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探究

2024-06-11 01:24曾宜生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8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曾宜生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而固定资产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顺利运行的主要资产,与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直接关系。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单位正常运行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有效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状

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不足等问题,造成部分单位出现固定资产匮乏等现象。同时,相关人员在固定资产审计和管理中,未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要求和规范开展工作,任意性较强,并容易受到人为主观意识的影响,造成固定资产审计工作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引发一系列账外资产、资金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单位长久发展。另外,相关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会定期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但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固定资产少计、漏计等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内容

(一)固定资产购置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通过自购自建、社会捐赠、上级调入这三种方式获得固定资产,需要在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更多强调土地、建筑、设施设备等相关固定资产的权属问题,并重视检查与行政资产相关的各项流程有无违法违规现象。另外,固定资产购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应当重点关注会计记录的原始凭证、合同文书、验收报告等各项信息资料有无缺陷,会计账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固定资产入库验收的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重大决策失误,是否产生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现象,是否存在借助账外资金采购固定资产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等[1]。

(二)固定资产使用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要求规范使用,避免出现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现象,防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审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第一,固定资产领用时间、人员等各项信息有无准确登在台账上;第二,单位是否存在固定资产闲置的现象,有无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第三,是否安排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有无合理设置固定资产资金明细账、实物卡片;第四,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全面审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如果单位存在向外出租、出借固定资产的情况,审计人员需要确定各项流程是否符合规定,同时单位还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明确其是否向同级财政及时上缴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的收入;第五,固定资产减少时,相关工作人员有无立即按照规定规范处置资产,并办理相应的上报审批手续;第六,在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有无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审计,对是否存在台账、卡片和实际是否相符、有无固定资产流失等各项问题进行审查;第七,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盘盈盘亏,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全面审核财务处理工作是否规范标准,同时对盘盈的固定资产的处理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对变相处理、产生账外资产等问题进行审查。

(三)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在使用一定年限或者受到较多损坏,不符合国家各项标准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报废处理,同时对部分具有一定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变卖,以减少损失,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将其调出,合理处置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无论是报废、变卖处理,还是调出,都应当严格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工作流程进行,还要获得审核批准,这样才能针对性处置固定资产。因此,固定资产处置审计的过程中,重点审查三种处置形式是否按照程序规范办理审批,是否存在未通过批准私自核销资产的情况[2]。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审查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之后获得的收入,是否严格按照要求及时上缴给同级财政部门。

(四)固定资产绩效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审计主要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固定资产规模是否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量大小。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会结合其类型和国家要求,制定相应的内部考核指标,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使用率、闲置率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其是否在考核指标范围内。二是固定资产在日常使用中会受到操作人员综合能力、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损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维修和维护。而这也需要审计人员更多关注各项维护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固定资产规模,有无存在固定资产维护费用损失浪费的现象。三是审查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自建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有无达到项目设计效益,固定资产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是否具有实质性普惠效益,以及是否让人民群众有实在的获得感[3]。

(五)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分析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审计人员侧重于审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从而为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维护保养、定期盘点等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问题

(一)审计机构和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不断增加审计工作量,缩短审计时间,从而造成审计人员工作开展不严谨,取证较少,并存在审计程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审计工作质量,引发一系列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主体,其综合能力、风险意识对审计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具有较大影响。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严守职业操守,随意减少审计程序,从而难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风险。

(二)审计技术和方法应用不当

固定资产审计技术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缺点。例如,在实际应用审计抽样方法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按照相应比例,抽取总体样本进行审计,这样就会造成获得的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保证审计结论的精准性,给审计带来较大风险。另外,审计人员运用审计分析复合法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审计程序比较复杂烦琐,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从而增加审计风险[4]。

(三)被审计单位不配合

被审计单位在固定资产审计工作中没有积极配合,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不完整或者不真实,具有较大偏差,这就造成审计人员无法准确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真实状况,从而无法及时、准确发现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5]。

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审计中,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所以面对固定资产审计发展的新要求,其需要持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6]。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定期举办固定资产审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的内容可以包含固定资产审计方法、重点、要求等,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审计工作需求。二是增强审计人员的协调沟通能力[7]。审计人员在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工作时需要与其他部门协同,需要具备协调沟通能力,如果缺乏,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配合度。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可以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让员工和审计人员能够在团建中加强沟通,学习部门之间的沟通技巧。

(二)合理应用审计方法

一是查阅法。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借助查阅法进行固定资产的审计工作,有效采集相关信息资料,审核检查各类固定资产购置手续、处置流程等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实地盘点法。审计人员要在对车辆、平板电脑等相关移动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审查的过程中,用突击实地盘点的方法,确定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入账的完整性。

三是调查取证法。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应用调查取证法提高固定资产审计工作质效,全面审查单位相关年度资料,根据以往的固定资产审计结果、巡查和专项检查报告的信息数据,进一步掌握更多相关资料。审计人员还要查阅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议纪要等,了解固定资产的各项变动情况,多角度审查有无账外资产的现象。例如,审计人员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审计工作中,要审查单位的固定车辆,通过查看台账详细了解各个车辆的类型、购置时间、费用支出等相关信息,同时和单位相关人员约定时间和地点,将单位公务车辆全部集中停放,以便进行现场盘点,详细对比分析车辆和各项信息是否存在不相符的现象,从而发现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保障审计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体而言,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制度、文件、会议纪要、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等进行详细调查,相关人员可以加强对该单位的全面了解,并为接下来的审查工作做好准备。而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的经营情况进行现场调查,能够判断审计工作是否存在错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相互印证,相关人员可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

(三)关注固定资产审计重点

一是购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工作时,应当关注固定资产购置的合法合规性,详细检查采购手续,确保手续齐全,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禁止出现私自采购固定资产的现象[8]。同时,审计人员应重视固定资产入账的真实准确性,全面检查核算计价有无错误。行政事业单位在当期固定资产采购量较大的情况下,经常会发生未计入固定资产的现象,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明确该环节是否存在账外资产的问题。

二是报废处置环节。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该环节检查相关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中是否存在中介机构,相应的评估内容是否合理,避免出现以权谋私,擅自占用单位固定资产的现象,防止资产流失。

三是固定资产账目设置。账目能够充分反映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所有权是否归属行政事业单位。因此,审计人员要详细分析固定资产账面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确保各项内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上述多种审计方法,提高固定资产审计工作效果。

四是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主要借助财政资金采购固定资产,提高自身工作质效。因此,在固定资产审计中,审计人员应详细计算并对比分析相关比率,如使用率、闲置率、毁损率、丢失率和更新率等,全面核查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五、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范围较为广泛,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合理应用各类审计方法,做好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等多个方面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账外资产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强管理意识,完善固定资产使用、处置和调拨等工作程序,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