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在抗战环境之下创作的,将我国知识分子的无奈以及迷茫充分地展现出来。这部小说本身具有较高的幽默讽刺性,作者借助了大量不同的幽默讽刺语言以及修辞手法把作品呈现出来。《围城》最具有特色的元素就是幽默讽刺。它不仅将幽默风度展现出来,同时也将讽刺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对于《围城》的评价是作品中既有辛涩也有讽刺,但最为深刻的是幽默讽刺成分。本文将围绕《围城》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展开细致的论述。
一、《围城》幽默讽刺艺术的特点
(一)讽刺风格:机智型讽刺
首先是新奇联想,旁敲侧击。在小说中,钱钟书先生多次使用了讽刺手法,将众多联系并不紧密的人物进行关联,由此获取其共同点,随后基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对其展开讽刺,从而使得读者自身的阅读感受得以全面提升。例如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作者将猴子尾巴比作人的缺点,通过分析能够看出,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尾巴以及红屁股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臂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是它们地位爬高的新标识。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是借助这样的客观情况,借助猴子红屁股的幽默比喻对高松年的不坦荡的人格进行讽刺。作者所用的方法非常的巧妙,让比喻更加新奇,也具有趣味性,但是对高松年的虚伪的讽刺却只增不减,甚至可以称之为入木三分。
其次,讽刺手法机智深刻。作者对所有人以及事物進行讽刺的时候,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是非常机智的,这样既能够确保讽刺的内容具有代表性,也能让讽刺效果更为强烈。作者对小说中的主要元素都进行了讽刺,涵盖了事物、人物以及时代背景等,对这些元素的讽刺能够让读者产生别样的体验,细细品味这些讽刺语言可以察觉到作者的机智。如方鸿渐刚刚回国,就被某校请去演讲,题目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小说中并非通篇都是讽刺的语言,绝大部分都是凭借简短语句作为基础来展开,很多的内容仅仅一笔带过,但在这些简短的讽刺语句中蕴含了丰富的讽刺意味,从而促使读者在阅读时对其进行深度思考。
最后,讽刺内容具有哲理性。在创作《围城》时,作者将自身的思想内涵融入整部作品中,让作品包含了众多的哲理内容。此外,还对当前时代环境下人们在婚姻和爱情以及工作方面的观念展开了论述,由此引出了“围城”现象,进而将人们带到了思考的浪潮之中。从语言应用方面的角度上来看,作者选取的方式以哲理性描述为主,哲理性描述就是把自身思想哲理以及学识等向大众呈现出来,作者在讽刺人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的一种领悟。这样一来既让主题得到了深化,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参与感增强的同时使阅读体验感大大提升。小说的命题展现了很多富有深刻哲理的思想。比如说“人们眼中的结婚就好比是金漆鸟笼。很多外边的鸟都希望能够进到笼子之中,而在笼里面的鸟却希望能够飞到外面去;基于此就出现结而离以及离而结的情况,至此也就没有了解决”。准确来说,作者向人们阐述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生问题。因为客观以及主观情况的局限性,很多“鸟”即便真得在笼子内部,也很难适应笼子之中的生活,这也是当时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
(二)叙述形式:漫画式
钱钟书先生一般采用漫画式的叙述手法描绘事物。在对汪处厚进行描写的时候,作者对他的思想、背景以及心理都进行了讽刺,给读者留下滑稽迂腐的印象。而在叙述沈太太的外貌时,作者则采用了富有奇特想象的比喻,从而更好地渲染了人物的形象,让读者对其厌恶至极的同时,忍俊不禁。
《围城》里的语言充满了讽刺,甚至在描写出场人物样貌的时候都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例如:对于一位哲学家虽然只描述了出场,但是对于他名气的描写是通过描写他和一些国外非常有名气的哲学家的会面以及通信来实现的,哲学家吹嘘自己名声的时候,将自身的空虚完全地暴露了出来。文中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苏文纨,她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学识渊博。但在作者的笔下对她的描写便是“那个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白得不顶新鲜,带些干滞”,虽眉清目秀,但嘴唇嫌薄,身段瘦削,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神情像是“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或喜酒席上过时未嫁的少女”。作者用“新鲜”“干滞”来比喻苏文纨的“皮肤”是比较新颖奇特的。一出场,便刻画了这个女人冰冷苍白的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作者对他的外貌描述是“他的脸肥而结实,像没有发酵的黄面粉馒头,馋嘴的时间咬也咬不动他,一条牙齿印或皱纹都没有”。作者把高松年僵硬的面部比作“黄面粉馒头”,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符合高松年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钱钟书先生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塑造了每个人物的形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漫画式的幽默以及诙谐。
二、幽默讽刺在人物描写中的作用
(一)描述人物背景,针砭时弊
作者塑造方鸿渐这个人物时,首先描写主人公方鸿渐的留学背景:“当前国文代表的就是国货土产,其应该借助外国招牌将其地位维持住”“如果方鸿渐这般出身的人也会去外国留学”。然后说明主人公在外国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在外国四年的时间中大学已经换了三所。在快要毕业的时候怕无法给家里人交代,于是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他就从一个骗子手里买了一张假文凭”。随后作者也大胆地对另外的情节进行构思,方鸿渐的岳父知道方鸿渐即将回到祖国,就在《沪报》上面买下了很大的版面对方鸿渐的“成就”进行刊登,在报社工作的两名记者也纷纷来此与这位海归派拍照,同时县内的校长也将方鸿渐邀请到学校给学生演讲。这些背景情节的描述主要是为了突出方鸿渐身边人对方鸿渐的吹捧。回国以后的方鸿渐在家乡受到的各种待遇都与出国以前的游学状态形成了对比,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无声嘲讽。就像作者在书中描述的,“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和前清科举功名一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众人都希望能够出国镀金,可是并没有人关注出国以后的成效,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内心崇洋媚外以及虚伪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描绘人物外貌,展示人物性格
作者在对人物外表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对每个人物的核心特征都展开了细致的描述,同时借助夸张和比喻等不同的修辞手法将人物的特征充分地呈现出来,让小说中涌现出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人物。例如,作者在描写陆子潇的鼻子时是这样描写的:“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作者通过借助联想以及比喻等方式将原本处于静止状态下的五官呈现得生动立体,几句简单的描述就把陆子潇的鼻子描绘得惟妙惟肖。把陆子潇鼻子的特征充分展现了出来,这也使得作者对于陆子潇的嘲讽更加深刻到位。这样的外貌描写在作品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作者在描写汪处厚时写道,“他的胡子一般情况下都是两撇,并且汪处厚的胡子通常只存在一画”,“胡子长的同别人不太一样,柔软以及稀松,就这样在口角两边悬挂。它既不能蜷缩起来,也不能漂浮起来”,“所以就剃去两缕,只剩下中间一小撮”。作者描述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将一个迂腐且滑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塑造人物的外貌形象,让读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外貌特征的了解更加深刻体会人物性格。
三、比喻手法的幽默讽刺特点
(一)新颖离奇,让人眼前一亮
《围城》中钱钟书借助了很多不同的比喻,在作者的笔下本体和喻体两个看似并没有关联性的事物具有了关联性。比如在对方鸿渐临近毕业,迫于家庭的压力从而认知到毕业文凭的意义时的描写,“文凭就好像是亚当夏娃遮羞的树叶,其公用就是遮羞”。“文凭”和“树叶”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比喻得恰到好处,“树叶”是夏娃用来遮羞的,而方鸿渐买来的“文凭”也是为了遮羞,作者通过这种新颖离奇的比喻方式来对方鸿渐这种无所事事且不学无术的人进行讽刺,除此之外也对当时环境下人们忽略才学重视文凭的做法给予了强烈的批判。
(二)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在《围城》中,我们能够发现整部小说给人们营造出一种非常风趣且幽默的氛围,作者借助了大量的新颖离奇比喻方式让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从而让读者拍案叫绝。例如在作品中对于方鸿渐在汪处厚家与汪处厚的聊天内容,其在对女佣人进行讨论的过程里面,作者就对于汪太太的谈话进行了描写:“这并非是用鸡煮过的汤,其就如同鸡在其中泡澡。”该处采用的比喻方式重点是将女佣人偷工减料的问题展现出来,并且借助调侃的方式来说出鸡汤的惨淡,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诙谐有趣。除此之外,作者在描写女生化妆后的样子时是这样写的:“那女孩子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在此处,作者使用夸张的方式将女孩的打扮方式呈现出来,并且也幽默风趣地用小丑来比喻女孩的妆容。
(三)辛辣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围城》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不仅仅能让小说具有幽默以及风趣性,同时也能够达到一针见血的作用,让读者体验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例如苏文纨和褚慎明相见时候的状态以及表情:“褚大哲学家看着苏大小姐的眼神里面透露着还馋,眼珠子就好比是里面装满了子弹药,差一点从眼眶中掉出来。”把褚慎明贪婪的眼神巧妙地比作射出来的“子弹药”,本处的描写将褚慎明无赖的样子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无耻的内心展现出来,而且嘲讽了那些崇洋媚外的人的言谈,辛辣地讽刺了他们讲几句英文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心态。
四、语言表达的讽刺效果
(一)混用语言感情色彩,明褒实贬
在《围城》这部作品中,作者将语言的常规感情色彩以及一般意义打破,由此产生了语境以及用词的矛盾感,这样一来使得作者对事物的嘲讽程度更深。比如小说中写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船上打牌的情景:“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流行。”打麻将原本只是众多休闲方式的一类,但作者將麻将比作是“国技”,并且还放到了“流行”的位置上,从表面上来看是褒义,可实际上却是贬义。这样一来作者对我国当时留学生表面上爱国的做法和行为进行了讽刺,看似是出国学习新的理念和知识,可实际上做的就是游手好闲的事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讽刺就是采用这样具有矛盾性的语言修辞将讽刺的内容展现出来。
(二)使用歧义音译,达到讽刺效果
将外国人或事物的名称写入中文作品,除已成定例或外国人自定汉语名外,一般来说是以音译的方法译出。以音译词不产生歧义,不与上下文混淆为最基本的原则。但作者在外文与汉语对译时,常故意使用带歧义的音译词,造成调笑的效果达到讽刺的目的。例如:“这条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Vicomte de Bragelonne)正向中国开来。”这是《围城》的开头语,这是载着中国留学生的法国邮船,其船名定有确定的法语意思,但作者却并不想费笔墨解释,而是单纯根据原始语音将船名翻译为“白拉日隆”号。这四个字,在汉语中有其固定意义,容易联想到“白混日子”“拉回国也没用”等。这怡怡符合钱钟书讽刺所谓留学归国的学生,他们如方鸿渐一般,仗着家里的钱财,在国外混了两年,除了奢靡的生活,什么都没学到,指望他们回国效力,那就是白日做梦,所以这艘船远涉重洋,把他们“拉”回来也“白拉”。在全部人物出场前,作者即做此明确的暗示,整部《围城》的人物共性清晰可见。
(三)极具讽刺意味的反讽手法
在《围城》中,钱钟书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通过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刻画了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例如,方鸿渐这一主人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却时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的言行举止往往与社会常识相悖,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这种反讽不仅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空虚和迷茫,也反映了社会的荒诞和不公。
五、结语
《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风格讽刺幽默,正是由于这一风格,《围城》将一个不一样的天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对于当时社会的丑恶,小说是通过描写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来反应当时社会的丑恶。对于讽刺,读者可以在小说的各个细节中都能有深切的感受,作者的讽刺的手法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直接打破了原先的局限性,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让读者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讽刺体会得特别深刻,而且也能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人生意义,其刻画之巧妙,艺术境界之高,足以在现代讽刺作品中树立丰碑。
作者简介:周艳(1996—),女,贵州毕节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贵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