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丽
2022 年春节期间,《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以3.5亿元制作成本拿下高达26.27 亿元票房,成为春节档的一匹黑马。影片没有像以往启用具有主角光环的颜值明星,而是让“边缘人物”魏翔作为影片主角,构建了一个微缩社会,以创新的舞台剧人物独白形式展示人物心理,直抵观众内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深受观众与市场的青睐,成为2022 年国产喜剧电影内地票房冠军,猫眼评分高达9.1 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去中心化”和“去偶像化”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狙击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多部影视作品回归作品本身,它们启用实力派演员担任主角,将电影价值从“哗众取宠”转向电影本质认同,这些电影的成功是中国电影向理性发展回归的证明,也是时代价值所在。那么,从“偶像时代”到“去偶像化时代”的底层逻辑如何体现?喜剧片应该如何革新?喜剧片在“去偶像化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又在何方?
粉丝经济的快速崛起给影视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其根本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心化的权利结构,重新分配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权利和责任,为消费者赋权。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广播影视业得到快速发展,偶像崇拜的风气渐渐出现并风靡全国,粉丝经济发展得如日中天。随着粉丝群体不断壮大,许多狂热粉丝出现打投、冲销量等不理智行为,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扰乱了影视剧市场。许多制片方盲目根据粉丝喜恶,高薪聘请偶像明星担任电影主角,不顾电影本身所需承载的文化艺术价值,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电影的期盼,使得中国电影的发展受阻。
近年来,国家意识到市场的乱象需要政府介入,偶像们狂欢式的闹剧逐渐拉下帷幕,2021 年国家广电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开始对失德艺人、饭圈乱象、高薪片酬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整治。明星人设的崩塌、票房的惨淡和国家政策的出台也让制片方们逐渐回归理性,意识到不应将利益作为制作电影的唯一标准,电影应在满足粉丝意愿和保证内容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观众和市场开始由感性向理性转变。《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满足粉丝意愿和保证电影内容品质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导演邢文雄在启用当红演员马丽作为女主保住电影质量的同时对实力派演员魏翔报以欣赏与重用,最终该电影凭实力赢得高票房。那么该影片是如何在电影选角上进行“去偶像化”革新的呢?
20 世纪60 年代,德国美学家罗伯特·姚斯在“审美距离说”理论中认为作品依赖接受主体的积极介入,存在于读者的审美观照和感受之中,受接受主体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结构的支配,作者能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对话关系。电影也能通过演员的表演及情感传递与观众建立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十分依赖于观众的积极介入。现如今在用户参与式web2.0信息化时代,大众文化盛行,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审美体验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越发注重电影内容品质与情感价值传递,对电影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这些观念的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电影的创作。所以当下的国产喜剧电影不同于以第六代导演为代表的“精英性青年文化”和以冯式喜剧为代表的“中年文化”,表现出独具特色的“青年文化性”,更加聚焦现实,着重刻画平民百姓,打造本土人文喜剧,具有以小成本博大收益的特点。《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作为小成本黑色喜剧电影,与舞台剧进行创新性结合,注重演员与角色的适配性,重视演员的实力,证明了其选角的成功。
电影人物作为故事的基础,是电影的重中之重,角色与演员的适配性尤为重要,而选角要综合考量演员人性、性格、魅力、演技等许多因素,是提升电影品质的关键。导演辛爽认为选择角色应认定两个标准:一是要像剧中人物,二是对表演的理解在审美范畴之内。《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剧情跌宕起伏,挫折迷离,以微观视角聚焦边缘人物魏成功,揭示社会底层现状。演员魏翔与角色魏成功有着高度的适配性,二者同是龙套演员并怀揣着做男主的梦想。影片为了增加角色的适配性,将魏成功的人设、性格特征以演员自身为模板进行本土化改编,形成互文性。魏成功的怀才不遇特殊又典型,引发了大众共鸣,互文性的运用让观众迅速地从对角色魏成功的喜欢转变为对演员的喜欢。《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一部具有当代社会批判意识的作品,许多观众通过魏成功看到了自己。
1923 年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人格的三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重人格的展现。“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是最原始的混沌,在电影里魏成功就是魏翔在戏外最现实的本我。魏成功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和外在行为规范,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觉察。“本我”魏成功里又包含了“自我”演员魏翔,扮演魏成功时的演员魏翔是“自我”,也是一种处于中间的状态,演员魏翔用理性来保护“自我”魏成功,使魏成功处于一种不被伤害的状态。而“超我”既是角色魏成功也是演员魏翔。三者在电影里形成互文性,此消彼长,互相成就,以“舞台剧形式”构建出社会百态。演员的内心独白,直面镜头的情感抒发打破了第四堵墙,给观众带来真诚的表达和不同层次的体验,最终魏翔和魏成功都达到了超我的状态并取得了成功,将人们从对电影的表象认同转移到了本质认同。但外表平凡的魏翔要想赢得观众和制片方的青睐,除了角色的适配性外,还需要凭借自身的实力派演技。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想要突破流量束缚并非易事。现如今,喜剧片大多由当红喜剧演员出演,但中小成本的喜剧电影承担不起他们昂贵的片酬,中国中小成本喜剧电影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势必需要更多实力派新生演员的加入。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里,魏翔饰演的是演员魏成功,他在戏中需要将魏成功的内心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把握好表演的“度”,这一切都需要超强的演技功底加持。
演一个在演戏的人最难,在电影里我们也能看到魏成功即使在饰演小角色,也需要不断地剖析解读人物细节,与导演沟通自己的想法,尝试各种可能,即使他的行为在众人眼里愚笨又搞笑,但是真诚的他却又惹得观众心生怜悯,让观众联想到魏成功也许就是魏翔的缩影。魏翔对自己的表演也极其挑剔,在拍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弹坑戏时,为求真实完美,他重拍了32 次,也被炸了32 次。魏翔凭借该部剧成功地让观众看到了社会底层人物鲤鱼跃龙门的不易,即使相貌平平,他也能用真诚和实力打动观众。
喜剧片在观众与市场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以小博大的特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入场。那么喜剧片如何以低成本的投入保证电影高质量的制作并最终获得高收益,值得我们深究。
第一,电影应解构观众心理,与观众产生共鸣。电影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情感呈现,观众的心理诉求决定了影片市场的出路。喜剧电影若要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应在观众心理上有所突破创新,深度解构观众心理。时代的发展拓宽了人们探索世界的边界,如今人们对世界的探索不仅向外发展还向内解剖。所以近年来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贴近大众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本土化电影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与共情,这些影片都在电影人生中反映出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演员用真诚的态度去演绎电影人物情感,让观众看到了人间百态,满足了当下人们的情感诉求和认知诉求,缓解了大众的压力。魏翔凭《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获得了更多的出镜机会,这部电影成功地证明了观众在“去偶像化时代”对实力电影的认可。
第二,电影应解开流量禁锢,积淀出精品。现如今许多国产喜剧片为快速牟取市场利益,存在着粗制滥造、抄袭等现象,但此方法经不起市场检验。我们再回顾香港喜剧电影为何能经久不衰、耐人寻味,究其原因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在电影创作时都经过深入打磨,他们对小人物的刻画描写细致入微,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也是周星驰、吴君如等人的电影无法超越的原因。《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从剧本创作到上映花费了4 年多时间,在这期间,主创团队们不断对各个环节进行融合创新、校正修订,避免落俗。魏翔真诚面对喜剧与角色,将角色精心打磨后呈现到我们眼前。
第三,电影应重视跨界融合,挖掘实力派力量。杨珍慧在《互联网语境下中国喜剧电影创作形态的变迁研究》中对喜剧的创作主体进行研究,她认为喜剧的创作主体已从科班团队转变为跨界力量。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人们进入影视行业的门槛,原有的电影创作团队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舞台喜剧演员的跨界加入也为电影增添了新力量,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主体正在更新换代。开心麻花从话剧进军电影市场,除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还拍摄了许多优质喜剧电影,如《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等,喜剧演员们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让他们在喜剧电影里对喜剧情境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与观众镜头的互动更有优势。
对于偶像派演员来说,他们的角色戏路较为固定,不敢塑造截然不同的新角色,偶像包袱让他们无法像喜剧演员一样来去自如。在表演时,除了剧情的变化,他们对于人物的塑造格式化、刻板化,而一成不变的表演方式已吸引不到观众。反观喜剧演员,他们的喜剧标签带给他们更多的表演空间,能让他们更加大胆、灵动地诠释人物形象,也能更加深入地走进观众的内心。魏翔从话剧到电影,不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尝试对各种人物角色进行塑造与呈现,而他与开心麻花系列电影的成功也为更多喜剧演员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许多偶像明星的生活已与大众脱轨,无法共情大众的心声,他们的表演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观众内心。而随着国家层面的介入,“去偶像化”的进程开始逐步推进。随着观众审美及文化水平的提升,他们对国产电影抱有更高的期待。《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凭借着对电影的初心和对市场的嗅觉与前瞻性,早早意识到喜剧片在新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其重视演员演技与角色的适配性,突破票房的框架和束缚,追求电影内容品质,用票房成绩和观众的喜爱程度证明了喜剧片的新路径。
实力派喜剧演员在电影市场的成功,为喜剧类型片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喜剧片还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才能更好地发展。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在国家对文化强国战略的部署下,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需要进一步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解构观众心理、细磨电影品质、挖掘电影人才,找到类型电影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中国本土化的中国喜剧品牌,才能带领优质电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