宝印泥有机会,也有能力走上高端产品路线。
手工艺产品与工业产品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在制作不同种类的同类型产品时,手工艺产品的花费往往远低于需要标准化模具与器械的工业产品,因而在增加产品种类上手工艺产品拥有着工业产品所没有的优势。现今的八宝印泥在官网上进行售卖的一共有14款产品,虽然看似多样,但其高价产品往往只在量上做变化,如,一次性售卖600g的朱磦印泥。印泥每次的使用消耗量极少,在量上做文章来区别售卖产品显然不太合适。如此看来,八宝印泥在商品种类上做文章时,或许可以尝试定制路线,增加客户在产品外观上的可选择性。通过与传统漆艺、螺钿或是铜胎掐丝珐琅等其他非遗传统工艺的合作,增加印泥盒的可选择性,以触感、气味、外观的联动打造独特奢华的感受。
顾客参与,增进传统工艺与大众的距离。建议八宝印泥往高价精品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大众市场,传统手工艺应当与乡土大众接触,从大众中汲取营养,而非成为高岭之花孤芳自赏。
八宝印泥的配方属于机密级,这赋予其一层神秘的面纱,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距离感。虽然向群众完全展示八宝印泥的制作流程恐怕不太合理,但或许可以尝试让好奇的客人体验八宝印泥的制作过程中的一环。如其中的捣制环节,仅需发酵完毕的印泥原料与相应比例的艾草便可完成,也无须担心秘方泄漏的问题,因为主要的原材料已经在发酵环节中加入了。参与捣制环节的顾客不仅能获得对八宝印泥的制作体验,还能将自己亲手捣制过的八宝印泥带回家中,让顾客获得参与感与心灵满足感,使得这一古老的工艺有与世人亲密接触的机会,增加民众对于八宝印泥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了解。近年来流行的陶瓷手工作坊就是极佳的此类个案。也可以AR技术呈现印泥制作过程,以虚拟现实技术复原清代八宝印泥制作中的调配、搅拌、发酵、捣制、装盒、贴金箔等过程。
国潮背景之下,八宝印泥的延伸。除了关注八宝印泥本身之外,还应看到近年来文化艺术类产业的流行趋势。自前些年来,“国潮热”“国货热”层出不断,各大国产品牌设计中皆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以迎合流行趋势与市场大众的品位。“国潮”趋势是在尝试着重拾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精粹。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免出现了某些生搬硬套的行为,但整体来说仍是对文化创新的一次尝试。
在这一趋势下,漳州八宝印泥也可尝试对其品牌做一次延伸。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与游戏、服饰等行业联动打造品牌,如:网易出品的《决战!平安京》就于2022年初与王星记扇子、苏绣等非遗进行品牌联动,做到了宣传文化品牌的同时,令非遗以更为贴近生活、更现代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使品牌宣传更加深入人心。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十四五”期间非遗保护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这一文件鼓励了将八宝印泥等诸多传统非遗以文创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也意味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接壤,借助设计的力量宣传传统文化。
八宝印泥仅仅是个个案,但通过对其分析,也能看出当今手工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在工业产品泛滥膨胀的年代,传统工艺想要在市场博得一席之地,其要做的不仅仅是精进工艺,还需清楚自身的市场定位,打造合适的品牌,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重要议题,不少的中国传统工艺因多种原因失传,即便是在文化保护意识较强的现代,许多传统工艺仍旧面临着衰退与失传的风险。八宝印泥虽在福建省内有着一定知名度,但其生存发展仍旧受到许多限制,更不用提其他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了。因而在现代的背景下,想要可持续发展传统手工艺,就必须与新兴文化、技术接壤,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人接触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传统手工行业不应拘泥于过去辉煌的时光,当今是工业与信息化的时代,开放包容,吸收接纳,学会利用现代技术与自身文化优势,才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思考现代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问题,也是思考如何走上“文化强国”之道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