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文化的嗜“雅”美学风尚及当代意义

2024-06-10 03:34梁珍明
福建茶叶 2024年4期
关键词:茶器风尚饮茶

梁珍明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崇左 532200)

茶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植物形象和文化符号。茶有茶品,茶的品格是多元的,如清、和、正、雅、俭等。“茶纯净自然、芬芳清雅的品性,与文人士大夫淡泊超然、清高雅致的气质相契合,从而以审美的方式展现了宋人的人文情趣和艺术化人生追求。”[1]古往今来,中国人无不以品饮清茗为雅事,以茶人饮客为雅士。宋代的茶事,把茶文化之雅推向了极致。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乎民族根脉、中华复兴的重大问题。研究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思想意蕴,研究宋代茶文化嗜“雅”的美学风尚,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宋代茶文化的嗜“雅”美学风尚

1.1 赞誉茶性之“清雅”

茶很早就进入中华民族的审美视线,并历经千年积淀成为涵蕴深厚的茶文化。茶“雅”,首先因其本性清雅。茶性清雅,因而被视为儒家君子人品“比德”、托物言志的理想对象。在宋代文人眼中,茶是冰清玉洁、秀雅可人的佳人。如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写友人寄来的壑源新茶,由高山流云滋润过,洁净高远。茶叶冰清玉洁,不加任何油膏,真可谓“从来佳茗似佳人”[2]。毛滂的《送茶宋大监》,夸赞茶“玉骨云腴”,如美人般清雅美好。宋代文人更多是把茶比喻成高蹈不俗、刚正淡泊的君子。如欧阳修的《双井茶》,先写双井茶的生长环境、品质与珍贵,然后借物喻人,夸赞双井茶的品质,以茶比喻君子。“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2]。双井茶像“建溪龙凤团”,久藏后不改特有的色香味,正如君子之常德。又如岳珂的《茶花盛放满山》:“洁躬澹薄隐君子,苦口森严大丈夫。”[2]写茶高洁淡泊、苦口森严,宛如“隐君子”、“大丈夫”。茶因其性之“雅”,成为宋代士大夫的人格追求和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

1.2 推崇茶器之“精雅”

饮茶必有器,讲究饮茶也必然讲究茶器。因宋代盛行点茶和斗茶,注重细节的宋代文人对茶器有更高的要求,尤为重视使用精美雅致的茶器。汤瓶(煮水器)是宋代点茶法独具的专用茶具之一。蔡襄《茶录》认为“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3]宋代斗茶茶汤之色尚白,搭配黑色茶器尤其出彩。蔡襄在《茶录》明确表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最为要用。”[3]建盏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窑变,形成美丽奇异的“兔毫斑”(又称“兔盏”),在当时备受推崇。陆游《烹茶》写以“兔瓯试玉尘”,可“香色两超胜”[2]。还有一种花纹称“鹧鸪斑”,亦相当精致奇美。陈仲谔的“细泻欲帘珠颗露,打成寒食杏花饧。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2],描写茶汤乳花生成的美妙物象,与精美的纹毫鹧鸪斑交相辉映。除建安黑盏大行其道,其他名窑的瓷盏亦不乏精品,从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2]、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2]等诗句可看出,青瓷、紫砂壶等也备受推崇。宋代精美雅致的茶器,为品茶艺术锦上添花。

1.3 注重茶技之“风雅”

北宋文士把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艺术,注重烹茶、饮茶之技,从中享受烹茶、饮茶的艺术雅趣。宋代饮茶注重以下几点:一重清活甘冽的取水之道。“水谓茶之母”,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表述其品水观:“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4]宋人品水讲究清、轻、活、甘、冽。清、轻、活是针对水质而言,清而轻的泉水、雪水、雨水是煎茶的理想用水,流动的活水亦佳。苏轼《汲江煎茶》有“自临钓石取深清”[2],强调烹茶要有长流不断的清水(活水)。甘、冽是针对水味而言,以甘冽之水煮茶,茶味更加清甜纯正。蔡襄在《圣泉》中指出,“清甘”之水乃为真味,能发“茶色”。杨万里的“锻圭椎璧调冰水”[2],则体现了古人以甘甜清冷的雪水烹茶的雅好。二重雅致绝伦的煎饮过程。宋代煎饮方式比唐代的更精细雅致。古人把煎水适度与否叫做“汤候”。宋人多用细高的铜瓶煎水,难以辨认水沸的情况,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即“声辨”来判断煮水。苏轼在《试院煎茶》提到“飕飕欲作松风鸣”[2],形象地描述宋人以声音判断煮水的经验。宋代的煎饮,最有特色的是点茶与斗茶。蔡襄在《茶录》有关于点茶的精彩描述:“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佳。”[4]“茶百戏”是盛行于宋代的茶艺,宋代文人有不少茶诗描述这些茶艺,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2]、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2]等。陈永昊、徐吉军指出:“宋人审美的精致,还进一步反映在点茶中的‘分茶’技艺……在点茶过程中用茶匙(后用茶筅)拨弄、用汤瓶注水,形成文字和图案,犹如在茶汤上作书画。”[5]另外,在点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斗茶,是宋代文人的艺术性创造,也体现了宋人的雅趣。根据点茶法特点,决定斗茶胜负的主要标准是盏面汤花。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强调茶好、水好、茶技好,描写斗茶中“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2]的咬盏景象。宋徽宗《宫词》中的“捧瓯相近比琼花”[2]、王珪《和公仪饮茶》中的“云叠乱花争一水,凤团双影贡先春”[2]等诗句,从斗茶的角度反映了宋代文人生活的高度雅化和艺术化。

1.4 追求茶境之“神雅”

环境是决定饮茶心境的一大因素。宋代文人怡然坐于山水园林间,烹茶品茗,追求自然环境之“雅”;他们把茶与琴棋书画关联,追求人文环境之“雅”。

其一,自然环境之雅。北宋文士经常选择在幽静的大自然中饮茶,既可寄情于山水,放松心情,又可在饮茶中忘却喧嚣尘世的纷扰,净化灵魂,享受艺术的、诗化的人生。陆游在《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写自己兴致勃勃游览西陵峡三游洞,出洞后以泉水煎茶闲饮,闲赏山水,颇具魏晋士人随性闲雅之风。梅尧臣的《茶灶》,先写山寺溪头岩畔,夜火伴竹声;再写携带茶灶煮茶,看春瓯泛茶沫,写得雅趣横生。苏东坡的《游惠山》、郭祥正的《休师携茶相过二首》等茶诗,无不佐证着宋人喜欢在自然山水间品茗,追求自然环境之“雅”蔚然成风。

其二,人文环境之雅。宋代文人爱茶,并把茶融合于琴棋书画等日常生活情趣之中。茶境之“雅”,还应包括人文环境之“雅”。琴、棋、书、画号称中国古代文人“四艺”。茶与琴、棋、书、画结合之后,更显修养风雅。文人在饮茶品茗之时,或听琴鼓琴,或弈棋观棋,或挥毫泼墨,雅味十足。以宋代茶诗与琴、棋、书、画的关系为视点,尤能揭示出宋代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与雅趣。

茶与琴是文人雅士自娱自乐的精神享受的重要承载,也是他们用以正身清心、体悟至道的“明德之器”。品茗抚琴往往成为文人士大夫高雅生活的生动写照,宋诗对其多有描述。王禹偁《和陈州田舍人留别》生动描写与田舍人饮茶话别的情景。“茶烟静拂听琴鹤”[2],茶烟袅袅,琴声悠悠,体现出一种悠然心绪,也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陆游《雨晴》“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橫荐石细泉鸣”[2]、洪适《过妙缘寺听怀上人琴》“煮茗对清花,弄琴知好音”[2]等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宋代文人文士把饮茶时弹琴、听琴视为一大雅事。

茶与棋都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注重风雅、超然与闲适。宋代文人一边烹茶饮茶,一边弈棋观棋,表现出文人特有的闲情雅兴。吴则礼的《晚过元老》:“煮茗月才上,观棋兴未央。”[2]写诗人与朋友元老清夜赏月,烹茶,观棋,兴味盎然,一派闲情雅致。张耒《游楚州天庆观观高道士琴棋》“围棋尽扫一堂空,烹茶旋煮新泉熟”[2]、陆游《晚晴至索笑亭》“堂空响棋子,盏小聚茶香”[2]等描写茶与棋的诗句,反映宋代文士的心性雅趣,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厚重典雅。

茶与书法都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化,有共同的审美品质。宋代文人往往将茶与书法融合,修身养性,同时力求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灵的雅化。陆游嗜茶成痴,常在作诗时饮茶,又在饮茶时挥毫,把茶与诗书紧密结合。他的《入梅》“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2]、《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2]、《大阅后一日作假》“下岩紫笔临章草,正焙苍龙试贡茶”[2]等诗句,无不生动反映宋代文人饮茶挥毫的雅兴。苏轼深谙茶道,更有《一夜帖》多件茶书法作品传世。蔡襄以撰写《茶录》茶书闻名于世,而《茶录》本身就是精妙的书法杰作。

茶与画有共通的精神内涵,是展示中国文人闲情高雅的艺术,也是中国文人体味自然与生命的艺术。宋代文人往往将二者紧密联系,形成饮茶观画、绘画的审美风尚。文同的《北斋雨后》写“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2]诗人与好友饮茶赏画,氤氲茶香与绘画艺术地融为一体。从梅尧臣《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2]、陆游《夜饮即事》“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2]等诗句皆可看出宋代文人的艺术雅赏习惯。此外,宋代以茶为专门题材的绘画作品也不少。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描绘宋代文人饮茶、观画、写书的生活场景以及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清雅情趣。

1.5 推赏茶人之“高雅”

推崇茶性清雅、茶技风雅、茶器精雅、茶境神雅,本质在于推崇茶人的高雅人格。换言之,宋代茶文化的嗜“雅”美学风尚,首先在于茶人拥有高雅的情趣和气节。前文赞誉茶性之“清雅”已有分析,不再赘述。总之,宋代文人注重茶之“雅”,以茶抒情寄志,显示了高雅清廉的人格追求和审美理想。与此同时,茶人之“高雅”,不仅体现在文人自身,也体现在交谊的亲朋好友身上。宋代文人在与亲朋好友共饮时,也重视朋友之间的神会,推崇茶人精神上的契合。毛滂的《送茶宋大监》“一瓯相映两无尘”[2],不仅写出了茶的清雅,更写出了诗人及朋友的清雅高洁。欧阳修在《尝新茶呈圣俞》曾云:“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2]认为品茶需有好茶、好水、好器具、好天气,更需佳客。苏轼也强调“坐客皆可人”[2],亦可作观照。

2 研究宋代茶文化嗜“雅”美学风尚的当代意义

宋代茶文化把中国茶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峰,而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研究宋代茶文化的特色和文化意蕴,以时代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更好地发挥其在当代的意义。

2.1 挖掘宋代茶雅文化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6]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和思想品德。在历代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宋代茶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中国茶文化成为高度综合性、艺术化的文化体系,将茶文化推向新的高峰。宋代讲究茶性清雅,注重茶器风雅、茶技精雅和茶境幽雅,注重以茶融入琴棋书画等其它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嗜“雅”美学风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品质的提高,现代人对茶文化、对宋代茶“雅”美学风尚日益关注。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加入传统文化保护,中国茶文化就能形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广泛社会基础。研究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思想意蕴,研究宋代茶文化嗜“雅”的美学风尚,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2.2 涵养时代审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文化不同,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茶文化不仅体现中国的饮食方式、风俗,更蕴涵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礼仪、道德、情操。“雅”是茶文化审美,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灵魂。宋代文人注重茶性之“雅”,以茶言情寄志,显示了文人高洁、高雅、清廉的人格追求和审美理想。他们同时讲究茶技、茶器和茶境之雅,赋予茶深沉的文化意味和审美韵味,将其上升为一种审美文化。黑格尔说过:“艺术(浪漫型艺术) 的对象就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它应该作为心灵生活向心灵的内在世界里显现出来。”[7]茶文化亦如是。在日常品茶生活中,人们接受清雅茶文化的熏陶,修身养性,尚德尚美,涵养君子之风。挖掘宋代茶文化的“雅”美学风尚,提炼其中的“雅趣”、“雅韵”,潜移默化影响、培养人们的“雅德”“雅量”,这也是涵养时代审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2.3 以茶文化促进产业,助推茶经济发展

宋代人饮茶时在取水、茶器、烹茶、茶境等诸多方面都精益求精,形成了高超的饮茶技艺和高雅的茶文化。为满足现代人对更高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的需求,应积极挖掘宋代茶雅文化的特色,持续推动产业融合,以文化促进产业。如加速有机绿色茶园建设,提高茶叶品质,开发富有宋代茶雅文化特色的“宋茶”;设计具有宋代文化意蕴的茶包装、茶器具,打造具有宋代审美风格和文化意蕴的茶馆茶室,满足人们饮用、观赏和收藏等不同的需求,推广宋代茶文化,又能够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繁荣。依托乡村振兴,进一步探索“茶+”模式,推动茶产业和互联网、旅游、文创、生态、健养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打造富有宋代茶雅文化特色的茶产品IP及网络沉浸式场景、茶乡路线、茶文化村、茶文化街、生态茶园、茶工艺品等,扎实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推进“茶+互联网、旅游等”融合发展。以茶文化促进产业,不仅能推动宋代茶雅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又能带动茶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杨海明教授指出:“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审美情趣)已逐渐产生了比前代显著得多的嗜‘雅’倾向。”[8]宋代文人爱茶,注重茶性之“雅”,讲究茶器、茶技、茶境、茶人之“雅”。这既体现了传统士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又体现了宋代茶文化的嗜“雅”风尚。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文化体现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文化理念等,得到世界的充分认识和认可。研究挖掘宋代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色,发挥宋代茶文化在饮茶技艺、传承传统、提高审美、陶冶情操、发展经济等多方面的作用,从而融汇时代精神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发展。

猜你喜欢
茶器风尚饮茶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浅谈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