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雨
摘 要:2013 年,国家调整生育政策,全社会将面临独生子女家庭减少,二孩家庭逐渐增多的现象。二胎的出生,不仅会改变父母原有的教养方式,而且对头胎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讨二胎父母对二胎的教养方式,发现二孩家庭的父母在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互动的清晰度以及关怀与支持四个维度方面均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更新教育观念;其次,父母在二胎出生后,对两个孩子的爱和关怀应平衡;最后,父母要加强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互动,教他们正确地表达关心与爱。
关键词:教养方式;二孩家庭;二胎;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008-06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中国经历了从高出生率向低出生率的转变,从人口快速增长向人口老龄化转变。我国立即出台了从“计划生育”向“单独二孩”转变的政策。
二孩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家庭模式由“2+1”向“2+2”转变,二胎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经常出现溺爱孩子的问题。也正是因为二孩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模式的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再加上纵横了三十年的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影响深远,于是父母如何权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采用适合两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幼儿出生后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因其精神、心智等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其影响极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父母都在追求自己育儿方式的正确性,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一般来说,积极的教养方式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而消极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比如,在民主型的教养环境下,父母可以尊重幼儿的各项决定,保护其好奇心和好奇心,幼儿易形成勇于探索、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学习品质。而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父母一味遵循自己的想法,对幼儿的想法常常持否定态度,这会导致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没有主见,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创新品质的养成。所以家长要不断追求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帮助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问卷是自行编制的《二孩家庭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问卷共16个问题,分别从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互动的清晰度以及关怀与支持四个角度提出问题。作答对象是二孩家庭的幼儿家长,分析当前石家庄市二孩家庭父母对二胎子女教养方式的状况,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最终目的是完善父母的教养方式,保证二胎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一)二孩家庭父母对待二胎控制的状况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石家庄市三所幼儿园中有“单独二孩”的父母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二孩家庭父母对待二胎惩罚的情况
研究者将每道问题分成了1-5分,分别代表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
首先研究者对“您用公平的方式惩罚孩子吗?”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并且研究者将1-2分定为惩罚方式不恰当,将3-5分定为惩罚方式恰当。如图1所示,选择3-5分的家长占据77.36%,说明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惩罚是公平的。1-2分的家长占据22.64%。说明仍有部分家长对待孩子使用不恰当的惩罚方式。由此可见,家长的民主型水平较高,专制型水平较低,但不公平的惩罚仍然存在。
紧接着研究者又对“ 因为您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您总是打孩子吗?”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有3 3 . 9 6 % 的家长选择了1 分, 表示从不打孩子; 有56.6%的家长选择了2分和3分,表示偶尔或有时打孩子;有9.43%的家长选择了4分和5分,表示自己经常或总是打孩子。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并不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做法,最好通过说教来进行教育。研究者将1-3分定为民主型教养方式,3-5分为专制型教养方式。由数据可知,民主型教养方式远远大于专制型,大多数的家长并不认同这一做法。详细数据见图2。
2.二孩家庭父母对待二胎奖励的情况
紧接着研究者又对“在孩子取得进步时,您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吗?”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有7.55%的家长选择了1分,表示从不对孩子给予奖励。有73.58%的家长选择了2分和3分,表示有时或偶尔给予孩子奖励。有19.86%的家长选择了4分和5分,表示经常及总是给予孩子奖励。详细数据由图3所示。
研究者将1-2分定为专制型教养方式,2-4分为民主型教养方式,4-5分为溺爱型教养方式。由数据可知, 7.55%的家长属于专制型教养方式,73.58%的家长属于民主型教养方式,19.86%的家长属于溺爱型教养方式。同样,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水平较高。
(二)二孩家庭父母对二胎成熟要求的状况
1.二孩家庭父母对二胎的期望
研究者对“您常常很在乎孩子所获得的小红花的数量吗?”进行了调查。有24.53%的家长选择了1分,表示从不在乎孩子得到的小红花。有58.49%的家长选择了2分和3分,表示偶尔或有时在乎孩子得到小红花的数量,有16.98%的家长选择了4分和5分,表示经常总是在意孩子得到的小红花的数量。研究者将1-2分定为放任型教养方式,2-4分定为民主性教养方式,4-5分定为专制型教养方式。详细数据见图4,由数据可知,民主型教养方式水平最高,其次是放任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的水平最低。
2.二孩家庭父母对待二胎潜力发挥的要求
研究者对“ 您总是让您的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吗?”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图5所示,其中有18.86%的家长选择了1分和2分,表示从不会或偶尔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24.53%的家长选择了3分,表示有时会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56.61%的家长选择了4分和5分,表示经常或总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研究者将1-2分定为专制型教养方式,3-4分为民主型教养方式,4-5分为放任型教养方式。由数据可知,放任型教养方式水平最高,其次是民主型,专制型教养方式水平最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当代社会所推崇的尊重孩子自主性发展的观念,但过于自然可能不利于子女的发展。
(三)二孩家庭父母对待二胎亲子互动清晰度的状况
如图6所示,研究者通过对“您充分信任您的孩子并让他独立完成某些事情吗?”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11.32%的家长选择了1分和2分,表示他们从不信任或只是偶尔信任孩子;剩下的88.68%的家长分别选择了3、4和5分,表示他们对孩子是足够信任的。研究者将1-3分定为专制型教养方式,3-5分定为民主型教养方式,由数据可知,民主型教养水平远高于专制型教养水平。
(四)二孩家庭父母对二胎子女关怀与支持的状况
1.二孩家庭父母对二胎子女爱的表达
进一步探究二孩家庭父母对二胎子女的教养方式,研究者调查了“您经常通过言语或行动表示您非常喜欢您的孩子吗?”这一问题。其中,13.21%的家长选择了1分和2分,表示自己从不或很少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60.38%的家长选择了3分和4分,表示自己能够经常向孩子表达对他们的爱;26.42%的家长选择了5分,表示自己总是向孩子表达对他们的爱。研究者将1-2分定为专制型教养方式,2-4分为民主型教养方式,4-5分为溺爱型教养方式。由数据可知,民主型教养方式水平最高,其次是民主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水平最低。父母要及时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但不能过度,部分家长还是存在溺爱的情况。详细数据见图7。
2.二孩家庭父母照顾二胎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由图8所示,在照顾二胎过程中,有20.75%的家长选择了1分,说明他们从不替孩子安排其一天的内容。58.49%的家长选择了2分和3分,说明他们有时会替孩子安排一天的活动内容。20.75%的家长选择了4分和5分,说明他们经常会替孩子安排活动内容。研究者将1-2分定为放任型教养方式,2-4分定為民主型教养方式,4-5分定为专制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水平最高,其次是专制型教养方式与放任型教养方式。父母对于子女的活动要适当参与,不能不过问,也不能过于参与。
(一)父母对待二胎的惩罚方式仍然存在不恰当的情况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有11.32%的家长从不公正惩罚孩子,同样的有11.32%的家长只是偶尔公正惩罚孩子,所以不正当惩罚孩子的家长占到五分之一。虽然大部分家长的惩罚方式是比较公平的,但这不能说明石家庄市的所有家长的教育就是正确的。通过调查和搜集文献可知,家长出现不公平惩罚的原因可能在于:
1.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孩子没有满足父母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过高,尤其是在有了头胎以后,父母会将二胎与头胎进行比较,并对二胎的要求超过头胎。虽然父母在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教育资源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有了头胎的一些学习和教育经验后,父母不免对二胎会产生过高的要求。
2.孩子做出某些过激或者让家长无法容忍的事情。在学前期的幼儿,社会经验缺乏加上心智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令人诧异的事情。
3.部分父母的教育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二)家长没有给予二胎适当的引导
由图5可知,56.61%的家长选择了4分和5分,表示经常或总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说明采用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固然重要,但是作为家长不能完全放任孩子自己发展,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就可能误入歧途,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新时代教育观念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进步,社会主张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2.家长时间精力上的缺乏。因为家里有了两个孩子,不管是物质水平还是家长的精力都要折半,工作实在忙碌的家长可能无暇关注二胎。
(三)部分家长存在溺爱二胎的状况
从图7中我们可以看出,有18.87%和26.42%的家长选择了4分和5分,表示自己经常或总是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爱。说明采用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在对孩子表达爱的方面,研究者认为,适当地表达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但过度地表达会使孩子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在于:
1.二胎年龄较小,家长付出的时间精力更多。其实在访谈的大多数“单独二孩”家庭中,有一半以上家庭的头胎都至少上了小学。所以头胎的孩子心智都比较成熟,家长更放心一些,所以将精力投入给了二胎。而二胎又因为年龄较小,家长不免地会出现溺爱现象。
2.出于对“头胎”的亏欠。很多家长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因缺乏经验,会产生一些教育问题,对头胎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所以家长从中吸取经验,弥补给二胎。
(四)家长在照顾二胎过程中参与程度过高或过低
在二孩家庭父母对于二胎活动的参与程度中,研究者发现有20.75%的家长从不安排孩子的一天活动,同样的有20.75%的家长经常性地安排孩子的一天活动。在对子女活动参与程度上,家长应适度参与,予以引导。放手不管会使孩子的发展迷失方向,过度参与会影响孩子发展自己的自主性。研究者分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
1.二胎家庭父母不能合理平衡对两个孩子的时间精力分配。可能有的头胎因为学业上的压力,父母给予他的关注更多,导致父母对二胎的关注变少;或是头胎不需父母过多关注,父母就把大部分精力分给了二胎。
2.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新时代所倡导的民主型教养方式要求家长以尊重孩子为主,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他们引导过度或完全不引导,都应及时地进行学习。
(一)完善教养方式,更新教育观念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家长应该通过新媒介接触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找自身的问题,优化教养方式。
部分家长仍然受到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观念的影响,严格要求子女不出错,但是要采取正确恰当的方法。学前期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如果不给予适当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家长要在充分信任和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二孩家庭父母在养育头胎后,更应该在其中吸取教育经验,思考每个孩子分别适用的教养方式。
(二)关注孩子心理,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爱与关怀
对二孩家庭父母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平等对待和尊重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不管是物质水平方面还是教育资源方面,都应享受平等的待遇。
从二胎出生后,父母的时间精力可能会偏向年龄更小的老二,他们会普遍认为头胎年龄较大,比较懂事,从而忽视了老大的感受。但不管头胎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都不能忽视他们。比如,二胎刚出生时,比较需要母亲的喂养和照顾,这时父亲就应该更多关心老大。哪怕不能给予老大同样的身体关怀,但一定要用心理关怀平衡回来。
(三)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引导
从古至今,不少教育家都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家长要充分地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针对他们的特点制订教育计划。有二胎的家庭,要充分了解两个孩子的特点,而不应该用统一的方法教育他们。
在了解孩子们的特质后,家长还需要给他们明确规则,让他们做事有边界感,并且与孩子共同沟通后一起制订规则,这样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地遵守。
(四)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更多的爱与陪伴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就能找到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其实不然,研究者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发现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父母的一举一动以及父母彼此之间的感情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情感观念、价值观念等。研究者发现,原生家庭越幸福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以及各方面都要优于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父母恩爱,孩子就会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父母之间的融洽沟通也会让孩子学到如何尊重他人等等。
在二孩家庭中,因为二胎的到来,两个孩子之间不免心理会产生落差,所以家长要及时关注两个孩子的心理状况,节假日多陪伴他们,与他们沟通彼此之间的感情,使他们学会如何爱对方。
(责任编辑:刘婷婷)
[1] 杨周莹. 二孩家庭教养方式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20.
[2] 许智. 二孩家庭父母对不同出生次序子女教养行为的研究[D].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學.2018.
[3] 李贞惠.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 新疆: 塔里木大学.2021.
[4] 李凤. 父母教养方式、4-6 岁幼儿幼儿言语能力对行为发展的影响[D]. 四川: 西华师范大学.2019.
[5] 龙苗.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使用iPad 情况的影响[D].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2014.
[6] 杨晓静. 父母教养行为、亲子关系与4-6 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7] 孙现红流动幼儿家庭教养状况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2014.
[8] 刘迎晓父母教养方式对3-6 岁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第[D].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2015.
[9] 王晓春.5-6 岁幼儿在园求助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6
[10]陈媛媛.二胎家庭中父母对3-6岁长子(女“) 同胞接纳”教育现状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11] 孙蕾,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手准备的影响[D].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12] 彭文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J]. 阴山学刊,2008(1):69
[13] 杨白志. 二胎家庭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7.
[14] 王洁. 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15] 吴向丽. 当前二孩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策略. 课程教育研究[J].2019,(03):136
[16] 孙艳.5-6 岁幼儿学习品质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1.
[17] 常萍.“二胎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冲击. 教育现代化[J].2017,(06):15-16.
[18] 曾波.“全面二胎”下同胞竞争效应及家庭教育应对的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19] 林俊延.“二孩”家庭父母教育观调查研究. 调查与试验[J].2019,(01):13-19.2017,(07):55-57.
[20] 余小红. 论儿童“自主性”及其培养[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