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博兴县湖滨镇人民政府,山东博兴 2565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乡镇农业也在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乡镇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乡镇的农业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利用当地的经济资源,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向现代化转型。
乡镇农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乡镇农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就业增长。农业作为乡镇的主要产业,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参与。推动乡镇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不仅缓解农村部分劳动力闲置的问题,也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解决了乡镇地区就业难、留不住人才等问题[1]。同时,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村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也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发展相应的农产品加工行业,进一步拉动乡镇的就业率。
乡镇农业发展带动了当地的非农业经济。随着当地农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乡镇社区的商业和服务业也逐渐壮大。例如,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乡村电商等新型产业也能够在乡镇农业发展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综合经济实力。
乡镇农业发展推动了当地社区建设的不断提升。农村社区作为乡镇建设的基石,在乡镇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镇政府通过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了对社区文化建设以及乡风文明的塑造。
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业产业依旧沿用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缺乏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的支持[2]。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农村机械化设备投入不足。由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很多农村地区缺乏购买和更新农业机械设备的资金。因此,农村机械化设备普及率较低,很多农田作业仍然依赖于人工劳动,当地农业并没有走向规范化。二是一些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认识和接受度不够。有的农民对新技术和机械设备缺乏了解,认为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更加可靠和经济。因此,他们对机械化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持观望态度,导致机械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三是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造成当地机械化程度不够的重要原因。部分地区缺乏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田排水和供水设施,而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
农村农业产业想要走向现代化,不仅需要大量资产设备的支持,也更需要当地基础设施的保障。虽然我国正在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偏远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无法为当代农业的转型提供有效的保障[3]。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这3点:①农村交通不便。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较差。路况复杂,道路狭窄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导致了农民在农田运输、农产品销售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大大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加了农产品运输的成本,影响了当地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②缺乏完善的水电供应设施。部分农村缺乏灌溉设施和电力供应设备,导致农田灌溉困难。大部分农户只能人力修渠取水,不仅效率低下,也限制了种植面积。同时,对于偏远地区来说,电力设备仅仅够当地居民生活,因此难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这类产业,大大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进程。③通信网络不健全。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建设滞后,网络覆盖不广。农民在获取市场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天气信息等缺乏有效的渠道,大大限制了他们对市场需求和最新技术的把握。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大力兴起,当地农业想要得到大力发展,势必要走向互联网。但是由于当地通信网络不健全,难以给电子商务提供有效的支持,大大局限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农业想大规模发展,势必需要完善配套的产业链条。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业虽然企业多但是规模小,无法推动行业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3点:①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初加工环节衔接不紧密。在许多乡镇农业中,农产品的初加工环节相对滞后,传统的简单加工形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当地农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卖出更高的价钱。同时,农业生产与初加工环节的衔接也不够紧密,导致农产品流通链条较长,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和风险。②农产品加工环节不完善。在大部分乡镇地区,农产品加工环节仍保持着较为传统的方式,加工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难以对农产品进行更复杂的加工。同时,缺乏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这也使得初加工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③农产品营销能力较弱。乡镇农产品的包装方式较为简单,缺乏个性化和品牌化的特点。农产品的包装形式和营销策略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导致当地农产品只能销售给一些经销商,并没有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
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保持在较为传统的方式。因此,想要推动乡镇农业走向现代化必须提升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现代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精准农业、物联网技术、无人机应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这方面技术的投入,积极帮助当地较大的农业机构实现转型。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如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加强科技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专门的部门为农户提供科技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并且积极鼓励当地农民参与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农户对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贮藏等方面技能的掌握。加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优化农业产业链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也能够推动当地农业由传统模式向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转型,帮助当地建设自己的特色品牌。
完善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环节。传统农业主要侧重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忽视了对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通过加强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环节,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因此,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初加工工厂和深加工工厂,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参与到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增加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4]。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想要优化农业产业链,必须由政府牵头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制定相关的监管标准和措施,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同时,政府也要鼓励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认可,也可以为当地农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乡镇农业势必要走向互联网。当前,农业产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开拓多元化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政府要积极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农产品直销渠道的建设,为农产品提供在线销售和配送服务。同时,政府也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产品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化。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能够大大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帮助当地农业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
除了以上措施,也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能够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产品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提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的附加值。而特色农业则侧重于发展农产品的特色品种和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有特色、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构建出一条综合的乡村农业特色产业链。
推动乡镇农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镇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
加强城乡农产品流通和供应链建设。城市市场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地,而乡村则是农产品的主要产地。通过加强城乡农产品流通和供应链建设,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安全、高效流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提供农产品物流和仓储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中心。例如,政府可以与当地农产品和城市大型超市等机构合作,帮助当地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打响本地品牌。
加强城乡产业合作和农民合作社的建设,是推动乡镇农业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同时,促进城乡产业的合作,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研发与城市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推动农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发展。
技术人才是乡村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想要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优化,不仅需要政策引领,也更需要吸纳更多的技术人才来推动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当地现有的在岗人员,政府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应当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建立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新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经营管理等,能够有效地提高乡村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技研究。政府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合作是吸引人才参与建设的重要方式。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并与乡镇农业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5]。同时,政府也要积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展技术推广和示范,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加大乡村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力度。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乡镇农业,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引进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税收减免、创业支持等,以吸引人才到乡村就业和创业。同时,为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岗位发展机会,建立起长效的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在当地长期发展。
乡镇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创造就业机会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政府需要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民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等。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现有的农业企业模式,才能实现乡镇农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