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画的构图法

2024-06-10 11:07万文星
剧影月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立面图剖面图画像石

万文星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畫,“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不少汉画像石中有描绘建筑形象,有学者将这种包含建筑形象的汉代画像石命名为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因为汉代地面木构建筑无存,而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却包含有较为直观的汉代建筑形象,所以这种汉代画像石不仅在汉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汉代建筑历史研究,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因此,众多文物考古学家、建筑学家,都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特别是有关汉代建筑历史的研究。

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被认为是“平面上的建筑画”。作为一朵汉代的艺术奇葩,它是我国传统建筑画艺术长河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傅熹年先生深入研究了我国古代建筑画透视法的发展历程,认为:“两汉以来,建筑画有了较大发展。从墓室中的壁画和石刻线画(实即铜器上刻划画法的发展)上可以看到,除了画立面图、剖面图外,还出现了表现阴阳向背的立体图,略近于现在所谓‘轴测投影图,而且从只表现单座建筑发展到能表现大型院落和建筑群。”所谓“阴阳向背”,实际就是说描绘了所表现对象的立体感。这种类似于“轴测投影图”的构图方法,在有关汉画像石细部表现中也有体现。本文我们将从“平面构图法”和“空同构图法”两个方面对汉代建筑题材的画像石的构图法进行论述。

一、平面构图法

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平面构图法,可以归纳为“立面图式”“剖面图式”“剖立面图式”三种方法。

(一)“立面图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

立面图,是通常所谓的正投影图的一种。对于建筑而言,“在于房屋立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做的房屋的正投影图,就是建筑立面图,简称立面图”。一般可理解为表现建筑物立面形象的图样。“立面图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就是汉代建筑题材对画像石的画面,运用了类似现代意义上立面图的表现手法。

例: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汉画像石选集》第133页图,齐鲁书社1962年版。

我们认为,该幅图运用“立面图式”的方法,表达了连环画式的故事内容,是一幅“祠(墓)主受祭图”。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下部表达了祠(墓)主乘坐车远道而来,来到上部的祠堂建筑中接受子孙的祭拜,祭拜享受后又沿原路返回,画面示意性地表现了这一过程。上部建筑中的人物为男祠(墓)主的受祭场面,与上例汉画像石相比,仅缺少了更上层的祠(墓)主妻妾们凭栏而观的形象。整个画面就如将例一画面顺序上移而已。这样的画面无疑是对不同院落建筑空间的示意性图示,表达了不同的内容,而不太可能是一栋建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汉画像石往往利用“立面图式”的构图方法,表现众多的思想内容。这样的画面貌似分层、分格而较为零碎、随意,实际上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主题鲜明。

(二)“剖面图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

剖面图,对于建筑物而言,就是“假象用一个垂直于外墙轴线的铅垂切平面,将房屋剖开,所得到的剖面图,称为建筑剖面图,简称为剖面图”。通俗地讲,就是将房屋建筑剖开,以显示其内部结构、构造、层数、高度、使用材料的图。“剖面图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就是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中出现有建筑物形象,且这样的画面运用了类似于剖面图的构图方式,以显示出画面中建筑内部结构、构造、层数、高度、使用材料,以及其中活动的人物、家具、帷幄壁饰等,特别是交代内部人物的活动情状,以表达与汉代画像石主题思想有关的内容。例如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3辑图版第188页图203,原图名“战争、楼阁、狩猎画像”。该幅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较为复杂,画面各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的关系较少。画面之所以比较零碎,一是早期多种内容组织在一起的遗风,二是山东、苏北地区一直比较流行的分层(格)的画像石构图法,发展到此,因为时间的推移有些已不为人知的缘故。画面中的下栏属于“祠(墓)主受祭图”。画面下面的渔猎内容,与射猎、狩猎等一样,应是孝子贤孙“获得祭祀用牺牲的手段”。按照“自右而左”的解读顺序,该建筑下部的车骑,应该属于祠(墓)主从地下世界赶来接受子孙祭拜的工具。该祠堂建筑所谓的中间“第二层”,同样表现男性祠(墓)主的形象,其上表现的是祠(墓)主的妻妾。因此,这幅画像石可认为是“祠(墓)主受祭图”。

显而易见,该建筑采用了“剖面图式”构图法,将建筑内部人物的活动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样的祠(墓)主受祭图中的建筑,实际上是汉代院落建筑空间形象的集中体现,是一组“建筑群”,不是单栋的“楼阁建筑”。

(三)“剖立面图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

剖立面图,对于建筑而言,就是将剖面图与立面图两种表现方法相结合,画面具有剖面图和立面图的双重特征,是一种混合的表现方法,即表现了部分建筑室内的情况,又表现了部分建筑外部形象。

“剖立面图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就是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中出现的建筑形象,这样的画面运用了类似于剖立面图的表现方法,既显示了部分建筑室内的情况,又表现了部分建筑外部的立面形象,兼具了立面图与剖面图的双重特征。例如:龚廷万、龚玉、戴嘉陵编著:《巴蜀汉代画像石》图67《宴饮》,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这幅画面的建筑。室内,为了说明建筑内部人物的活动情况,汉代匠师将建筑正面的门、窗及围护墙等全部去掉,使得室内人物形象充分展示出来。并且,画面为了表达主题,几乎省略了室内其他所有细节。这一部分,可以说采用了“剖面图式”的表现法。

由此向上,画面建筑屋檐出现了瓦陇、条形屋脊,表示外部立面形象。屋顶上部的所谓阁楼,其屋檐同样描绘有瓦陇、条形屋脊,也表现了外部立面形象。阁楼屋身有斜交纹饰,很可能代表了内为编竹、外为抹泥的轻质墙。这些是“立面图式”的表现方法。因此,将上下两部分画面结合起来,可以看到该画像石中的建筑,采用了“剖面图式”和“里面图式”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属于“剖立面图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

二、空间构图法

(一)“一点透视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

“一点透视”就是只有一个灭点(消失点)的透视图。依据所采取的视平线与画面主体之间高低的不同,又可划分为正常视线条件下的一点透视图即平视图和俯视条件下的一点透视图即鸟瞰图。

例:南京博物院:《徐州青山白集东汉画像石墓》,《考古》1981年第2期第143页图10-2。同一幅图在《徐州汉画像石》(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中为图98.论著云:“(该画面)刻多层楼阁,上立凤凰:内有人宴饮、抚琴。”

此图应从一点透视的角度来认识。可以看出,这是正常视线条件下的画面。画面中两栋建筑物前后关系较为明显,前面的建筑物形象较后者高大一些:屋顶高出,符合正常视线条件下“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二)“多(散)点透视式”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多点透视”就是画面拥有多个灭点(即消失点)的透视法。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艺术效果图,多有两个灭点,称为两点透视。也有出现三个灭点的情况,如表现高层建筑仰视或俯视图时常被采用,可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表现高耸入云的建筑形象,可称仰视透视。或采用俯视构图法,犹如置身空中往下鸟瞰,形成深远的视觉效果,可称为俯视透视。这两种方法,通称三点透视。通常,我们合称两点透视、三点透视为多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所采用的透视法。“它的焦点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焦点透视有纵向升降展开的画法,中国画论称为高远法:有横向高低展开的画法,称为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为深远法”。

我们前面已经了解到陈明達先生等已运用通用的科学概念,如“立面图”“剖面图”“立体图”或“轴测投影图”等,来研究我国古代绘画方法。为保持与现代科学透视法的一致,我们将以上两种结合,合称为“多(散)点透视”。“多(散)点透视式”的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就是采用类似于“多(散)点透视法”而制成的汉代画像石。我将此种透视法,也划分为正常视线与俯视视线条件下的两种情况。例如:龚廷万、龚玉、戴嘉陵编著:《巴蜀汉代画像集》第58图《观使图》,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解读此画面,应按照“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顺序,从透视的角度,可以看到,最前的一辆车马已来到主人的阙门之前,后面源源不断的车马即将来到。主迎客拜之后,升堂入室,宴饮娱乐,乐舞翩翩,百戏新奇,一派盛大热闹的场面。画面中“前堂”建筑屋顶完整,遮挡了后部“后寝类建筑”底层。露出的二层建筑,虽有平坐栏杆,然较封闭。又有女眷凭窗远望,应是后寝之类的建筑,它不能位于迎来送往的“前堂”建筑的二层之上,只能是对纵深方向的各个不同公用院落空间的示意。

至于庖厨、车马之类的附属用房,同样应是不同院落空间的示意,体现了“象征性”“标志性”特点。而不能在一宏大的建筑空间内,包含各色各样、内容不一的活动。画面如此组织,仅是将多种盛大的场面集中在一起表现而已。再看“前堂”建筑左右,是一座“高度相同的楼房建筑画像;右侧一座为较窄的歇山式楼观,窗内有一位半身的女人,凭窗眺望”。需要说明的是,画面中所谓楼房建筑屋顶,属歇山顶雏形,是汉代较为常见的阶梯式屋顶。画面上尚可看出,窗内有一露半身之人,是否为女人,却很难说。该楼房建筑窄而高的形象及其处于靠近入口空间的特殊位置,它应是位于其他院落空间中集观赏、瞭望为一体的特殊建筑——阙观。整个画面与成都羊子山出土的汉代建筑画像砖所表现的庭院如出一辙。两者都是对建筑院落空间的示意,实质相同。只不过,前者处于正常视线条件下,或者为俯视视线条件下。例如:中国画像石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第7辑图版第40页图46《劳作·养老图》,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从画面构图法角度研究,可以看到画面中建筑的两个立面、较完整的屋顶形象。建筑水平方向的线条,基本平行向上倾斜。这些体现了带一定俯视角度的“多(散)点透视”的构图特点,较好地表现了画面的立体感、深度感。

汉代建筑画像石属于艺术范畴,归于造型艺术,它不仅具有绘画的特征,而且具有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共同特征。因此,可以说汉代建筑题材的画像石是我国汉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综合为一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由汉画像石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汉代绘画艺术原则为以后的诸多画种所接受,尤其是中国画。上远下近的散点透视构图法已成为中国画的标准透视;平面的装饰观念已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基本特点:填白也成为中世纪绘画艺术的主要构图原则。我相信汉画像石的时代精神会在以后的研究和探索中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立面图剖面图画像石
《古建》《乡村庭院设计立面图》《仁智之核》《智慧之道》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基于倾斜摄影采集立面图方法的研究
广东省风门坳锡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喷气式民航客机剖面图?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一次回转甩车场合理设计之研究与举例
勘探线剖面图精确绘制方法探析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