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4-06-10 02:09:54赵艳梅
科教导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生物学中华案例

赵艳梅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锚定及价值探析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体现。

1.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体现。

1.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体现。

1.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也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体现。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告诫人们不要破坏自然环境,以免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这种思想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再如,“取物顺时”的实践智慧强调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遵循时令和节律,合理利用开发,避免过度消耗和浪费。

1.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动植物的知识

这些知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也为现代生态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例如,《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动植物的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也为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很多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其中大量描绘了动植物的形象,如松、竹、梅、兰、菊等,这些动植物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传统,人们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如《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种艺必用》等著作中就包含了大量关于动物的养殖和植物的种植技术。另外,中国古代的医药学知识也积累了大量关于人体生理、动植物的药用价值,《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典籍为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也与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易经》中“厚德载物”,强调个人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包容、承载万物。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相呼应,认为个人应具备深厚的德行,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对现代生物学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为例,通过挖掘生物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的课前导入、课中解惑、结尾升华、课后练习与应用等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2.1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案例1《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本节课中提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出现白头发。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教师提出问题:早上是青丝,晚上就白得像雪,一般来说头发会这么快变白吗?哪些情况下可能突然变白呢?头发变白一定是个体衰老引起的吗?个体的衰老和组成个体的细胞的衰老是什么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常见现象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案例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本节课中,引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意境美和意蕴美的同时,思考其中的生物学现象: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案例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利用相关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引出遗传这一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遗传的规律是由谁发现的?是如何被发现的?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进而引出孟德尔的相关介绍。

2.2 课中突破重难点

案例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本节课介绍了细胞中的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常见的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蔗糖。《腊八歌》中“二十三,糖瓜粘”当中的“糖瓜”是灶糖的一种,过小年有吃灶糖的习俗,而灶糖就是由麦芽糖加工而来。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案例2《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细胞衰老会影响个体衰老,而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所有人类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延缓衰老。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中医养生的相关视频、片段,增强学生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认识,并且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从而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案例3《植物生长素》。《种艺必用》中记载“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在宋代,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发现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尿液,而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技术实践成果,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和概念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人在认识、利用自然方面的智慧和探索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2.3 结尾升华情感

案例1《细胞的衰老和死亡》。2015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47%,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会衰老死亡,如何面对这些现象?又如何解决衰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呢?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关注健康、关注生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等诗词、谚语引导学生们不论何时都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自强不息,孝老爱亲,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案例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学生学习基因突变以及基因重组的相关原理的同时,播放养殖和培育金鱼的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我国是最早养殖和培育金鱼的国家,金鱼在我国已经有1700 多年的历史,从而使学生感悟我国古人在认识、利用自然方面的智慧和探索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案例3《生态工程》。教师在这一课中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都江堰就是一项伟大生态工程,其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和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作。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都江堰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天人合一、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体会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客观、理性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4 课后练习与应用

案例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本节课介绍了细胞中的糖类、脂质的种类以及作用。在练习与应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食用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还是食用植物油更好、更健康?”通过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咨询长辈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搜索相关视频,分析总结出结论的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案例2《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细胞的呼吸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发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即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将糖类转化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进行酒精发酵,将糖类转化成CO2和C2H5OH(酒精),可以用于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我国古代人民早在夏朝就开始利用传统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腐乳、酒、豆酱等。利用当地材料,如葡萄等水果,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指导学生通过简易装置制作葡萄酒,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原理,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在感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体会到自身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及成就感。

案例3《被动运输》。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习与应用环节中,引用《农政全书》中的内容“布叶后,以水粪浇灌;恐叶焦死。”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叶焦死”?学生思考的同时,播放相关视频:绿色草坪中出现一块一块的黄色斑块,黄色斑块处的草已经枯死。找寻原因发现是因为有狗狗在该处撒尿。如何解决以上“叶焦死”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悟我国古人的独特智慧,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3 结语

我国古人在生物学方面的探索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知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融入课堂教学中的课前导入、课中解惑、结尾升华、课后练习与应用等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对于厚植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感悟中华民族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生物学中华案例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