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深度学习

2024-06-10 10:15:40徐楠楠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茶文化传统文化

徐楠楠

摘 要: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幼儿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促使幼儿在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和发展。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幼儿在自主探究茶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并实现深度学习。为了促进幼儿在感悟茶文化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幼儿教师要以儿童为中心,根植主题学习,捕捉教育契机;锁定核心经验,设计探究总谱;支持幼儿探索,实现深度学习。本文旨在以大班“茶文化”探究活动为载体,探究以儿童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深度学习。

关键词:儿童;传统文化;深度学习;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27-03

深度学习是指对学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幼儿的深度学习则是指幼儿能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新知识,并将知识从旧情境迁移到新情境的过程[1]。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深度学习导向下,我园教师依托园本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秉持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倾听幼儿的心声,发掘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在持续的“春之声”等系列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实现深度学习,在以儿童为中心的视角下,借助传统文化这一载体能够更好地促使幼儿实现深度学习。本文以茶文化为例,阐述我园大班幼儿教师在“好茶知时节,定心品春意”茶文化探究活动中如何推动幼儿实现深度学习。

一、根植主题学习,捕捉教育契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幼儿在传统文化中实现深度学习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根植主题学习,探寻传统文化,捕捉教育契机,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2]。

(一)关注幼儿活动,生成探究主题

幼儿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应被动地听从幼儿教师的安排,而应能够在活动中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新活动的生成。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观,促使幼儿在传统文化中实现深度学习,幼儿教师要始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实际,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而生成深度学习的主题。

一直以来,我园坚持培养“重健康、讲文明、有自信、爱探索、会生活,身心和谐发展”的快乐儿童,抓住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规律性、传承性、内涵性,以幼儿生活体验、认知水平为依据,开展“春之声”“夏之日”等主题周,通过涵育、食育、美育、劳育等途径引导幼儿引导孩子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主题学习活动“有用的植物”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对橘子皮泡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为什么橘子皮泡的水分明没有茶叶却被叫作“橘子茶”。鉴于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我园实际,教师决定以橘子皮泡水为切入点,以“茶”为中心开展相关探索学习。

(二)关心幼儿成长,审议探究主题

为促使幼儿在传统文化中实现深度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依托一系列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品质和能力,探究主题的拟定是基础,而对探究主题进行审议是关键环节。在对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幼儿园探究活动进行审议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特征、生活经验,以实现幼儿成长为导向,从传统文化主题可发展的价值点、传统文化主题可亲历的事件、传统文化主题可利用的资源出发,关注幼儿在传统文化体验和探索活动中的成长。

通过前期“有用的植物”主题学习活动,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茶类植物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但是对于茶类本身的感官接触、观察记录尚有缺乏,且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基于上述现状,幼儿教师对茶文化主题展开了深度审议。在分析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茶文化主题能够促使幼儿在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强化对茶文化的认知,幼儿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幼儿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讨论、体验茶文化,对于茶文化形成基本的认知;此外,在茶文化探索活动开展过程中,制茶视频、环境营造、茶类绘本等都是可利用资源。因此基本确认“茶文化”主题探究活动能够实现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锁定核心经验,设计探究总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宜于儿童的多样性活动。”在围绕传统文化展开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坚持幼儿为本的活動观,锁定幼儿的核心经验,进而搭建探索活动的脉络和框架,为幼儿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一)立足幼儿兴趣,梳理探究脉络

幼儿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驱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传统文化中实现深度学习,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出发,跟随幼儿视角,牢牢抓住幼儿兴趣这根主线,深入挖掘幼儿关于兴趣点的相关经验,进而在指向幼儿核心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深度学习活动的脉络。

当“茶文化”探究主题确定之后,幼儿教师基于幼儿对“茶”的兴趣点,开展了大调“茶”,征集幼儿对于茶叶的不同好奇点,梳理规划“茶文化”探究活动脉络。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对于茶文化的兴趣点主要聚焦在茶的历史、茶叶的健康功效、茶叶是如何采摘的以及茶馆文化上。以茶的健康功效为例,幼儿主要关注“茶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不同的茶叶对身体的好处一样吗?”“茶叶可以跟什么一起吃?跟什么不可以一起吃?”几个方面。在聚焦幼儿核心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教师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各大领域下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征,初步制定了学习目标,例如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几种茶叶的外形特征及味道,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茶叶等。

(二)结合幼儿生活,构建探究框架

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丰富的环节,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在传统文化中实现深度学习,要求幼儿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促使幼儿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对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立足幼儿一日生活构建传统文化深度学习活动的探究框架[3]。

在茶文化探究活动中,当明确茶文化深度学习活动脉络以后,幼儿教师结合幼儿一日生活,从学习、游戏、生活、运动四大板块初步制定了茶文化探究活动框架。以茶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为例,幼儿教师设计了集体学习活动和个性化学习活动。集体学习活动包括“神奇的茶叶”“神农与茶”,促使幼儿了解茶的历史。而个别化学习活动设计了科学活动“怎么泡茶最香?”、绘本表演活动“二十四节气绘本·春风”、生活活动“茶道大比拼”以及益智活動“茶叶分类大挑战”等。通过个性化学习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关于茶文化的学习需求,也促使幼儿在不同活动中体验了茶文化的魅力。

三、支持幼儿探索,实现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方面,对照的是个体能否将过往情境中所学运用于新情境的能力。在幼儿学习“茶”相关的传统文化时,幼儿教师并不要求幼儿学会茶的化学物质含量、制作工业中具体操作的参数值,而是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依靠内驱力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因此,我园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认真聆听幼儿的话语,捕捉幼儿生成的问题,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性学习,促使幼儿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一)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有效引导

在深度学习中提出问题极为重要。作为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幼儿教师在提出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茶文化探究活动中,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幼儿教师将问题逐步引向更深层次,鼓励幼儿尝试自己思考、自主探索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期间给予幼儿一定的引导,推动问题解决的进度,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很熟悉茶叶,但是对于茶叶的“前生今世”认识不足。因此,当幼儿教师抛出问题“茶叶从哪里来”时,幼儿们给出了许多“可爱”的答案,诸如从树上长出来、地里挖出来、动物身上提取出来、商店里面买到的。为了帮助幼儿解开“茶叶是哪里来的”这一疑惑,教师经过仔细筛选,在语言角投放了茶类绘本,诸如《阿诗的神奇树叶》《春茶》《茶》《中国茶:一片绿叶的故事》《大家来制茶》等等。在阅读茶类绘本的基础上,幼儿掌握了大量的茶叶的相关信息。为了深化幼儿的交流,幼儿教师还鼓励幼儿在每天早上的“身边的大小事”播报中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茶叶的知识。

(二)注重幼儿体验,直观感受知识

教学方式是影响幼儿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科学、适宜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在直观展示的过程中,促使幼儿对于传统文化产生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认知和感悟,并且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4]。

例如,在茶文化探究活动中,虽然幼儿们在语言角有了茶叶主题的绘本阅读经验,了解的茶叶的六大种类等知识,但是实物的感官刺激才是最高效的学习途径。于是,幼儿教师组织幼儿收集了多种品类的茶叶,在班级中开展了一场“鉴茶大会”。一位幼儿自述带来的是爷爷的“千年野茶”,但是不知道所属种类。为了解决问题,幼儿们把各类茶叶和“千年野茶”倒出来对比,品鉴“千年野茶”的种类。在眼睛、鼻子、小手齐上阵之后,幼儿一致排除了白茶、黄茶、青茶和绿茶的可能性,但是如何锁定正确答案难倒了幼儿。这个时候,一位幼儿提出虽然从茶叶的外观上没法确定“千年野茶”的品种,但是可以将“千年野茶”泡出来的茶水以及香味与红茶水和黑茶水作对比,根据茶水以及香味确定“千年野茶”的类型,最终,幼儿们将“千年野茶”确定为红茶。

(三)解放幼儿感官,鼓励动手实践

传统文化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促使幼儿掌握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深刻内涵。如何促使幼儿在探究传统文化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思考问题,充分解放幼儿的各个感官,给予幼儿自主探究、主动实践的机会,从而促使幼儿解决传统文化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茶文化探究活动中,幼儿对“鉴茶大会”充满了兴趣。面对不同品种的茶叶,幼儿们想知道茶叶如何从大大的叶子变得又卷又小,即茶叶如何实现变形。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猜想。有的幼儿认为,因为茶叶要被机器压缩和打包放进袋子里,所以会变得更小和卷曲。有的幼儿认为,茶叶在生长的时候,它的一部分保留了,其他部分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消失了,所以最终会变得更小了。还有的幼儿提出,可能采茶的工人在采茶的时候把茶叶剪成小片了。为了验证哪种猜测是对的,幼儿教师购买了新鲜的茶叶,以支持幼儿体验制作茶叶的乐趣,找出茶叶变形的秘密。在观看茶叶制作视频的基础上,幼儿开始了茶叶制作。经过多番尝试以后,茶叶终于被制作出来了。幼儿们也认识到原来茶叶变身的秘密就在于制茶工艺中的揉捻!

四、结语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要以儿童为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只有当幼儿教师把目光聚焦于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而开展的学习时才是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作为幼儿极感兴趣的内容,传统文化有效丰富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促使幼儿在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和发展。幼儿教师要弯下腰用心发现兴趣点,将符合幼儿年龄特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整合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支持幼儿通过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来学习,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助力幼儿深度学习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张国萍.六步循环:幼儿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3,(21):163-166.

[2]王玲.谈谈立夏节气活动中 幼儿的深度学习[J].幸福家庭,2022,(11):88-90.

[3]袁彩红.“蚕俗文化”融入大班民间游戏对于幼儿深度学习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5):167-168.

[4]刘杨智宏.传统手工劳动中幼儿深度学习支持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4):28-29.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茶文化传统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