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冰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标理论的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标理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129-03
新课标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标理论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新课标理论背景下教学理念和方法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课标理论是指在教育领域中,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发展出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理论的提出,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改变相对僵化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新课标理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和优化。在新课标理论背景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标理论强调注重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新课标理论倡导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作业、小组讨论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以讲解、演示和练习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小学数学涉及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第三,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情况,如知识储备不够充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
1.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组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加精准、个性化。采用分层教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掌握得快,有些学生掌握得慢。如果采用传统的整体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反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2.加强课堂互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比如,在课堂互动中可以将教室的桌子、黑板、窗户等物品看作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四边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课堂互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圆”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寻找各种圆形的物品,如篮球、轮胎、钟表等。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圆的定义和特征。除了以上互动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开展数学竞赛、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制作数学模型、编写数学游戏等。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互动要具体、真实、生动并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真实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与传统的抽象讲解相比,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与原理。通过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这个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家养了3只鸡,每只鸡每天下蛋的数量不同,学生需要计算这3只鸡一周内的平均下蛋数。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计算等方式,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平均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数学概念。
4.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周长”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周长?”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具有周长的物品,如校园中的篮球场、操场等,让学生通过测量得出它们的周长,并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具有周长的图形,并计算其周长。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等等,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其周长并进行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引导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引导结果要有所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计算,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
5.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理论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在逐步改革,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理论,注重启发式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测量教室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来得到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面积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在思考中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们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沟通,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6.教师角色转变,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口算除法时,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口算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反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例如,在学习口算除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学生的合作、引导和反馈,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可见,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标理论背景下,通过加强课堂互动、注重实踐应用、创设情境、启发教学等等一系列解决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谢蓓)
[1]苏帆.以新课标为指引助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落实[J].小学生(下旬刊),2023,(04):58-60.
[2]许新.立足新课标让小学数学课堂“熠熠生辉”[J].小学生(下旬刊),2023,(04):67-69.
[3]李超梅.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4):1-3.
[4]王静雯.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J].中小学电教,2023,(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