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岩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心理韧性为社会个体在面对严重威胁时展现出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1]。具有良好心理韧性的社会个体在面对严重威胁时,不仅能够使用积极的心态与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挑战,而且能够在严重威胁中实现个人成长,保持心理健康。从心理韧性的具体表现来看,心理韧性的内涵包含应对压力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保持良好心态的能力等。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至关重要,当社会个体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时,能够以稳定的心态面对逆境与困难、应对压力与挑战,并且能够在遭受心理创伤后更快的恢复积极情绪。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良好的心理韧性也能够帮助社会个体作出科学的决策,推进各类问题得以妥善有效的解决。另外,好的心理韧性也能够提升社会个体的自信,促使社会个体对未来挑战作出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应对,这对于社会个体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与心理韧性之间具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能够有对社会个体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这则会导致接触不同文化的社会个体对逆境、困难等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时也会影响社会个体在应对这些逆境与困难中产生不同的决策。例如,当社会个体所接触到的文化强调顽强与坚韧时,社会个体能够将这些文化内化为自身个人品质,进而产生较强的心理韧性[2];另一方面,文化能够对社会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环境产生影响。社会个体的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系统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例如,社会个体在家庭、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家庭与社会为社会个体提供的心理支撑,都会影响社会个体的心理韧性。而文化作为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化对于社会个体的心理韧性也产生着间接影响。
茶文化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过程中,产生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效用。首先,茶文化中包含着许多能够引导当代青年人群体产生良好心理韧性的内容。例如,茶文化中的茶马古道精神能够促使当代青年人对挫折与苦难作出更为全面的认知,引导当代青年人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产生正确的心态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其次,茶文化能够促使当代青年人寻求内心平静。平静的心态与积极的情绪是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的重要体现,我国茶文化追求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意境,这种思想能够促使当代青年人养成更为平稳的心态与情绪。与此同时,茶道中的冥想也是当代青年人寻求内心平静的有效方式,这对于促使当代青年人提升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和挑战应对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茶文化能够为当代青年人提供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在当代青年人形成良好心理韧性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重要价值,而茶文化是一种强调社交性的文化,鼓励社会个体与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通过了解茶文化以及发挥茶文化具有的社交支持作用,对于当代青年人养成良好的心理韧性至关重要[3];第四,茶文化是一种强调仪式感的文化,而通过引导当代青年人了解与体验茶文化的仪式感有利于当代青年人强化自我身份认同,产生稳定的正确的自我观念,这同样有利于当代青年人形成良好的心理韧性。另外,茶文化还能够促使当代青年人开展自我反思、调节自身情绪,由此可见,茶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帮助当代青年人提升自身心理韧性的重要工具。
在依托茶文化提升青年人心理韧性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挥出学校教育具有的主阵地作用,也需要提升青年人对茶文化的认同,深化青年人对茶文化的认知,促使青年人与茶文化开展更多的接触,引导青年人在了解茶文化内涵与魅力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茶文化以及对茶文化进行实践。有效发挥出茶文化在提升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积极效用。与此同时,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有必要参与到青年人心理韧性培养工作当中,这则要求社会与家庭能够认识到茶文化在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提升中的积极影响,并对茶文化积极效用发挥路径作出探索。
学校教育在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培养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立德树人价值取向的导向下,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强调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依托多元化路径发挥茶文化在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提升过程中的积极效用。
从学校依托茶文化开展心理韧性培养工作的方式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构建茶文化课程,对茶文化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呈现,使用理论知识传授的方式,促使当代青年人对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入认知,帮助当代青年人掌握使用茶文化锻炼与提升自身心理韧性的方法;其次,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茶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对茶文化进行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拓展学校开展茶文化教育以及依托茶文化提升青年人心理韧性的方式,而且也能够激发当代青年人对茶文化的认同与兴趣,促使当代青年人能够自主了解茶文化,为当代青年人开展自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再次,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教育的方式,发挥出茶文化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作用[4]。例如,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探索茶文化与学生专业之间的关联,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契机,将茶文化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铸魂育人中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强化茶文化与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之间的互动,在丰富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内容的基础上,为课程教学成效以及活动组织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最后,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促使当代青年人在体验茶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心理韧性。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强化茶文化与心理韧性培养工作之间的关联。例如,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引导学生掌握强化与心理韧性关系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依托自身知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有效提升当代青年人依托茶文化提升自身以及他人心理韧性的能力。
从学校中茶文化教育工作与心理韧性培养工作的互动体系建设工作来看,一方面,学校需要提升课程建设工作水平。课程建设工作涉及到了多元要素,在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课程教育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相关课程提升对茶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掌握使用茶文化锻炼与培养自身心理韧性的方法。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与适应性,确保课程内容展现出与时俱进且能够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体现出较高契合性的特征[5]。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这则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在茶文化教育实践、心理韧性培养实践中引入更多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教育模式,发挥出这些技术与理念具有的优势。另外,学校还应当对课程评估体系进行完善,通过掌握课程实施情况、当代青年对茶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情况以及当代青年心理韧性发展情况,找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动态化的调整与优化,推进课程得以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将茶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环境当中,依托校园文化来发挥茶文化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积极效应,这对于构建常态化的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学校既需要以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为出发点,围绕茶文化设计多元化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也需要推进茶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当中,在强化茶文化的渗透性与感染力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课程建设工作还是文化环境建设工作,都需要优秀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为此,学校需要强化人才培训工作,逐步构建一支既懂心理教育又具备较高茶文化素养的育人团队。
提升茶文化传播成效,是促使当代青年人对茶文化及其心理韧性提升功能做出认知与认同的有效路径。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为茶文化传播成效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各方主体有必要抓住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为茶文化传播工作带来的机遇,通过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与新媒体具有的信息传播优势,有效提升茶文化传播水平,强化茶文化在当代青年人群体中的渗透力与影响力,进而展现出茶文化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价值。
从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建设主体来看,能够参与茶文化网络传播工作的主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也决定了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建设机制,能够在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发挥各方主体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为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工作的持续优化夯实基础。具体而言,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工作主要涉及到了以下主体:一是政府职能部门。例如,文化主管部门、旅游主管部门都能够在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建设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文化主管部门对茶文化依托网络平台对茶文化进行传播的主要动机在于对茶文化进行传承。而旅游主管部门则更侧重于对茶文化的经济价值进行挖掘;二是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这些主体可以在发挥自身专业化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茶文化进行展览,向社会大众传递茶文化知识;三是茶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这一主体主要通过开展学术研究从多个视角对茶文化做出探索,这对于从多个层面丰富茶文化专业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四是文化与艺术工作者。例如,茶艺师可以通过对茶文化进行传播,提升茶艺活动具有的吸引力。而其他领域中的艺术家也可以立足自身专业,表达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自身作品文化内涵;五是茶文化爱好者。自媒体的发展为普通的茶产品消费者以及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表达平台,促使这些主体能够分享自身对茶文化的热爱与感悟。在这些主体之外,茶文化网络传播主体还包括茶企业、文化培训机构等。在明确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建设主体的基础上,政府部门需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在深度参与茶文化网络传播的基础上,引导多元主体开展协同合作,要求不同主体能够从多元角度对茶文化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做出探索,并在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展现出茶文化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价值。
从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建设策略来看,一方面,各方主体需要重视拓展茶文化传播渠道,构建茶文化传播矩阵。各方主体不仅需要重视提升自身的茶文化传播能力,而且也应当重视推进自身开展的茶文化传播工作实现多平台覆盖,通过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站、UGC平台等开展茶文化传播,拓展茶文化传播范围,促使茶文化对更多的当代青年人群体产生影响,进而有效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与此同时,各方主体有必要构建合作关系,强化联动,通过围绕特定主题协同开展茶文化传播,进一步提升茶文化传播工作具有的影响力。另外,在开展线上传播工作的基础上,各方主体还需要重视实现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活动的互动,促使线上传播工作与线下传播活动之间实现相互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茶文化,并逐步构建起稳定的受众社群,为茶文化传播工作成效的持续提升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在茶文化传播工作中,各方主体还需要重视与当代青年人群体开展互动,通过了解当代青年人群体心理韧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需求,为茶文化传播工作方向的调整提供依据,促使茶文化传播工作与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培养工作实现良好对接[6];另一方面,各方主体需要强化传播内容把关工作,确保传播内容能够适应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培养需求。优质的茶文化内容是确保茶文化能够发挥出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作用的基础,为此,各方主体有必要强化传播内容把关工作,完善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从而在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基础上,推广有利于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的茶文化内容。与此同时,各方主体还需要在开展茶文化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对茶文化进行创新性的转化,促使茶文化的呈现形式能够适应网络传播规律以及当代青年人文化审美需求,促使茶文化传播工作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家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产生深刻影响。具体而言,首先,家庭为当代青年人提供的支持,对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当青年人面对较大的压力时,家庭成员可以通过给予青年人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帮助青年人产生应对压力的信心,从而展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其次,家庭成员与当代青年人所开展的情感沟通,同样可以作用于当代青年人的心理韧性。例如,平等、频繁且深入的心理沟通,能够帮助当代青年人排解自身在面对压力与逆境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恢复积极心态,这对于提升当代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与心理调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家庭价值观也影响着当代青年人的心理韧性。例如,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以及强调坚韧品质、重视引导家庭成员树立问题解决意识的价值观,都能够帮助当代青年人在面对压力与困难的过程中,展现出更高的抗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家庭文化建设以及家庭教育实践当中,首先,家庭成员可以从茶文化中提取与教训相契合的内容,将茶文化融入家庭价值观体系,在对茶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发挥出茶文化在提高家庭成员心理韧性中的作用;其次,在家庭当中,可以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如家庭成员可以以家庭茶会为契机开展茶文化学习以及情感交流,挖掘茶文化在培养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价值。总之,家庭成员需要关注与重视茶文化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将茶文化融入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茶文化的这些积极效用。
综上所述,心理韧性对于社会个体发展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茶文化则在提升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过程中展现出了重要价值。挖掘与发挥茶文化的积极效应,对于当代青年人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主阵地作用,通过依托茶文化拓展心理韧性培养内容,优化心理韧性培养方式,构建茶文化教育工作与心理韧性培养工作互动体系,为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的有效提升提供助力。与此同时,各方主体还需要重视构建茶文化网络传播阵地,为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另外,家庭需要深度参与到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的培养与发展当中,通过将茶文化融入家庭文化建设以及家庭教育当中,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在提高当代青年人心理韧性中的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