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优化建议

2024-06-11 00:46李昌权万建蓉
广东蚕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树种水资源林业

李昌权 万建蓉

林业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优化建议

李昌权万建蓉

(思南县自然资源局贵州铜仁565100)

文章以林业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科学规划种植结构、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优化建议,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种植模式;生态环境;影响;优化建议

林业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合理的林业种植模式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不当的林业种植模式可能会导致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等。因此,人们需要加强对林业种植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以找到一种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方案。

1 林业种植模式类型

林业种植模式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林业种植模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经营目标分类,林业种植模式可以分为生态公益林种植模式和商品林种植模式。生态公益林种植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在生态公益林种植模式下,通常种植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其主要作用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商品林种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木材或其他林产品。例如,在商品林种植模式下,一般种植用材林、经济林等,主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1]。

按照种植方式分类,林业种植模式可以分为纯林种植模式和混交林种植模式。纯林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相同的树种。在这种种植模式下,林木生长特性一致,非常便于管理。例如,同一地块上种植的都是杨树或松树,可便于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采伐,同时也能保证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混交林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这种种植模式具有防止病虫害、保持土壤肥力等优点。

2 林业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土壤的影响

林业种植模式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土壤作为一个关键的生态组成部分,受到了林业活动的直接影响。这方面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土壤表层,而且涉及土壤的结构、质地、养分含量等多个方面。

首先,林业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不同的种植方式可能导致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例如,纯林种植模式因大规模种植单一林木,可能会破坏土壤层次结构,减少土壤的稳定性,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相反,混交林种植模式的多样性植被结构可能有助于维持土壤的结构完整性,减缓水土流失。

其次,林业种植模式对土壤质地有直接的影响。某些树种的根系可能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其更加疏松或者更加紧密。这种改变可能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运输能力,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因此,在选择林木种植模式时,需要考虑植物根系对土壤的适应性,以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最后,林业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也有显著的影响[2]。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中的养分需求和释放不同,纯林种植模式可能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过度消耗,而其他养分则可能积累过多。这种不平衡性可能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2 对水资源的影响

首先,林业种植模式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树木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林业种植模式不科学,可能会导致区域内水资源过度消耗,进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例如,过度种植速生树种可能会使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其次,林业种植模式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林业种植模式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干旱地区种植耐旱树种,可以更好地适应水资源短缺的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相反,不合适的林业种植模式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例如,在干旱地区种植需水量大的树种可能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再次,林业种植模式对水资源的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合适的林业种植模式能够改善区域内的水资源质量、减少污染,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然而,不合适的林业种植模式可能导致水资源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3]。例如,在饮用水源地区,因种植用材林而建立起相应的加工厂,以及林木育苗、林木采伐等排放的废水,可能会污染河流和地下水,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最后,林业种植模式对水资源的管理也有重要影响。合适的林业种植模式能够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水平、减少浪费,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然而,不合适的林业种植模式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管理不善,从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例如,在湿润地区,对原有植被进行砍伐、开垦土地、种植用材林,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等问题,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2.3 对气候的影响

林业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对气候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林业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对气候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林业种植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森林是天然的二氧化碳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例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就被誉为“世界之肺”,对调节全球气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种林模式可以扩大森林面积,增强林木的固碳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其次,不同的林业种植模式对区域气候也有直接影响。纯林和混交林的微气候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纯林由于树种单一,树冠郁闭度高,阻碍了地表和林下的风环流,使林内空气湿度较高、温度较低。而混交林由于树种和树龄多样化,林内空气流通性好、温湿度变化较小。例如,在干旱地区种植针叶纯林可能加剧干旱程度,而种植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

最后,林业种植还影响着区域的降水量。大规模的绿化造林工程可以增加区域的降水量。森林的存在使气流上升运动增强,形成更多的云层,从而带来更多的降水。例如,“三北”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了该地区的干旱气候,使区域内微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合理规划林业种植模式对减缓全球变暖、改善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意义。人类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造林模式,并加强森林保护,充分发挥林业调节气候的作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4]。

2.4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单一树种的种植模式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模式会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单一,从而降低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依存关系。长此以往,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逐渐降低,一旦遭遇病虫害、极端气候等灾害,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将会极大降低,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其次,大面积的林业种植可能对原生植被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为了满足林业种植的需求,大量的原生植被可能会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单一树种的人工林。这种变化会严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最后,林业种植模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容忽视。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需要复杂的生态系统,单一树种的人工林难以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同时,林业种植模式也可能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和迁徙,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减少。

2.5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首先,林业种植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些地区可能依赖于林业产业的发展,通过种植特定类型的树木来获取经济收益。例如,某些地区种植松树、桉树等速生树种以获取木材,这些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制造等行业。因此,合适的林业种植模式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其次,林业种植模式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也有重要影响。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树木种植、管理、采伐、加工等环节。这些就业机会能够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林业产业中,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同时,发展林业产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木材加工、运输等,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林业种植模式还对农村土地利用和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在一些地区,林业种植模式可能会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例如将农田转化为林地。这种变化可能会对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民的生计。

3 林业种植模式优化建议

鉴于林业种植模式的潜在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必要对林业种植模式进行优化。

3.1 科学规划种植结构

针对当前混交林种植模式,应科学规划种植结构,加强对不同树种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树种的多样性。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生态位、生长速度、抗逆性等特征,确保合理配置树种,以避免单一树种导致病虫害暴发和生态失衡。例如,在种植结构中引入一些具有较强抗逆性和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以增强整个种植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混交造林的方式,将不同树种进行组合种植,以增加树种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同时,应加强对不同树种的选育和培育工作,培育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质树种,提高整个种植结构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3.2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

生态种植模式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种植模式,通过合理配置树种、控制密度和间距等方法,实现树种之间的共生共荣。该种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还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了更好地推广生态种植模式,首先,可以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生态种植模式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5]。其次,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林业从业人员采用生态种植模式。最后,需要加强对生态种植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该种植模式,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树种的需求。

3.3 强化科技支撑

优化林业种植模式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应加强林业科研机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对不同树种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优化林业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设备,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当给予林业科技研发和生态种植模式推广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林业种植模式优化和推广工作。这些政策可以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指导等措施,以激励更多的人和企业投身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例如,可以给予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林农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以降低他们的经济成本。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林业种植模式的科技含量,推动林业生产转型升级,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 结语

林业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林业种植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林业种植模式,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郭贵强. 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J]. 新农业,2023(7):24-25.

[2]赵海鹏. 探讨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J].河南农业,2023(5):33-35.

[3]韩晶. 林业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河南农业,2023(5):36-38.

[4]马康. 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4):195-196.

[5]杜爱芳. 林业种植及对生态环境改善的价值[J]. 广东蚕业,2021,55(8):55-56.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17

X322;F326.2

B

2095-1205(2024)03-55-03

李昌权(1969—),男,汉族,贵州铜仁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及生态修复。

万建蓉(1971—),女,汉族,贵州省思南县人,大专,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

猜你喜欢
树种水资源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land produces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