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老园改造实践、问题与对策

2024-06-10 01:56孙延飞云延梅
西北园艺(果树) 2024年4期
关键词:树龄间伐果农

高 明 孙延飞 高 鹏 云延梅

1986 年以来,陕西延安坚持把苹果作为富民强市的首选特色产业。随着苹果产业国际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老果园如何改造提升、稳产增效,已然成为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1 老果园现状

以25 年以上树龄为衰老期,12~24 年为郁蔽改造期作为统计标准, 目前延安有185.1 万亩苹果园进入郁蔽期和衰老期。 截止到2023 年底,全市苹果总面积332. 8 万亩,总产量464.4 万t,产值259.1 亿元。按挂果面积计算,平均亩产量1 700 kg。其中,25年以上树龄果园62.6 万亩,29~20 年树龄果园122.5万亩,占比分别达到18.8%和36.8%。 这些果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树体老化,生产能力下降。 一般来讲,苹果树5~6 年进入初果期,8~25 年是盛果期。 25 年后树体老化,发病率增加,结果能力下降,进入衰老期。这个时期要维持产量和质量水平, 就必须加倍努力培肥地力,处理好结果与生长的矛盾。 但从根本来看,果树的衰老衰败是不可逆转的。

2)树体残缺,园貌不整齐。腐烂病是苹果树的大敌,是影响其经济寿命的致命因素。随着结果年限的增加,达到一定树龄后的苹果树综合抗性降低,特别是感染腐烂病的概率增大,多年反复侵染、刮治,导致90%以上的树体枝干残缺,园貌不整,产量水平大幅降低。

3)光照恶化,密闭问题日趋严重。 随着树龄增加,树冠体积逐年增大,果园群体光照不良问题趋于严重。 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动态隔行间伐或挖掉重建。 因果园改造的1~2 年内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近年虽然各地通过政府补贴有机肥、苗木、支架系统、 配套灌溉设施等调动果农改造老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推进速度较慢(2017 年以来,全市累计间伐苹果园45.8 万亩,重建22.8 万亩)。特别是重建果园,矮化苗、支架系统、灌溉设施等每亩投资在1 万~1.4 万元,且有1~2 年无收益,大量以户为经营单位的果农无力承担。

4)果品质量降低,产量低而不稳。正常树龄的果园平均亩产2 000~2 500 kg,而且生命力旺盛,只要管理得当,能连年稳产,果品质量高,丰产性能好。衰老期的果树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丰产性不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水平低,效益下降。

2 老果园改造实际成效

从“十二五”开始,延安将老果园改造提升列为推进现代果园建设、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一手抓间伐改造,一手抓更新改造。 2011—2023 年,全市累计实施老园改造160 万亩, 其中密闭果园间伐68.7 万亩,挖掉重建28 万亩。 在老园改造提升过程中,各地抓住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苹果基地北扩等重大项目支持机遇,坚持“生态优先、循环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矮密栽培、覆盖保墒(地膜、秸秆、杂草、枝条覆盖)、豆菜轮茬、增施有机肥等旱作节水栽培措施,综合运用挖改、间伐、提干、落头、减大枝等手段,积极推行减密度和树形动态化管理, 有效改善了果园生产条件,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老果园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1)通风透光条件明显改善。 间伐果园密度由过去的55 株/亩左右降为14~28 株/亩,树体空间增大,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光合效率显著提高。更新改造的果园,由于采用矮化无毒大苗密植栽培,建园当年即可挂果,第2 年投产,第3 年亩产可达0.5~1.1 t。

2)方便了机械化作业。 改造后,行距增大,树冠高度和冠幅相对缩小,机械作业通道打开,大型旋耕机、喷药机、施肥机、运输机等现代化农机具都可进园作业,降低了人工投入,提高了劳动效率,释放了增收空间。 据统计, 近年来全市配备各类果园机械44.75 万台(套)。

3)病虫害发生概率降低。改造后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好,树势得以恢复,抗病力增强,药剂喷洒更加到位,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等发病率明显降低。

4)产量效益显著提升。 机械的使用降低了人工投入, 既节省了人工成本, 又减少了用药量。 2010年,全市苹果总产221.5 万t,鲜果产值53.9 亿元,平均亩产量1 400 kg、平均亩产值0.34 万元。 2023 年,全市苹果总产464.4 万t,总产值259.1 亿元,平均亩产量1 700 kg、平均亩产值0.96 万元。 总产量、鲜果产值、 亩均产量和产值年均分别增长8.4%、29.3%、1.65%和14%。

3 老园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1)配套资金不足。老园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定的政策激励和足够的资金保证。 根据调查测算,间伐的果园,即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改造前2 年也会减产250~450 kg/亩·年。 改造提升1 亩老果园需要2 年缓冲期, 包括苗木、肥料、农药、草种、地布、人工等每年投入4 000~14 000元不等。目前,延安苹果主产区特别是老果区果园郁蔽、树体老化、效益低下问题突出,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洛川、黄陵、宝塔等县区财政虽出台了间伐1 亩补贴500~1 000 元、综合技术改造每亩给予一定有机肥、地布、草种等补贴,挖掉重建给予苗木、支架、灌溉等建园配套补贴政策,但相对于改造1 亩果园需要的投入来说杯水车薪, 资金撬动杠杆作用微弱,起不到关键推动作用。

2)果农主动性不强。 老园改造工作随树龄增加和栽培模式变化, 将成为今后推进苹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是,90%以上的老果园都是农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受传统小农思想影响,加之老园改造前两年减产减收,果农惜树心理严重,对改造抱有抵触情绪,配合不主动,行动不积极,实施改造阻力较大。

3)产业潜在风险增大。近年来,水果消费趋向多元化,不仅冲击着国内苹果市场的供需平衡,也给苹果生产经营者带来新的挑战。 延安市晚熟品种约占85.5%,其中90%以上为富士系品种,结构单一、集中上市导致鲜销压力大,效益不稳定。加之近年接连发生严重花期冻害,果农收益低而不稳,甚至出现负增长,投入跟不上,再加上一些果农对老园改造带来短期收入降低的风险估计不足,不敢贸然实施改造。

4)耕地非粮化政策影响。国家出台的确保18 亿亩耕地红线刚性政策明确, 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建果园、挖鱼塘。 延安的一些果园急需彻底挖除新建,但受制于国家耕地非粮化保护政策, 这些果园挖除重建的改造办法将不能持续,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园改造提升整体质量效果。

5)思想认识不清。自2013 年以海升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龙头企业开始在延安发展以矮化自根砧为主的新型苹果栽培模式以来, 矮化栽培新模式成为新阶段苹果栽培主流方向。 各地纷纷宣传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引领带动发展矮化密植苹果栽培,至2023 年底全市共建设矮化苹果园81.4 万亩。 诚然,矮化密植栽培结果早、 管理省力省工、 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劳动成本低, 但也存在建园投资成本过大、 水肥条件要求高等客观问题, 一家一户果农很难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还有多数果农在品种选择上,面对瑞雪、瑞阳、瑞香红、秦脆、秦蜜、爱妃、维纳斯黄金等诸多新品种, 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迷茫。 这些问题势必对老果园改造及今后果业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急需从技术层面分层别类给予指导。

4 推动老果园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1)加大引导扶持。加大项目支持,加快老园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推行矮密栽培,推进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省力化栽培、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现代栽培模式的矛盾,补齐产业短板,推动产业降本增效。

2)及时提供科学指导服务。 针对栽培模式和品种选择方面思想混乱的实际问题, 市县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及权威人员必须联系实际,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编印新的建园规程, 严格按照自然条件和建园主体, 从园地选择、 栽培模式、 砧穗组合、 品种选择搭配、幼园管理等方面提出科学方案。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让果农明确知晓何种模式、哪些品种适合自己,能产生最大效益,从根本上杜绝盲从乱象。

3)应用综合措施推进改造提升实际效果。 一是结合实际,按照不同区域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将间伐与品种更新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实现间伐与品种更新两不误,保产提质。 二是品种混杂的果园,要通过高接换头全面更新换代,淘汰一、二代富士品种,发展三、四代优系富士品种和其他新优品种。三是把握政策界限, 规范引导老果区在老园改造过程中按照品种布局选择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 全面推进“五新”基地建设。

4)强化防灾减灾,确保增产增效。 围绕干旱、冰雹、霜冻等问题,特别是花期霜冻,推广集雨窖灌、坑施肥水、水肥一体化等特色高效节水技术;大力开展花期霜冻群防群御,推广土坑式熏烟防冻技术;加强新型防雹网、现代高空防雹等设施建设。加大政策保险支持,增加投保果园面积,扩大“期货+保险”试点面积,推广价格指数保险,多渠道降低灾害风险,保护和增强果农生产管理积极性,促使果农收入增加,保证果农加大对老果园改造主体投入。

猜你喜欢
树龄间伐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