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庆,鲁静
(1.福建农林大学 农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2023年12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今后面临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1]新冠疫情虽已告一段落,但变异毒株及其他未知大型传染病仍有潜在暴发风险。作为人群高度集聚的重点防控区域,高校必须根据属地管理政策不断调整管控措施,并配套变革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其中,惯常以自我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模式受到较大冲击,同时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也迎来新契机。传染性疾病叠加流行后,高校研究生思政与人才培养工作具体有哪些新变化,该如何应对?对此,以茶学研究生为例,提出一些思考与分析。
经过传染性疾病不时爆发的考验,研究生生活、学习、科研等日常活动已与校园疫情常态化管理相适应,但防疫管控措施仍对高校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以茶学研究生为例,根据专业培养要求,研究生需开展大量田间实验,然而校内实验农田有限,大部分需借助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大量、频繁的研究生实验外出需求增加了校园日常管理的难度。此外,前期疫情威胁的不确定性,使得部分研究生科研进度受阻,甚至被迫中断,导致选择暑假留校实验的研究生人数剧增,甚至不少研究生寒假也选择留校继续做实验。相比疫情前,研究生假期管理工作任务加重、时间延长。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染性疾病重症率虽已降至极低水平,但传染力依然较强,感染者基本一周左右才能痊愈。在病毒感染期,部分研究生身心倦怠,作息不规律,待症状缓和后,又匆忙投入工作追赶进度,这种不良生活模式对研究生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对茶学研究生而言,因研究对象对科研工作开展的时间及连续性要求较高,多种呼吸道疾病感染的不确定性给茶学研究生带来的身心压力更重。首先,气象、气候等条件对实验植株影响大,茶学不少科研工作都具有明确的季节要求。其次,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实验一旦开始,就需要研究生持续照料实验植株,并按照实验计划依次开展各项实验处理。一旦植株死亡或错过处理、取样时间点,实验就要全部重来。一部分研究生因此无法按原进度获得实验数据,进而被迫延毕,这给实验者造成较大的身心负担。
三年疫情拖垮了不少中小微企业,社会整体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数增多,就业竞争加剧。对茶学研究生而言,新形势下就业竞争更为激烈。首先,由于工农业剪刀差,涉农产业薪资普遍偏低,存在“农事生产者社会地位不高”认知偏见,茶学研究生在涉农中小企业求职意愿不强、非茶企业受欢迎度不高,以茶业为主打项目的创业者更少,大部分茶学毕业生更青睐农科院、农林院校、茶科所、农业农村局等体制内岗位。其次,农事生产工作本身比较辛苦,需要付出较多体力劳动,相比到生产一线,习惯脑力劳动的研究生更适应办公室、实验室等工作场景。目前国民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整体就业环境不稳定,在来自家庭、朋友、网络媒体等传达的“体制内工作是铁饭碗”信息影响下,茶学研究生到涉农公职单位求职的意愿更加强烈,脱产备考、脱产“二战”的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原本竞争激烈的赛道如今更加拥挤。如何有效帮助研究生正视就业形势、引导茶学研究生自觉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一线,需要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作出新的调整。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面临的最严峻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危机,但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也是对党的领导力的一次集中检视[2]。当下,这场抗“疫”战争已经取得了战略性的重大胜利,验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案例:面对突发疫情,中国共产党直接部署应对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把关、落实,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同“战疫”,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在短时间内调配29个省市医疗团队、资源、设备火速驰援武汉,十余天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中国甘愿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换取疫情的高效快速控制,与西方国家为保障经济利益放弃全域管控而导致的混乱无序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人民福祉优先于资本利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优势。
三年抗疫过程中,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连续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多次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充分发挥率先复工复产和产业门类齐全优势,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始终坚持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到位,无论贫富使疫情中民众生活都得到有力保障。历经三年疫情后,不少拥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感慨“此生无悔入华夏”,不少学生自发在网络上宣传中国故事、颂扬中国精神,校园爱国主义气氛浓烈,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上一阶段的抗疫斗争中,许多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奔赴抗疫一线。同世界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疫斗争成效最为显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与执行力让全世界叹为观止。抗疫斗争中不断涌现的党员英勇事迹,让高校研究生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也让他们更加认同并期望加入党组织。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提交入党申请书,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以各种方式投身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有的成为了校园防控服务者,定点值守测温、接待师生返校、引导体温检测与疫苗接种,协助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有的成为了校园安全宣传者,撰写防控科普文章、制作防控宣传海报、站岗提醒师生戴口罩,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有的成为了学习互助志愿者,为因疫情导致学习落后的同学提供学业辅导与服务,帮助大家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学习风气。疫情既是危机更是契机,这些志愿者因疫情开始展露他们潜在的共产党员资质,也为我党广泛遴选、吸纳高素质人才制造了契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发展,也适用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新变化,提出五条应对建议。
思政类公共课所讲内容大多是经过重新梳理整合的初高中及大学思政知识,经过考研奋战的学生对此已比较熟悉[3]。因此,常规思政大课对研究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听讲状态大多止于表面应付,教学效果不理想。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央政府的战“疫”策略及成效有目共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听党指挥、配合行动的凝聚力让世界叹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因利益至上导致的疫情肆虐状态衬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被充分提振,爱国主义热情持续高涨,政治意识与时政求知欲也明显加强。以此为契机,将疫情期间涌现的正能量素材灵活融入思政课程,创新教学案例,在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引导研究生真正领悟并自觉践行党的思想与理论,如: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疫情应对措施与效果,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研究生爱国主义情怀;讲述抗“疫”先进事迹,培养研究生“主人翁”精神,激发研究生责任担当意识;聚焦疫情防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牢固研究生遵纪守法观念。
德育即思政教育,才育即专业教育。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专注于科研能力提升,轻视思政教育,由此形成一套科研成果高占比的考核体系及导师育才、政工育德的割裂性分工状态,德育才育成效落差较大。2010年,教育部特别发文强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此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德育才育落差现象仍然存在,疫情期间尤其突出,甚至出现研究生以科研、学业需要为由拒不配合学校疫情防控政策的极端情况,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对研究生而言,政工只是学校一般事务的管理者,导师才是决定毕业进程和前途命运的权威存在。因此,思政教育仅靠政工往往收效甚微,只有导师主动参与进来,才能发挥育人合力,稳健提升德育效果。然而,导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且不擅长思政教育,较难展开德育行动。为协调德育才育落差现象,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解读研究生思政教育文件,进一步提高导师、政工对德育工作的认知与重视;二,举办思政教育工作培训会,提升导师、政工德育工作能力;三,组织研究生教育问题专项交流会,促进导师与政工互谅互信,推动德育才育平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求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5]。新形势下,更应该引导身心压力加剧的研究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与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执行措施有:一,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下宣传栏、党团活动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培育研究生环保意识,引导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规律生活作息;二,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开展阳光长跑、定向赛、素质拓展等活动,鼓励研究生走出实验室,积极参与户外体育锻炼;三,针对研究生中存在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邀请心理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心理疾病,摒弃“需要心理疏导等于有精神疾病”的错误观念[6],鼓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向专业人士咨询。
三年抗疫过程中,各岗位、各社区党员们率先值守抗疫一线的自觉行动将共产党员的先锋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受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召,在校园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许多原本只专注于科研的研究生也纷纷“请战”,争当防控战役“排头兵”,与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一起混编成组,轮流守护校园安全屏障。他们中大部分人后期陆续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在谈话中得知,这种与党员同志零距离合作、一道行动的方式更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党,也更能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由此,建议面向入党志愿者开放党内实践活动,通过零距离合作、一道行动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作风,更深入、更主动地了解党的思想与理论,从而吸引他们更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国家出台了许多帮扶政策,也新增了一批岗位。在跟毕业生对谈中发现,一部分研究生受制于“信息茧房”或是传统就业路径依赖,对新政策新岗位不了解,个别研究生甚至完全不知道,他们期望能有更多的渠道、更好的形式获取这些信息。鉴于此,为帮助研究生拓宽就业思路,提出共享就业创业经验方案,具体措施有:一,多样化宣传与解读就业创业政策,除进堂授课形式外,还可利用校园公众号推送、微信QQ群信息分享、特邀讲座等形式,及时让研究生了解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福利;二,破除编后工作幻象,针对研究生普遍感兴趣的公职单位,邀请已考取编制的校友分享岗位实况及备考经验,引导研究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职业规划,防治盲目扎堆考编;三,好企业好岗位优先推送,依托“访企拓岗”活动和往届研究生就业调研,对留人率高、评价好的企业,加强岗位信息推送。
现今全人类已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全球疫情态势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传染性疾病叠加流行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经济重振、民生恢复、产业重建、教育变革、文化传承等形势依然严峻。这种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思政和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出现一些新挑战,同时也迎来一些新契机,如何缓解研究生学业、就业、身心焦虑等问题是今后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应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安全维稳、日常管理、职业指导等工作的方式方法,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时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