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2024-06-10 04:24:16黄凯琳
国际公关 2024年8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一带一路

黄凯琳

摘要:国家形象作为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既汇聚了民族精神又具备深远的影响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外在展示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种全球共享发展的公共产品,已逐渐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关键平台。中国作为倡议的发起者正努力在兼顾自身与沿线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借助 “一带一路”这一平台塑造并提升国家形象。本文关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现状,并探讨优化和提升中国形象的策略。通过具体的发展措施,中国致力于在全球舞台上构建更加积极、开放和多元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国际传播人才;国家形象;“一带一路”

一、国家形象内涵及塑造影响因素

国家形象不仅反映在经济发展的成就上,还体现在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治理能力上。一个公正、法治、透明、高效的社会会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程度也是构成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文化艺术更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它能够传递一个国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现代文化。从文学作品、电影、音乐到传统戏剧、美术和手工艺品,文化艺术的各个表现形式都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民素质和国民教育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更加依赖于现代传媒技术和国际交流平台,网络、社交媒体、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有效传播国家形象,增进国际理解与友谊。国家形象是公众通过各类媒介对国家形成的综合认知,这种认知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受到政治体制、经济状况、社会进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塑造出一个国家持久且稳定的精神象征。[2]中国自古以来秉持和平共处原则,积极寻求与他国的共赢。在疫情严重、经济发展面临压力的背景下,中国向150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援助。这些行动不仅展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也反映了中国和平发展、追求共赢的外交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渗透在文化创作、消费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通过强化这些价值观,中国能够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蓬勃发展。[3]一个完善的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也能够成为全球共享的价值观。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

(一)塑造国家经济形象

积极的国际评价彰显全球对中国经济正面形象的认知,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观察者将我国视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引擎。在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的良好经济形象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巩固。这种积极印象的形成,源于我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追求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并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发挥作用的 “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动力,为合作国家创造了互利共赢的新机遇,凸显了参与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愿景。2019年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有61%的受访者感受到了 “一带一路”带来的正面效应。[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方案。”凸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方向。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国与中东地区的关系正处于重大变革与调整的时期。[5]2016年,我国已成为阿拉伯国家的最大投资来源国。我国企业的 “走出去”战略与阿拉伯国家提升经济多元化的愿景相契合,对双方扩大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环境都发挥了积极影响。

(二)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中华文化深邃广博,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人文哲学,也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案。在国际交流中,特别是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大力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致力于让这一宝贵的精神和道德资源造福全球。通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示丰富的传统,还促进国家间的学习和互鉴,共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54个沿线国家建立了153所孔子学院和149个孔子课堂,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塑造和展现中国深邃文化的国家形象,这种形象的传播进一步吸引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和交流。[6]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显著激发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热情,这些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如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舍夫琴科,现为兰州大学留学生,他表示:“实现留学中国的梦想是我的愿望……‘一带一路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国家现在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7]显然,“一带一路”不仅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沟通桥梁,也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这种文化影响力使中国深厚文化底蕴深入人心,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形象的理解和认同。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形象的提升

(一)构建全新对外援助经济计划

对外援助是我国国际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具有显著的双重效应。通过对外援助,我国积极展示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对全球发展作出了庄严承诺。在国际舞台上,我国一直秉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然而,对外援助却面临被误解为新式 “经济帝国主义”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对外援助可能被视为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或者是干涉他国内政的手段。这种误解如果不加以澄清,将会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所谓的 “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如何确保让对外援助正面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关键议题。[8]通过明确对外援助定位、优化援助方式和加强宣传传播,确保对外援助工作不断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中国对外援助 (2014)白皮书》显示,2010年至2012年,我国对外援助总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在改善受援国民生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9]然而,部分西方观点认为我国对外援助或许隐含着对资源的获取和战略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国际舆论场上,我国的对外援助形象面临着误解。一些国家和媒体指出,我国投资可能导致受援国主权受损、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更透明、负责任地展示对外援助的积极成果,强调受援国在援助下的发展进步,而非仅关注援助规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表明,我国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服务。《亚洲时报》一篇评论我国疫情期间行动的文章指出,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避免谣言和紧张局势,还为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提供了复苏和增长的机会。[10]我国的对外援助应关注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及援助带来的具体成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更能促进全球发展和合作。

(二)建立健全文化国际传播的人才队伍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是一个多元参与的进程,不仅依赖于官方渠道,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表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公民出境人次增长,外国人来华数量也持续上升。因此,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具备成为国家形象传播者的潜力。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为国家形象塑造拓展了广阔空间,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的途径。在此背景下,多主体传播策略成为提升国家形象的关键手段。本文聚焦文艺工作者、自媒体工作者以及来华留学生三个群体,探讨他们如何成为行业内的典型代表。

文艺工作者肩负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阐述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采的重要使命。作为源于人民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反映国家和民众的生活,对于呈现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政府引导下的文艺创作已诞生诸多优秀作品,如藏戏、昆曲、粤剧等,但这些艺术形式在民间的传播仍待拓展。[11]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加强对文化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支持文化行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确保文化创作与国际标准接轨。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自媒体工作者,职业培训要加强党性教育,社会主义传媒事业的特点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培养出政治上清醒、立场坚定、自觉性高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人才队伍将成为塑造和传播中国积极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与承诺,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范例。该倡议契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共同繁荣的价值追求,有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面对国内外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正努力适应全球市场经济规则,争取国际竞争有利地位,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作为连接亚欧非广大区域的桥梁,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促进沿线国家经济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在国内方面,我国正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并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融入创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12]在国际方面,尽管 “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但部分国家担忧经济过度依赖我国及潜在安全风险。这要求我国在推进合作时,既要展现开放姿态,还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增进信任,化解矛盾。马克思主义为我国与世界的互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则是这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在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秉持共赢原则,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结束语

在全球舞台上,我国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并逐步在国际事务中担负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显得尤为关键。我国国家形象与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核心要素紧密相连,这些要素的发展状况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客观基础。以国家形象建设为起点,以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为终点,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有效的传播与交流作为媒介。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有力载体,其构建目标—政治互信、经济互联互通、文化交流互鉴—与国家形象塑造的核心要素相呼应。利用 “一带一路”平台提升国家形象恰逢其时且必要。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将不断探索新途径,强化和提升国家形象,努力向世界呈现一个更加生动立体、丰富多样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朱玲琳.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形象的塑造[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06):15-21.

[2] 李智,赵振宇.再论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塑造[J].西部学刊,2023(17):28-32.

[3] 苏继群.对于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理性思考[J].国际公关,2023(11):68-70.

[4] 吕少卿,童兴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是新时代艺术的历史使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03):57-62+207.

[5] 田宇,彭攀.“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家形象的塑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04):90-94.

[6] 孟昀,王彦伟.中国官方社交媒体行为如何塑造国家形象:一项基于推特平台数据的扎根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02):172-183.

[7] 杜佳琦.多维塑造中国国家形象[J].传媒论坛,2022,5(21):3.

[8] 何元浪,刘欣宇.“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历史演进、现实影响与建构理路[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3,24(06):42-47.

[9] 胡正荣,郭海威.转场与缝合:“一带一路”影像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J].中国电视,2023(10):5-12.

[10] 潘玥,肖琴.“一带一路”在印尼的污名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再塑造[J].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02):40-53+153-154.

[11] 田宇,彭攀.“一带一路”视域下国家形象的塑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04):90-94.

[12] 李蕙希.探析国家形象 “自塑”与 “他塑”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以 “郑和下西洋”和 “一带一路”为例[J].声屏世界,2022(18):21-24+58.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一带一路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 18:34:21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西部学刊(2016年19期)2016-12-19 01:12:23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4:02:53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8:47:59
试论国家形象的建构与提升措施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4:26:41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