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治疗老年温病患者特色阐微

2024-06-10 16:20吕秀洁高源成高祥福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吴鞠通复脉吴氏

吕秀洁 高源成 高祥福

吴鞠通,名塘,字配珩,中国清代杰出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等书。温病,是指一种以温邪为主要病因、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温邪为阳热之邪,故易化燥伤阴[1]。吴氏认为,温病有“四损”难治,一为老年真阳已衰,下虚阴竭;一为婴儿稚阴稚阳未充;一为产妇大行血后,血舍空虚;一为病久阴阳两伤。老年患者大多正气亏虚,感受温邪后,传变多样,病邪易乘虚而入。笔者通过研习《吴鞠通医案》及《温病条辨》中老年温病患者医案,分析其遣方用药的规律,探求其辨治老年温病的特色。

1 气血同清,领邪外出

《吴鞠通医案·温疫门》详细记载了一位老年温病患者,在春末夏初之际,温邪直中血分发为厥证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方药[2]。《温病条辨》曰:“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春末夏初,温热之邪正盛,且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多挟秽浊之气,该患者初起即发为厥证,无口渴等气分证,一为温热之疫来势汹汹,二为患者年老久病,脏腑内伤,正气不足,肺卫不固,无力御邪,邪气直入下焦,温热病邪直传血分,邪热蒸灼营阴,上潮于口,故不渴。吴氏用药:以丹皮、生地、羚角、郁金清血分之热;温热之邪虽已直中血分,因其为初感温邪,邪虽已直入但未成盘踞之势,应即刻领邪外出,故方中可见银翘、桑菊、薄荷上焦气分之药,又增藿香、豆豉芳香化浊祛邪,辛凉得芳香则宣透祛邪之力强,以领邪外出、上行。而吴氏用药的巧妙之处在于温病患者疾病向愈之时复用领邪外出法,“大便已见,舌苔未净,脉尚带数,不甚渴,仍清血分为主,复领邪法”,恐热留血分,滋阴之后闭门留寇,迁延难愈。病案首尾两张“领邪外出”方,皆用生地、麦冬清热滋阴壮水以制热,开阴亏血少之郁结,补营阴之不足,加用金银花、连翘以透热转气,使温邪在脉内得清,借助营气透转脉外至气分而解,体现出吴氏治疗温病重在给邪以出路,气血同清,可见叶天士“清营汤”的缩影。

2 肺肠合治,增液通腑

与《伤寒瘟疫条辨》中载:“温病其邪在里,由血分而发生气分,下不嫌早,其证不必悉具”的说法不同,吴氏认为对于体弱而有阳明腑实之象的老年人慎用下法,应以增液润下法,徐徐图之,泄热而不伤正。吴氏认为,老年温病患者虽大便不通,里热壅盛,实象明显,但其年老下焦亏虚,不可妄用承气汤之类泄下通腑,以防邪气入里。老年患者津亏至极,津不载气致腑气不通,故吴氏常用增液汤,通过大剂量玄参、生地、麦冬以增水行舟。若患者口渴、汗出,可加石膏、知母合生地取“玉女煎”甘寒清润之方义,清胃热止烦渴而不伤津。若患者服后“渴更甚”,说明大量邪气从中焦涌入上焦,煎灼津液,急需保肺,此时邪已出至气分,可增加知母、石膏用量及黄芩清泄中上二焦之热邪,中焦热退,阳明腑实已去,上焦热邪得清,肺与大肠相表里,里气得通,气得津载,故大便可通。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便难,身微热者,此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为阳明三急下证。《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通过峻下热实、荡涤燥结以救肾水,却无直接养阴滋水之效[3]。而《吴鞠通医案·温疫门》中亦有急下法,以增液承气汤之急下存阴法为代表养阴泻热,减少了大承气汤中枳实、厚朴的用量防其伤阴,且病案多以中青年患者为主,说明吴氏治疗温病运用下法之谨慎,有年龄、体质、虚实多方面的考量。

3 及时固阴,复脉守中

《吴鞠通医案·风温门》中记载一老者,中风温之邪口苦却不见口渴,吴氏认为“不渴者年老体虚,不能及时传化邪气也”,患者因年老正气亏虚,没有表现出典型的邪正相争之象[4];加之患者素体气机不畅,所以邪气不会直入下焦,而滞留在中上焦、卫气分,不通则痛故可见“胸痛、头痛”;用连翘、金银花合薄荷、藿香,辛凉芳香、宣邪化浊、调畅气机。“昨用辛凉芳香,今日舌苔少化,身有微汗,右脉始大,邪气甫出,但六脉沉取极弱,下虚阴不足也,议辛凉药中加护阴法。”吴氏认为“温邪久羁中焦,未有不克伤少阴癸水者”,温邪在中焦久羁不解,津伤太甚,可耗及下焦之阴,故应及时滋阴。“老年阴亏,邪退十分之七,即与填阴,耳聋脉芤,可知其阴之所存无几,与复脉法。”《温病条辨》云“温病耳聋,病系少阴……宜复脉辈复其精。”吴氏认为温病患者行滋阴之法,唯在着力顾及阴精,不必如伤寒之阴阳两虚,需阴阳兼顾,故有“伤寒复脉,兼以通阳,温病复脉,唯宜滋阴”的说法。复脉汤是仲景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所创,是伤寒里虚之补法。吴氏复脉法用于温病阴液耗伤期,认为温病当以阴液的存亡为疾病进退的关键,故吴氏于复脉汤中“去参、桂、姜、枣之阳,加芍药收三阴之阴”,易名加减复脉汤,着力于滋阴。伤寒复脉汤证是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之证,吴氏复脉方是滋阴通阳,复脉宁心之方[4]。医案中“复脉法”后患者“脉静便溏”,说明此时热邪已去,然滋阴之药偏于寒凉,过服寒凉之药脾胃虚寒则见便溏,故加牡蛎以收敛固涩津液,加甘草健脾益气,之所以不用温阳之品是吴氏认识到“阳随阴脱,液存则阳留”,牡蛎滋阴潜阳,寓潜阳于固阴之中,以期阴复则阳留,以此“固阴守中”之法收尾。

4 小 结

近年来,新冠疫情与流感频发,大多属于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温病”范畴。老年温病患者病情常突变,出现呼吸衰竭、意识不清等危重症状概率极高,并伴有气阴两虚、气血两虚、脾胃亏虚、肺肾气虚等病证。在治疗老年温病时,可借鉴吴氏的辛凉芳香法以及甘寒清润法,通过领邪外出使气血同清,增液通腑泄热而不伤阴。综上所述,吴氏治疗老年温病的法则包括“气血同清”“肺肠合治”“增液通腑”和“固阴守中”。

猜你喜欢
吴鞠通复脉吴氏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胺碘酮联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脉汤对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及Cx43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钩吻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