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作家写作的心灵密码

2024-06-09 14:07:36狄翠刘庆华
雨露风 2024年4期
关键词:军嫂莫言母亲

狄翠 刘庆华

莫言在他的文学世界中,塑造了大量承纳着大自然的哺育与滋养,并与大自然声气相通、共生同长的女性形象。她们基本上出生于高密东北乡,有着蓬勃饱满的生命力,她们自然而生,顺势而为,就像高密东北乡土地上的各种植物肆意疯长。这些女性形象中,最能打动读者内心的,是莫言用夸张磅礴的笔法构写出的母亲形象。“‘母亲是莫言生命意识与文学文本中挥之不去的独特存在。”[1]在苦难中成长的莫言,怀着对母亲天然的眷恋,“人世间的称谓没有比‘母亲更神圣的了,人世间的感情没有比母爱更无私的了,人世间的文学作品没有比为母亲歌唱更动人的了。”[2]怀着对母爱天然的渴望,书写出一个个鲜活的母亲形象,这些形象充满着莫言对女性生命本真的探索和追求。

莫言出生地山东高密,古属齐国,齐鲁大地上的传统文化对莫言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莫言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之路时,曾深情地说:“作为一位作家,我对故乡的情感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故乡发生哪些变化,有一种精神是一直存在的,这种精神就是故乡源远流长的、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这样的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但是从根本上讲我是吸收了齐鲁大地、齐鲁文化的很多养分。”[3]莫言的作品中的母親形象也受到齐鲁大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强大的根基,作为中国两千年来教养民众、传递文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母亲便是其中的一种精神上的符号,表现出的就是慈爱、善良、勤劳,且能忍辱负重,用无私的爱与博大的胸怀抚儿育女、操持家务。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这些母亲不仅慈爱,同时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良好的修养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一、温柔美丽、勤劳慈善的母亲

莫言在他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中首先创作出了这样的母亲形象。这是一个结婚两年,却只和丈夫在一起二十天的军嫂兰兰。她在春夜朦胧的细雨中,思念自己远在海岛守卫领土的丈夫,作品写出了一个最为普通的军嫂的心声。她美丽,“人家都说我俊,说我的脸是晒不黑的玉兰花瓣;你说我不丑,说我的脸像玉兰花瓣一样晒不黑。别人这样说是奉承我,而你是爱我才这样说。”她勤劳,“我就到河里挑水去浇。从河里到地里一个来回三里路,一天要跑几十个来回,就这样连挑了半个月……我柔嫩的肩膀上也磨出了老茧……”她善解人意,“我不愿让你为了我的缘故改变你正确的决定,连队需要你,小岛需要你,要走你就走吧,只要不把我忘了就行。”[4]可以说,莫言《春夜雨霏霏》中的军嫂兰兰不仅是位感情丰富细腻、对爱情专注热烈的好姑娘,而且是个理解丈夫的好妻子、孝敬长辈的好媳妇,这样的形象体现了传统文化积淀下,汉民族对女性和母亲共同的最高审美:勤劳持家,温柔体贴,明事理,有格局,知进退。这样的母亲形象是非常值得人敬佩,也是不容亵渎的。

莫言的另一篇短篇小说《售棉路上》写了这样的一位军嫂——腊梅嫂,腊梅嫂的丈夫在麻栗坡当副连长,家中有一个六十多岁患有气管炎的婆婆和八个月零三天正在吃奶的小女孩,“因为他的缘故,才使她一个妇道人家像牲畜一样拉着车连昼带夜地来卖棉花。”作品中的腊梅嫂吃苦耐劳,一个人承担上养公婆、下抚儿女的责任,田里家外,忙碌不休,撑起了家庭的整个天地。军嫂母亲坚强大义的形象跃然纸上。

莫言曾经当过二十多年的兵,多年的军旅生涯让莫言对军嫂肉体和精神上的苦累有着不同常人的认知,“军嫂是军人的强大后盾,是军人身后整个家庭的基石,是军人忘我投入工作的重要动力。军嫂的坚守是一种国家力量。”所以在他作品中的军嫂母亲就是最美的母亲形象。

二、无私奉献、执着付出的母亲

《丰乳肥臀》是莫言“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一本小说,也是他献给广大母亲的颂歌。在这部作品中,他讴歌了生命本原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无私和爱的奉献。小说中的母亲鲁氏因为小脚时代结束的原因,被作为讨价还价的物品,嫁给了铁匠上官寿喜。婚后因丈夫无法生育,却反而遭受到丈夫暴虐和婆婆的谩骂污辱。无奈用借种生子这种极端屈辱的方式,为上官家生下八女一子。鲁氏为儿女们倾尽心力奉献所有,甚至还抚育长大了女儿们的后代,不管这些孩子们身份是如何复杂,她都只依“母亲则应该以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为最神圣最伟大的天职”[5]行事,在那些颠倒混乱的年月里,她想尽办法让这些子孙后代活下来,“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我要看到我的后代儿孙浮上水来那一天,你们都要给我争气!”[6]对抗死亡,把生命传递下去,是她一生唯一执着的希望。最终,她在一次次的忍辱负重中完成了为子女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母亲本原的使命和职责。

莫言在他的中篇小说《欢乐》中塑造了一位最本原的母亲形象。小说中齐文栋的母亲是山东高密县农村最为普通的农民,样貌丑陋,干瘪瘦小,耳朵听力不好,一辈子生活贫困不堪,年老时还住在好似山洞的潮湿阴暗的破屋中。可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在看大儿媳妇的脸色和忍辱负重辱骂声中苦度残年的母亲,为了自己那五次高考五次失败的小儿子齐文栋能够继续补习,竟然不惜拄着棍子进了县城,挨家挨户乞讨,来为儿子筹集补习学费,身残体弱的老母亲为了儿子的未来,依然踽踽独行,令人十分动容。

这些在困境中艰难生存的母亲身上,都有着一种生命本原的特定信念,那就是对子女不抛弃不放弃,心甘情愿为子女无私奉献,执着付出。莫言书写歌颂这类母亲,是受他母亲和妻子的很大影响。在他的回忆中,小时候,当人们嫌弃他“长得丑,饭量大,干活又不麻利……连狗屎都不如的东西”时,只有母亲给予了他人间难得的关爱和温暖,用疾病缠身时的柔弱身躯为他遮风挡雨,为他撑起避风的那一片港湾。而他的妻子杜勤兰对莫言和女儿管笑笑同样关爱备至。这两种爱的叠加让莫言对母爱有一种天生的渴望和依恋,体现在他一篇又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和小说中。

三、担当苦难、坚韧顽强的母亲

莫言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那样的年代中,看到了许多的乡村母亲是如何艰难度日,如何面对苦难与不幸的残酷场景。所以,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母亲形象,都承担了太多的苦难,母亲们繁衍后代时,一次又一次地在血泊中蹚过生死关,但“生”时的苦痛,远远抵不上“育”时的艰难折磨。《粮食》里的母亲梅生娘是一位坚韧无比的母亲,像大地一样付出所有,为儿女为家庭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全国饥荒时期,她为了养活三个饥饿的孩子和年老的婆婆,在磨坊拉磨时囫囵偷吞粮食,到家后就用筷子搅动喉咙的方式催吐,吐出沾着胃液和血丝的血粮,[7]她一次又一次地用这种极端痛苦的用胃带粮、抠喉吐粮的方式,熬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养活了全家人。

这种苦难之下,为了生存而用胃带粮的奇特事情,《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也同样做过。小说虽然暗暗表现出对母亲们用胃带粮这种方式的评判,但绝不是对特殊年代下母亲们以胃偷粮的偷窃行为的批判和鄙视,而是对母爱、对“粮食是宝贵的,母亲是伟大的”令人热泪盈眶的歌颂。母亲们为了延续生命,为了生存所做的不合乎常规的选择,在那样特殊环境下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且是高尚的。

《断手》中的留嫚也是位承受苦难、坚韧顽强的母亲。留嫚天生左手臂残疾,短小,“像一条丝瓜挂在肩膀上”,从小就受欺负,被坏孩子们扯着残胳膊使劲拧。长大后成为母亲,靠养蚕独自养活女儿乐乐。她聪慧机智,左手不能用,她就用牙齿、用右手、用身体其他的部位来克服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困难。井台打水,她先用嘴咬住了吊着满满一瓦罐水的绳子,再用“右手迅速地伸到井里抓住绳子”,“松了口,再把胳膊用力上舉,再用嘴去咬住井绳”,然后再抓绳子,再松了口,再举胳膊……就用这样艰难的方式,她把满满一瓦罐水叼到井台上。做饭,她“用一只手灵巧地擀面条”。她乐观自强,不怕吃苦,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人怕逼,逼着,没有过不了的河,没有吃不了的苦”“欠人一分情,十年不安生,能不求人就不求人”“我的乐乐眼见着就大了”[4],《断手》中到处流淌着留嫚爽朗的笑声。

这样的母亲形象还有《四十一炮》中遭丈夫背叛后独自创业的杨玉珍,《白狗秋千架》中一只眼瞎了还生了三个哑巴儿子的暖,她们都是苦难中敢于担当的代表。命运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奈给了她们种种痛击,她们却从来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顽强地昂起头,用美好的理想给自己的生活以“盼头”。

四、胸怀宽广、忍辱负重的母亲

在《儿子的敌人》中,莫言塑造了一位胸怀宽广的母亲形象——孙寡妇,她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却发现带回来的并不是儿子的尸体,而是敌方的士兵。可朴实善良的她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为敌军士兵处理后事。那是让她儿子丧失性命的敌方士兵,是敌人,可是也是另一位母亲的儿子,孙寡妇是一个母亲,她能体会其他母亲的心情,为了抚慰这个漂泊他乡的灵魂,对敌方士兵投射出了令人感动的母爱。

《四十一炮》中的母亲杨玉珍为了家庭的完整,当与情人私奔的丈夫归家后,她原谅了他,还接纳了丈夫和情人生的孩子,忍辱负重,鼓励丈夫跟着别人艰苦创业,最终发家致富。这个母亲是“肚子里有牙的厉害人物”,让村里的人十分钦佩。

以上这样的母亲,已经超越了母亲本身的内涵,她们身上的宽广与博爱,使得她们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的典型。

莫言作品中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都有他母亲的影子,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他曾深情地讲述了他母亲的事情,他那勤劳柔善的母亲在苦难中对别人的宽容,对他的慈爱,对他的鼓励,对他的不离不弃,让他一生都感激着他的母亲,都热爱着他的母亲,他把对母亲所有的爱都融在了他写母亲的作品中,这些作品也是他献给已离世的母亲的一篇篇赞歌。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莫言作品中传统和非传统母亲形象是交叠的,母亲的形象是复杂的,是多种多样的,充满了母性、女性和人性的杂糅,表露了一种对人类自然本能的张扬和突破,也是对传统文学作品中母亲形象的突破。他作品中的母亲们都生长在山东高密这块热土上,从火红的高粱地中缓缓走来,在时代和生活的重压下,虽然有着或美或丑的一面,却都有着如大地般深厚的爱。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莫言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078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狄翠(1987—),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注释:

〔1〕周红莉,曹佳敏.论莫言小说对母亲形象的颠覆[J].当代文坛,2014(4):58-60.

〔2〕孔范今,施战军.莫言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史立辉.齐鲁文化成就世界的莫言[J].新闻传播,2013(5): 279-280.

〔4〕莫言.姑妈的宝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5〕赵云洁.一曲沉痛哀婉的母爱颂歌——解析莫言《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形象[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27-129.

〔6〕莫言.丰乳肥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7〕李恒昌.大地上的血粮:莫言创作评传[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军嫂莫言母亲
军嫂颂
过去的年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爱如莫言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莫言不言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2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军嫂和她的甜蜜事业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39
情系国防 争当好军嫂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0:48
悲惨世界
莫言的职场启示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44
喜迎军嫂到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