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6-10 11:46杨海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信息化信息技术

杨海杰

(调兵山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辽宁调兵山 112700)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逐渐成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并依托于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整合机制、信息化应用系统等部分在内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了各个管理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由此为发展农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农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即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全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加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由此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在农业经济管理上,我国自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农业中之后,建立了首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并借此将数学规划模型、科学计算等信息技术方法,应用到了农业科研管理中。此后,农业农村部建立了信息中心,开始重点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上的应用。至今为止,农业信息网、农业科技信息网等机构设施陆续开通运行,使得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就目前来看,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互联网相关用户已经达到了3 000多家,经济管理用的农业网站数量,接近2 200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工作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信息服务信息化、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等方面,具体应用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包括,科技基础数据库技术、土肥信息管理技术、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技术、农业研究信息技术等[1]。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上述各项管理工作中,可以构建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模式,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更加迅速、准确,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2]。在此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对各项管理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够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由此推进农业生产的降本增效。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运用智能算法,根据对数据的运算结果,自动产出、执行准确、科学的管理决策,减轻农业经济管理负担,而农业经济经营主体,还可以借此让自身得以实现对大规模农业生产作业的集约化管理,增强管理工作的效能,推动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3]。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水平有限

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以农民为主,大部分农民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认知能力较低,且缺乏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让信息技术的应用受阻,形成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4]。

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化解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强化其的信息技术掌握、应用能力。在宣传方面,应当根据经营主体的信息接收习惯,采取相应的宣传方法,让宣传内容能够顺利地吸引主体的注意,以更好地引导其接受宣传内容。就目前来看,由于PC端上网所需的台式电脑购置成本较高,而手机上网成本相对较低,加之目前乡镇镇区5G网覆盖已经达到了96%,所以,手机上网成为农民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为此,可以考虑建设相应的移动网络宣传渠道,运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功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宣传内容发送到农民的手机中,使其能够随时接收宣传内容。还可采用村内广播、宣传单发放、宣传标语设置等传统的方式,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宣传、信息技术应用宣传等宣传内容传递给农民,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信息技术认知,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在教育方面,则应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咨询活动、推广活动,并积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服务,包括技术咨询、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服务,为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设施获取渠道,推动其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5]。

3.2 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除了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水平以外,技术应用水平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并未给农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应用所需的硬件购置成本较高,普通的台式计算机成本就需要千元以上,可以参与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的设施,如农业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硬件设施的购置、使用成本则更高,截至2022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1 141亿元,其中硬件市场规模为661亿元,占比达到50%以上,由此可见,前期的硬件成本投资较大,尤其是监测设备,一套完整的图像采集、传感监测设备的部署成本为10 000元左右,与此同时,农民每亩地的净收入仍然较低,2022年,每季的玉米净收入约为145元/667m2,小麦约为1 045元/667m2,因此,大部分农民难以负担技术应用成本,使得技术应用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让技术应用水平成为影响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在技术应用方面,应当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应用成本,并为农民提供足够的成本方面支持,让信息技术的应用切实地为农民带来收益,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考虑到一套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通常可以支持大规模的农业经济管理,因此,大部分情况下,硬件设施的投入几乎不会随着农业规模扩大而出现太大的提高,这使得技术成本的占比会随着规模的增加降低,同时其带来的效益会随着规模的增大而提升。为此,可以适当引导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技术的应用效益,让农民更倾向于使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类补贴、优惠、支持政策,并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适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由此支持农民扩大生产规模、落实前期的技术应用投入,为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3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在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市场导向会更加明显,由此必然形成对市场信息的高需求,以及对管理效率提升的强烈需求,而这两种需求是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驱动。但如果产业规模较小,经营主体就会更倾向于以满足自身基础需求为主,并慎重地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本,因为对于规模小、效益低的农业生产来说,经营主体在权衡过程中,通常不愿意在农业经济管理上有较大的投入。为此,若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驱动所需的正常信息需求就难以形成,所以,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也是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驱动力,推动农业领域的经济建设。在此过程中,考虑到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需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其做大做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产业化发展中,还要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再结合相应的营销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化发展。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质量安全标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需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3.4 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信息技术素养高、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并由这些人才支持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咨询、答疑等工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但现阶段,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上对此类人才的培养重视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此类人才较为缺乏,无法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成为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并制定农业相应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出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等,推动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将农业信息化知识纳入各级教育机构的课程体系中,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层层压实,与此同时,针对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也要开展农业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农业信息化素养,提高现有从业人才的质量,以更好地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此外,还要建立全国性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库,将各类农业信息化人才纳入其中,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5 电子商务的效能未被有效发挥

电子商务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工具,其基于信息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交易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让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迁移到了线上进行,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但农产品本身具有品类多、品质差异大的特点,导致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难以实现标准化销售,影响了电子商务的运营效果,而且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的特点,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导致农产品在现有的配送系统下容易出现配送成本高、配送损耗大等问题,使得电子商务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效能难以被有效发挥。

为此,需充分考虑农产品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并通过示范基地、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将标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同时也要积极建立健全的配套检测和抽检制度,以确保农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实现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标准化销售。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建立农产品的追溯体系,借此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并借此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由此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的效能,助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有效的影响因素处理措施,能够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改善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让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获得更好的实效,由此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农产品信息化信息技术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