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浩
宗白华是中国美学理论大师,他认为美感有两种:一种是“错采镂金”式的美;一种是“芙蓉出水”式的美。前者代表着极尽精致的美,追求色彩、工艺等的繁复;而后者则是一种朴素的美,创造美的材料常见、工艺简单,却能带来返璞归真的高级美感。
将这两种美感类型引入语文教学,我们会发现,语文教学同样存在两种取向:一种是类似于“错采镂金”的取向,这种取向强调将备课中挖掘出的教学素材,按照一定的逻辑串联起来,形成学习路线图,教学中层层铺垫。这种类型的课常见于优质课评比和公开教学展示。另一种类似于“芙蓉出水”的取向,更贴近语文教学的常态。这种取向强调合理规划语文教学的大体路径,把课堂教学中及时的生成和应对作为备课的留白。这种教学更常见于常态课堂,也有一些名师会尝试这样的备课方式。
在“芙蓉出水”式的备课中,深入解读文本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必急于将课文的精华全部灌输给学生。相反,应该为学生留下一扇虚掩的门,如果他们对此有兴趣,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走进去,继续探索。在这样的备课中,预设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从关注显性的教师教学生成转向关注隐性的学生思维发展。
要知道,无论预设多么完美,都无法穷尽课堂教学中真实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各环节的分目标,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回答或问题,只要能够引导他们朝着教学目标靠近一点,就是成功的。哪怕只是鼓励学生自己再读一读,或者教师示范自己的读、写、思,都是在帮助学生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指出,主动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导致主动的学习,而被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导致被动的学习。这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落伍,简单的听说读写训练也能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所以,在观赏“错采镂金”式课例的同时,每一位教师不必自卑和自责。竞赛课、展示课有自身存在的独特语境,但不代表语文课堂教学和备课只能如此。常态教学或许就应该走“芙蓉出水”式的路线,注重语文学科的本质,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心怀发展语文素养的目标,组织语言实践活动,这样每位教师就一定是在扎扎实实教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