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2024-06-11 06:30张曜
治淮 2024年4期
关键词:怀远县高标准农田水利

张曜

(怀远县兰桥镇经济发展中心,安徽 蚌埠 233400)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灌溉面积日趋扩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常年居蚌埠市首位。但在小型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管理粗放,缺少专门管理队伍和人员,资金投入不足且分散,灌水渠道失修且杂草丛生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大力推进新时期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加强科学管理势在必行。

1 怀远县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概况

安徽省怀远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部,耕地面积185.6 万亩,是全国农业大县,经过多年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治水重点逐步转向面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向“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进军。受自然条件及传统农耕活动的影响,怀远县农田水利工程差异性较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建造方式及功能实现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为河灌区,着重深入田间工程治理,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为井灌区。2020 年以来,怀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先由县下辖18 个乡镇上报高标准农田治理范围,根据情况筛选确定五至六个乡镇实施。实施过程中,严把设计、审批、招标、质量、监督、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建成一处,管好一处,见效一处。

2 怀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效

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是将原有不规则、不平整农田加以施工,建设成形状规则、平整美观的农田,并对整体的农田水系和生产道路进行规划实施,确保灌溉得到充分保障,主要目的是增加农田产出效益,提高灌溉效率和水的利用率,在旱灾洪灾时能够保障粮食产出,并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改善生态环境,为助力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1 农田产出效益明显增加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目标是打造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怀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建设经费逐年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已建成项目区灌溉周期缩短2~3 天,亩均节水25%以上,年亩均增产粮食100 公斤以上,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旱田75%、水田90%,项目区排涝标准达到10 年一遇。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整齐划一的沟渠、平整宽敞的生产道路,有利于水资源利用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2.2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同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大力倡导土地集中流转,推动“一户一块田”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治理,将建成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水相连,实现排灌一体、稳产高产、旱涝保收。完成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长远效益的四个统一。

2.3 农民收入增长显著

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项目区农民通过就近务工、入股分红、自主经营等方式,人均收入明显增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内外种植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拓展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

3 怀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设计不科学,建设效益不高

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点多面大,有效施工期短,前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时考虑不充分,规划设计不贴合实际,施工过程中问题暴露,设计变更增加,施工技术方案得不到落实,施工周期加长,经费增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监督不到位,施工队伍不专业、施工程序简化,会出现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3.2 投资标准不高,维养资金缺口较大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小型泵站、桥、涵、闸配套,沟、渠、路建设,田间林网等,在工程项目维护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环节较多,资金投入量大,另一方面,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缺乏稳定的资金、利润机制和激励机制,资金获取渠道有限,个别乡镇维修养护只依靠农民管理,缺乏经费投入。

3.3 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效益发挥不充分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且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严重缺位,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未建立,各类管理活动的执行方式缺乏条理。一些小型泵站和涵闸工程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效益发挥不充分。

3.4 监督管理不够严,工程质量存隐患

尽管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严格且明确的工程标准,但在实际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由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没有严格地贯彻各项要求。存在因强调施工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监督和检验,工程留下质量安全隐患的情况。同时,施工中村社群众高度参与,各种利益和诉求交织,存在建设期间要求随意变更工程设计图纸的情况,导致施工建设的随意性较大,也增加了质量隐患。

4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

4.1 坚持规划先行,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重视工程前期规划,结合灌区灌溉制度、中小河流治理、水库山塘设施加固以及农业生产特点,合理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前,设计单位专业人员应通过调查了解、地质勘探、工程测算、调研论证等,确定工程建设方案、建设地址及施工技术等。施工单位应根据批复的设计方案,合理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可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避免赶工现象。在规划过程中还应充分征求当地村民意见。

4.2 加快建设进度,强化质量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工后,要紧盯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建设任务涉及部门、乡(镇)、村社多,进一步树牢全县“一盘棋”的思想,严格落实乡镇法人负责制,明确各单位职责,理清事项,分清主次。按照高标准建设质量要求,加快制定完善的质量管控制度,切实加强对参建单位的日常监管,按照验收要求严格开展验收工作。

4.3 加强后期管护,落实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和管理

对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必须加强后期维护和有效管理。按档案管理标准,对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建档立卡,摸清工程清单底数,便于后期维修升级。加强工程排查整治力度,做好清淤排堵工作,尤其是主要水渠、塘坝、泵站、管道进水池等重要建筑物,损坏后应及时修复,确保功能正常发挥。加强机电设备和重点部分的隐患排查、故障检修。

4.4 建立水利建设管理机制,落实专职人员管理

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型、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建立用水管水合作组织。落实专职人员管理,因地制宜,有条件的村配备专门的水管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维护。

5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顺利进行,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怀远县高标准农田水利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怀远县蓝天公益社开展“净山环保”公益服务活动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六月新鲜事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