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4-06-11 00:12
市场周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韧性产业链制造业

吴 瑶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

0 引言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大国地位稳步提升,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助力我国制造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走向更创新、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然而,中国制造业面对土地、劳动力、原材料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导致许多企业仍停留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通过广泛应用和创新的数字技术,为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对提升产业链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时代背景,探究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作用机制、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产业链韧性提升、加快产业链现代化的实践步伐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作用机制

1.1 数字经济提高制造业产业链运行效率——“强链”

“产业链韧性”(Industrial Chain Resilience)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上下游相互关联的产业在遭受外部冲击或风险时避免断链的能力,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预测、反应和敏感程度[2]。随着网络经济向制造业的拓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数字经济必然以一种新的内在机制作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在制造业升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将产权、生产、分销、交换和消费等各种信息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显著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作为赋能环节,不改变产业链的商品流通方向本质,而是重新定义产业链各环节间的数据流通价值,满足企业智能化转型及降本增效等需求。在数字化改造企业生产方式与产业链上组织关系的同时,大幅拓展产业链延伸空间,推动产业链形态由简单线性模式向复杂网络组织动态演变[3]。随着数据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产业链中信息要素的流动效率大大提高。建立高效的制造业产业链生产协调机制,不同分工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为未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奠定有利基础。

1.2 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分工边界拓展——“延链”

产业链的本质是各行业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产业链上游的延伸通常会导致产业链涉及基础产业和技术研发领域,而下游的扩张则涉及市场的扩张。产业链受到供需两端的共同影响。产业链纵向延伸有助于提升附加值,而横向延伸则带来替代性和供需多元化,数字经济使得制造业产业链在冲击和扰动面前更具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从而增强了整个产业链的韧性[4]。数字经济的崛起改变了产业链的组织形式,打破了地域空间对组织分工的限制,显著扩展了制造业产业链的分工边界。这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助推了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先进应用使得企业能够超越生产制造活动的技术和经济限制,引发产业链组织分工范围的显著扩大。这导致产业组织的逻辑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发展。同时产业链组织分工对地理空间邻近依赖的下降,使得以追求知识溢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规避交易成本为动机的地理空间形态集聚,趋向于转化为以数据和信息实时交换为核心的网络虚拟集聚[5]。

1.3 数字经济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抵抗能力——“固链”

抵抗能力是指产业链应对冲击扰动影响的抵抗程度[6],产业链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到扰动的影响就越小。首先,通过加强信息共享等方式可以增强供应链网络的风险抵抗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未来的世界正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迈进,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零边际成本社会。在数字经济下,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使得经济效率提高,加速创新和合作,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减少风险和提高产业链韧性能力。其次,隶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理区域的聚集,所形成的产业专业化会促进该地区的技术创新,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拥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能更好地提升产业链韧性。再有,冗余可以提高供应链的适应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7]。同样地,在产业链韧性领域,产业备份系统是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的前提,构建产业备份系统既能在极端情况下保持产业链的畅通,也有利于推动更高水平的产业链开放合作。企业在产业链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将降低其加入工业互联网的成本和门槛。根据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s Law),参与工业互联网的节点企业越多,其网络价值也就越大,凝聚力和吸引力也就越强,确保了企业链的稳定性[8]。最后,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从全球进行资源配置。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增进与国外市场的技术交流,吸收国外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增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2 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制约因素

2.1 产业基础能力薄弱

中国制造业虽然正朝着中高端升级,但其产业结构仍存在相当大的优化空间。我国制造业多以代工和组装为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导致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产能过剩,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技术链和产业链存在“断链”现象,技术链与产业链相互脱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9]。尽管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面临成本优势减弱、逆全球化兴起等压力,部分行业正在快速进行转型升级,但整体而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很多企业有转型的想法,但没有“引路人”,缺乏专业规范和专业指导,且没有可供企业学习参考的数字化转型模型。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营收和利润明显下降,但政府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扶持和补贴政策有限,企业无力负担额外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投入,导致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中国在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和标志性产业的产业集中度两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差,这限制了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此外,在基于品牌、技术、关键资源和市场优势的产业链控制力和影响力方面也尚未形成。

2.2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科技实力在规模上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企业已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但在关键领域仍存在技术层面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整个产业链显得不够强健。国内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数字领域,芯片、软件、系统等细分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数字经济底层技术创新乏力,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目前中国集中突破在应用层面,但在基础层、技术层还相对薄弱。数字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使得已有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加突出,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此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数字技术应用、信息共享以及资金人才流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同性,现有文献大多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等为研究对象,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同时,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方面的活力也相对不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3 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路径选择

3.1 制度层面以包容而审慎的态度给予支持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催生了新的商业形态,相关部门需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政府在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应发挥其集聚效应,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的建设、制定完善的数据市场规则、规范数据互通标准和保障权益的数字产权制度,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深度融合。政府和市场需要协同努力,弥补数字经济产业链上的短板。因此,政府应增加对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适度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产业链搭建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政府还需要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形成市场自律与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治理结构,促使数据要素在高效且合规的环境下流通使用,以加速数字经济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入,从而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3.2 大力推动创新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

组织文化应该支持学习和创新,通过持续改进,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创新能力[10]。新一轮科技革命是学科交叉融合的革命,是信息技术与新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融合,大力推动创新是实现这一时代革命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发展的协同系统中,科学技术一直是关键的驱动因素,而通信技术作为其中的关键领域,涉及与社会资源链接的方方面面。首先,加强本土自主创新,积极开展研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产品,有利于保持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也是分散外部风险、保证产业链稳定的有效途径。其次,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发挥企业家精神,进行系统、持续的颠覆性创新研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了提升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与技术发展同步,努力获取关键核心技术,以提高整体综合创新能力。最后,为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政府需要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进行资金链的布局,促进金融市场数字化发展,建立相关资产信息数据库,构建区块链金融平台,完善金融综合服务系统,以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建设高技术制造业集群,借助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搭建产业集群知识资源和服务共享平台,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互联互通,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数字产业的集聚效应,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3 加强开放合作,重塑制造业核心能力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病毒感染等冲击使制造业全球产业链重组,而且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各大国纷纷关注并迅速进行相应部署,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新引擎。我们应当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数字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反对搞脱钩断链,引导数字贸易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还需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共享中国市场的新机遇。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和谈判,构建数字贸易新体系,加强与各国的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确保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球各国人民。此外,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本土化发展,鼓励跨境合作,更好发挥制造业集聚市场潜力和知识溢出的积极作用,开拓国际化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和应对全球经济大格局的变化,也为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贡献中国的力量。

猜你喜欢
韧性产业链制造业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产业链春之奏鸣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