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林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探究——以遵义市为例
张林
(湄潭县林业局贵州遵义564100)
文章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遵义市在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了促进遵义市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发展;遵义市
森林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生态林业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以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为目标,以森林经营为手段,以满足人类多元化需求为导向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模式。在新形势下,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变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新形势下,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4个层面。
第一,在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法规和政策,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第二,在市场需求层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除了传统的木材、纸浆等产品外,森林康养产业也得到了发展[1]。这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在科技创新层面,科技进步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例如,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提高森林资源监测、评估、预警、保护、利用等能力。同时,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等技术可以提高森林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四,在国际合作层面,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加强与共建国家在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方面的交流合作[2]。
遵义市的森林覆盖率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低于贵州省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存在乱砍滥伐、非法采伐、盗猎等现象,导致森林资源退化。同时,森林资源的监测、评估、审计等工作还不够规范和完善,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措施。
遵义市的森林资源以次生林为主,林木的品质和产量较低,林业结构单一,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由于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和设备水平落后,林业生产效益不高。林业投融资渠道普遍处于不畅的状态,林业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3]。
遵义市的森林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林业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不到位,林业执法力度有待持续加大,林业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待持续提高。林业与农业、旅游、城镇化等领域的协同发展还不够充分。
3.1.1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统筹好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和利用,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中发展,需要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评估和预警,科学制定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和政策,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损耗,有效防治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功能。在发展中保护,需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优化森林资源的结构和布局,增加森林资源的储量和覆盖率,推进森林生态修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1.2 落实科学、精准、高效的营造林技术措施
营造林技术是生态林业的重要支撑,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森林,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造林方案,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落实过程中,营造林技术要注重精准性,根据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造林密度、更新方式等,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协调。同时,营造林技术还要追求高效性,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工具和方法,提高营造林的速度和质量,降低营造林的成本和风险。
3.2.1 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国外对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的探索较为先进,从整体层面分析,涉及4个方面:首先,建立可持续森林管理机制,确保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3]。例如,加拿大通过定期更新森林资源清查和制定森林伐木量指标等措施,实现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其次,持续完善森林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采伐、木材流通和非法砍伐等活动的管控和惩罚。例如,加蓬全面禁止原木出口,赤道几内亚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对森林采伐和木材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管束。再次,创新森林经营技术模式,提高森林质量和固碳能力。例如,德国采用多功能、近自然和全周期的森林经营理念,通过科学有效地实施各种经营措施,建立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最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森林监测、预警和管理水平。例如,罗马尼亚利用声学传感器和云平台构建了“数字守护者”系统,实现了对非法采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3.2.2 国内先进管理经验
在国内,相关管理主要集中在3个路径。第一,深化公益林和天然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调动各方参与森林保护和经营的积极性。例如,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建立了公益补偿机制,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开展森林经营制度、技术模式、机制创新等领域的试点示范,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机制措施。例如,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以“调结构、提质量、增碳汇”为主攻方向的森林经营试点示范,推动了森林经营“提标培优”转型[4]。第三,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提高森林经营重大决策、规划计划和管理监督的科技水平。例如,我国建立了森林经营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利用“一张图”和生态网络感知系统等手段,推进了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科学化和智能化。
为了解决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方面问题,首先,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治理石漠化等政策,加大森林资源的调查评估等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大森林资源的执法和惩戒力度,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和水平。其次,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培育林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产业,提升林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最后,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层级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4.2.1 挖掘绿水青山的资源潜力,科学布局林业产业创新链和服务链
绿水青山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挖掘绿水青山的资源潜力,就是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一,科学布局林业产业创新链和服务链。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森林,制定合理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林业产业体系。通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第二,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可以深入开展森林碳汇核算和交易技术研究,探索建立国家碳汇市场。同时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高相关产品科技含量,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市场敏锐度[5]。同时,还可以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稳步提升林农综合收入,为加快市场营销流通体系构建夯实基础,提高市场认可度。
4.2.2 构建完善的产品流通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产品流通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应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稳步提升林农综合收入,激发林农参与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内生动力。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经济林、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森林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
此外,通过加快市场营销流通体系构建,提高市场认可度,可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加强生态林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社会价值。例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过开展“中国森林旅游节”“中国森林氧吧节”等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森林旅游目的地和产品,提高了国内外游客对中国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因此,要积极构建完善的产品流通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综合效益。
4.2.3 建立并完善监督管理与激励制度
(1)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是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方面。目标责任制是指明确各级林业部门、林场、林农等主体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林业发展中的目标任务、责任义务和考核奖惩,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积极落实目标责任制,有利于强化改革效果,实现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制度则是指建立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其主要通过定期对各级各类主体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或处罚,实现激励约束的机制。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可以有效调动各方参与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加大公益林保护支持力度,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管理体系完善的重要方面。保护公益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也有利于增加林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首先,应当完善公益林分类和界定。可以根据公益林的功能、价值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和界定方法,明确公益林的范围和权属。其次,还需要增加公益林补偿和激励。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和方式,保障公益林的保护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的途径,激励公益林的保护者和经营者开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增加其收入来源。最后,改革还应当强化公益林监管和服务。通过建立健全公益林的监测、评估、预警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公益林的动态,有效防范和应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问题。此外,要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提高公益林经营者的技能水平。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包括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落实科学、精准、高效的营造林技术措施;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管理体系;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综合效益。希望能够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1]程进明,何海洋,陈亚威. 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分析[J]. 江苏林业科技,2022,49(6):33-37,43.
[2]王绍忠. 建水县南庄镇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南方农业,2022,16(24):83-85.
[3]王雅越. 简析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J]. 新农业,2022(24):48-49.
[4]都玲玲. 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意义探究[J]. 中国林业产业,2022(12):62-63.
[5]龙成.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路径探究[J]. 河南农业,2022(35):34-36.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14
F326.27;S757
C
2095-1205(2024)03-46-03
张林(1991—),男,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营造林和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