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4-06-11 01:24张素平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8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张素平

(作者单位:晋城市城区农业农村局)

国家财政是各级事业单位专项业务及项目运行资金的主要来源。随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的改革创新,各部门专项资金管理难度不断增加。而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1],还可以降低事业单位债务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为事业单位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基础保障。但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与持续发展。基于此,相关事业单位应及时分析现阶段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一、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

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划拨给事业单位用于特定项目的使用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多用于事业单位开展的公共事务或者项目之中[2]。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一)有利于事业单位发挥好社会服务职能

财政专项资金是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自我约束与管理水平,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行为,从而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还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精细化程度,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类型和使用效益进行分类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可以合理规避各类财务风险。这也是现阶段保障事业单位履行好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事业单位稳定、规范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降低事业单位债务和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其中债务风险和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对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和良性发展影响较大。事业单位通过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可以规范自身的专项资金配置与使用行为,同时为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专项资金使用报告[3]。这样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就可以依据报告对事业单位分别做好经济业务与责任审计,避免事业单位出现私自挪用专项资金、私自设立小金库等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还可以提高单位领导、基层职工对于财政资金的重视度,促使其在开展业务活动时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使用行为,降低债务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三)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新时期,国家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例如,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国家财政部门设置了农村现代化建设专项资金、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专项资金、城镇基础建设与维护专项资金等。此外,国家部门还为我国科技研发与教育领域设置了专项帮扶资金,旨在利用专项资金提高各领域发展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不设置专项资金或者专项资金供给不足,那么上述各领域相关工程将难以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在组织实施这些工程时也会产生大量债务,这就给地方政府稳定运行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事业单位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可以借助管理制度、管理手段持续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利用率[4]。

(四)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

事业单位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意味着要在各项目工程中深化贯彻落实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管理措施。具体而言,通过科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向将会更为明确,使用流程也将更为合法合规,最终提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成效。例如,事业单位通过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针对某一项目工程设计资金限额使用标准,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深度分析等,可更好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顺利推动工程开展。

二、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不规范管理行为,财务控制意识有待增强

事业单位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调度时,应当在充分考虑业务或工程的实际资金需求、投入效益、相关政策等的基础上设计专项资金使用计划[5],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配置合理性与使用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存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创新意识与控制意识不强的问题,并未结合实际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制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形式化问题严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与项目实际资金需求不符,同时存在预算安排过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预算安排过少影响项目进程的问题。第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控制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业务或者工程中潜在的各类财务风险,影响事业单位稳定运行和良性发展。第三,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交流合作度较低。例如,财务管理人员更多关注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而业务部门关注资金使用,二者交流不够,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全面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剧了资金浪费风险。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监督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重视度较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前期对业务或者工程的调研深度不够、经费预测不准确等问题,最终导致所编制的预算指标与实际项目资金需求严重不符[6]。例如,项目资金安排过量,浪费了大量财政专项资金;资金申报过少,导致工程建设中途出现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此外,个别事业单位还存在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流程不合理、预算编制主观意识强、预算项目精细化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另外,虽然财政部门提高了对监管工作的重视度,并针对财政专项资金审批、使用、考评等环节加强了监管,但是多表现为事后监督,降低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三)缺乏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资金使用效率低

当前,多数事业单位都较为注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利用该体系落实各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职责,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以实现规范运行[7]。事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性与合法性,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促使专项资金发挥应有价值。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难以将指标量化。专项资金的评价指标需要依据工程项目属性而变化,但当前事业单位所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针对性不强、且缺少定量指标的现象。二是绩效评价方式的灵活性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组织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仅将资金使用效果作为评价标准,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的科学评价,从而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推进规范化管理

为了解决好现阶段存在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相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性,加大财务风险管控力度。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开展工作:

第一,结合实际情况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公共资金管理制度有机整合,制定契合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和发展需求的综合性资金管理机制,真正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面化监督与管理,提高各类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8]。

第二,事业单位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应当加强交流合作。例如,业务人员定期向财务部门提供项目进度、资金使用、资金结余情况等;财务人员对有关情况进行真实性核查,并据此调整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合理规避财政专项资金浪费情况。此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还应当积极参与到项目实施中,一方面可以确保财政专项资金预算被有效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时解决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用[9]。

(二)科学进行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加强监督管理

进一步做好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编制与业务活动或工程实际资金使用需求相契合,是事业单位合理配置专项资金、高效利用资金的重要前提。基于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出发对项目可行性、市场环境做好调研工作,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流程,强化监督管理。

第一,在对特定业务活动或者工程项目进行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把握好项目工程的整体资金需求,设计资金使用管控指标,确保每一笔财政专项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此外,为及时满足业务活动的资金需求,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专项资金批复效率,缩短资金申请审核时间,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及时到位,为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保障[10]。

第二,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使用规范性与合理性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做好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借助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每一笔专项资金的使用都符合规定,以此预防出现专项资金用于其他项目、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除了加强内部监管,事业单位还应该发挥好外部监管的作用,主动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定期向社会公众公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参考群众反馈和检举意见,及时调整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计划,降低专项资金流失风险。

(三)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依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对于业务活动或项目工程的顺利推进具有保障作用。为此,事业单位可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梳理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审计每一笔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构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动态化监管,合理规避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浪费等风险。

第二,事业单位应当针对核心项目设定共性评价指标,同时增强评价方式的弹性。例如,在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强化共性指标评价,重点考察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规定使用,从而保障每一笔资金都合理应用于工程项目之中,做到专款专用。

四、结语

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合理,提高效能;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自身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稳定规范运行。为此,事业单位应当提高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深入分析现存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从思想意识层面、管理制度层面、绩效评价层面制定针对性优化策略,真正实现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