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治淮优秀传统传承好、弘扬好,淮委面向全委及流域各省征集治淮精神表述,经筛选、凝练,形成“人民至上、系统治理、求实创新、团结奉献、艰苦奋斗”的治淮精神。《治淮》杂志将陆续推出“治淮精神阐释”专题,对治淮精神进行总结、阐释,以从中汲取精神之源、凝聚奋进力量。
人民至上是治淮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党领导人民治淮攻坚克难、不断发展的红色基因、价值底色,是治淮事业走过光辉历程、取得伟大成就、积累宝贵经验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奋斗之源。70 多年来,治淮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从“肆虐两岸”到“安澜万家”,从“人水之争”到“人水和谐”,流域政通人和、民安物阜,沧海巨变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浸润着热血与汗水,凝聚着智慧与力量,书写着治水强国、兴水富民的不朽篇章。
人民至上,就是坚持治淮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70 多年的治淮史,就是一部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面对1950 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毛泽东主席64 天连续4 次对淮河治理作出批示。“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4 次批示不到300 字,却一次比一次迫切,充分表明了毛主席根治淮河日益坚定的决心,凝聚着开国领袖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与群众患难与共的无尽深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规划中,党的初心使命一目了然:蓄水、排涝、泄洪、灌溉、通航、发电,无一不是为了人民。因为为了人民,才能蓄、泄由理而不由权,才能实施周恩来总理定下的“河南上游,以蓄为主;安徽中游,泄蓄兼施;江苏下游,以泄为主、蓄为辅”的治水大局。70 多年来,治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始终着眼于把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忧、水患、水难、水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了治淮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统筹淮河保护治理长远发展和流域人民现实需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水利益问题,安排近40 万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逐步迁至安全区,解决180 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升5000 多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人民至上,就是坚持治淮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70 多年治淮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不断创新创造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勇于追梦圆梦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伊始,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一批批干部、专家和学者从全国各地奔向淮河两岸,一批批大学生从华东地区高等院校奔向治淮一线;人民解放军两个师放下钢枪,摘掉领章帽徽,开到机声隆隆的治淮工地;豫皖苏三省人民像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样积极参与治淮,开始了改天换地、重造河山的治淮壮举。因为依靠人民,才有了来自全国各地十几万名民工用不到10 个月时间就建成放水,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奇迹的三河闸建设故事;才有了建设者们肩挑手抬,以铁锹、十字镐、独轮车等原始工具大干4 亿个工日,建成横跨江淮、沟通淠史杭三河、造福皖豫两省的淠史杭灌区的奋战历史。70 多年来,治淮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培养了一批能打硬仗的水利建设队伍,特别是在治淮实践中诞生的“佛子岭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现代坝工英才成长的摇篮。70 多年来,治淮始终坚持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享誉海内外的治水奇迹,建成了气势恢宏的大别山水库群,创造了中国第一座连拱坝、第一座大头坝、第一座自行设计的重力拱坝等一系列首创性成果。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流域多次规划、水文预测预报,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时代科技创新、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成果、新经验,更是为淮河保护治理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
人民至上,就是坚持治淮造福人民。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0 多年治淮史,就是一部党对人民福祉孜孜以求和长远谋划的历史,就是一部绘就人民满意时代答卷的历史。曾经,频发的水旱灾害给淮河流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从14 世纪至19 世纪的500 年间,发生了较大水灾350 次,严重旱灾280 多次。面对淮河灾害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重性,根治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重要历史使命。70 多年来,治淮始终秉持“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兴利除弊,有序统筹,科学施工,取得了淮河保护治理的一场又一场胜利,彻底扭转了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面貌,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体系,水安全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常态,当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变为现实,当生态旅游、绿色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在探索实现“人民保护淮河、淮河造福人民”良性循环进程中,流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是70 多年淮河保护治理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新时代新征程,治淮人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击鼓催征、奋楫扬帆的责任与担当,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坚韧与执着,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实现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谱写壮美淮河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