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摘 要:幼儿因身心发展原因还不能完全理解高阶劳动的含义,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劳动教育以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主要内容。但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活动中,劳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家校合作,一起探索新的劳动教育路径。本文从丰富幼儿劳动教育内容、激发幼儿劳动热情、家校合作更新劳动教育观念、营造良好劳动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家校共育幼儿劳动教育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家校合育、幼儿教育、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58-03
幼儿时期是幼儿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启蒙时期。引导幼儿在各种场景中进行劳动,初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掌握基础的生活技能,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同步发展是新的教育理念下,家校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的教育内容。因此,家校合作紧密合作,一起认识到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起参与幼儿的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当下一些家庭可能会过度地宠爱孩子,不让孩子插手家务活动,甚至将幼儿自己可以做的劳动活动全部包揽,导致幼儿没有劳动的意识,长此以往,幼儿的劳动观念会出现偏差。幼儿时期是幼儿启蒙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的教育内容会影响其后期的发展,因此重视该阶段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
当下便利的生活条件、越来越进步的人工智能,或者是家人的过度照顾,让一些人由于孩童时期没有进行劳动实践,导致成人后生活技能差。在幼儿时期关注幼儿的劳动教育与实践,有利于幼儿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当幼儿以后进入到新的环境中可以快速地适应。
(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是人们建立联系、加深情感的一种行为活动,家校带领幼儿进行劳动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还可以与幼儿建立有效的联系,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满足幼儿的情感发展需求。劳动作为一项集动手、动脑、动全身为一体的运动,可以起到锻炼幼儿身体的作用,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单一
幼儿园中幼儿的活动场所有限,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幼儿可以接触到的劳动活动有限。而且学校能开发的劳动教育活动类型较少,大多数为手工制作方面的劳动和自我服务为主的劳动活动。
(二)家庭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可以为幼儿创造多样的劳动教育环境,且劳动活动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可以充分地体现幼儿的劳动价值。但由于家长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认识不足,不会引导幼儿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技能和常识,导致家庭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三)家校合作力度不够
学校与家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家长和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主要引导者。由于幼儿园的场所有限,且受限于天气、园区的教育资源、外界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无法准时地展开,连续性不强、强度不够,幼儿的劳动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需要家长助力。但是当下的实际教育情况下,幼儿园未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未将家庭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整体劳动教育效果不理想。
(一)结合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劳动教育内容
要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丰富幼儿的劳动知识,幼儿园就得结合园区的各种资源来设计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而当下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设计的劳动教育活动单一、陈旧,没有创新力,幼儿的参与度不高,无法获得新的劳动技能。对此,幼儿教师需要认真地分析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日常的劳动活动有哪些,然后挖掘新的劳动教育内容。
如在幼儿园中,除了日常的幼儿自我服务型劳动活动,如独立穿衣、穿鞋、收拾床铺、打饭和洗刷自己的碗筷,以及带领幼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等,教师还应该结合本校的其他教学资源,开发其他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可以以节日为链接,采买相应的物资,设计劳动教育活动,鼓励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以传统的中国节日端午节为例,幼儿园可以统一采买大米、红枣、粽子叶等相关的物品,然后提供灶台,为幼儿和家长进行包粽子活动提供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幼儿教师需要提前熟悉制作的流程、搜集或制作相关的教学资料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和幼儿提前了解制作工艺和流程,在活动日提高效率。在幼儿和家长遇到制作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如此,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不一样,在包粽子的环节,有的幼儿和家长完成效率可能会比较高,为了把握时机给予幼儿和家长更多的互動,让幼儿可以参与到更多的劳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设计更多的相关内容充实这次活动。如教师还可以提供各种龙舟的绘画活动或者是迷你龙舟的制作活动,当学生和家长结束包粽子环节后,可以选择其他的活动来继续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需要在园区内展示各种有关端午节的文化内容,如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划龙舟和包粽子的历史由来,以及不同区域庆祝端午节的仪式等,让幼儿在进行劳动时也接收相关的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家校合作让幼儿更高效地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和知识。
除了端午节,其他的传统节日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比如围绕中秋节,可以引导幼儿和家长制作月饼;围绕春节,可以设计剪窗花、写对联、包饺子、包汤圆、制作贺卡等一系列的劳动活动。劳动技能培训内容丰富有趣,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还可以加强幼儿与家长的情感联系,让幼儿在劳动合作中体会通过劳动创造出成果的愉快感、成就感,让幼儿爱上劳动并乐于参与到日常的劳动创造中去[1]。
(二)优化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
对于“劳动”含义的理解,一些人认为劳动都是枯燥且单调的重复性劳作,只是一味关注过程,没有注重成果,导致劳动的热情不高,态度消极不愿参与。幼儿也是如此,更喜欢有趣的游戏活动。而部分幼儿园中设计的劳动活动持续的时间短连续性弱,对幼儿不做强制的要求;或者是设计的长期性的劳动活动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幼儿的参与热情不高很难坚持,这会影响幼儿劳动观念的形成以及行为意识的发展[2]。如时间较久的劳动活动中,在劳动初期幼儿由于好奇心会参与进去,但是一旦发现劳作的机械性就会退去热情,不再继续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去。幼儿并没有掌握该项劳动活动中的劳动技能,也无法收获自己劳动后的成果。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情况,优化教育方式,让幼儿在同样的劳动活动中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激情。
如,教师可以联合幼儿家庭,一起设计种植蔬菜的劳动活动。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两两分组,共同选择想要种植的蔬菜种子,挑选器具。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蔬菜种植的过程,并播放蔬菜种子从进土壤,到发芽和成长成熟的视频。然后带领幼儿种植自己蔬菜种子,并告知幼儿一些日常的养护种子的方法,如除草,去虫,加水,施肥等。教师不仅让幼儿在幼儿园种蔬菜,还可以把这个“任务”布置给家长,在家里也一起种“蔬菜”,鼓励家长为幼儿补充其他的种植知识,或者是为幼儿创造条件,引导幼儿种植与幼儿园不同的、较容易成活和好打理的农作物。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合作,让幼儿以某段时间为一个周期,通过画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种植的成长情况。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观察日记”和实物的成长情况进行对比,对于表现好的幼儿奖励贴纸,在种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为幼儿和自己的“劳动项目”拍照纪念。通过丰富的奖励机制和提高对幼儿的关注,可以让幼儿在该劳动活动中保持热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愿意了解丰富地种植蔬菜的知识。
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设计的劳动活动应该便于幼儿在学校和家里进行,丰富幼儿的劳动场所,为幼儿不断地进行实践创造条件。幼儿渴望得到教师和家人的关注,教师与家长的表扬和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热情,进而更愿意投入劳动中去。教师需要向家长传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观察和支持幼儿的劳动活动,并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辅助。
(三)教师与家长需要更新劳动教育观念
幼儿没有完整的认知系统,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引导者和教育者,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即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决定着幼儿的行为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3]。要促进幼儿的正向发展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愿意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去,家校需要及时了解当下的教育理念提升认知,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而当下的幼儿园中,教师从劳动入手设计活动的不足,更多的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入手,因此设计的活动与幼儿日常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和常识脱离,导致幼儿对于劳动没有正确的认识。幼儿家长由于缺少专业的育儿知识,对于幼儿当下的教育和发展情况没有客观地认识,认为教育幼儿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将幼儿送到学校之后,就卸下了自己的责任,而在日常生活中包揽了幼儿的所有劳动活动,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4]。
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了解当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了解幼儿阶段中劳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幼儿的情况,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出发设计劳动活动,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劳动这一活动。其次,幼儿教师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向家长传达科学的育儿知识,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在学校和家里,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引导幼儿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强化幼儿的劳动技能。同时,家长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最了解幼儿的群体,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主动与教师分享幼儿的情况,如幼儿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幼儿当下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如幼儿是否可以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系鞋带等,以便教师能结合幼儿当下能力的发展需要来进行劳动教育的设计。
如针对部分幼儿还不能独立穿衣的情况,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融合穿衣的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穿衣的技能。比如,教师设计以下的游戏活动:教师向幼儿演示不同的穿衣方法,并让幼儿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将幼儿分为三人一组,前两个人需要各自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共同为第三个人穿上衣服。教师可以为自己独立穿衣成功的幼儿奖励笑脸贴纸,对于无法独立穿衣成功的幼儿要进行鼓励,并帮助其掌握穿衣的技巧,然后承诺幼儿下次可以独立穿衣成功后,可以获得同样的贴纸奖励。为了获得奖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以及在回家之后,会寻求家人的帮忙,不断地进行练习,直到掌握穿衣的技能,可以独立完成这项活动。
(四)发挥榜样作用,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幼儿时期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进行学习,以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5],因此人们常说家风、家教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也在强调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教师与家长都需要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意识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从而进行自我约束,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如部分家庭中,会默认洗衣做饭是某一个家庭成员的任务,幼儿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也会形成这样的片面认识,对认为家人的付出理所当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也不愿意主动去做。家人应该为幼儿传输正确的观念,让幼儿正视他人的劳动付出并心怀感恩,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及时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能形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且要尝试着为家人分担责任,如叠被子、规整自己的玩具等。
在学校里,当幼儿就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收拾好自己座位上的卫生,将自己的餐具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当幼儿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要进行纠正,督促其进行改正,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劳动教育要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要形成合力,在日常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对幼儿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幼儿从小具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意识,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6]。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家校加强合作,为幼儿劳动技能和知识的提升提供丰富的教育資源和实践的场所,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玲玲)
[1]沈红.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大班幼儿劳动教育实践[J].文科爱好者,2023,(05):223-225.
[2]张静.让劳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2):74-75.
[3]陈文蕊,宋莹.家园社协同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146-148.
[4]杜娟,李晶晶,董干强.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联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6):99-102.
[5]田芳,付华伊童.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困境及改善路径[J].亚太教育,2023,(22):90-93.DOI:10.16550/j.cnki. issn.2095-9214.2023.22.028
[6]吕琳.家园共育携手同行——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