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现今,平顶山市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四城四区”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文章通过梳理平顶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对照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找出当前平顶山市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切实助力平顶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提质增速,以期为促进平顶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在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被多次提及,却一直未能得到明确规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就是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态,其发展途径主要有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四种。近年来,平顶山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后建立起多个高质量农村集体经济示范组织,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要素,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集体经济发展换挡提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城乡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梳理平顶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发现该市在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动力匮乏、组织支撑力薄弱、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需要多角度、全方位探索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平顶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平顶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得到全面排查整改。《2022年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平顶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984.4元,同比增长6.3%,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组织成员确权基本完成
截至2020年3月,平顶山市1 170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2020年汇总的平顶山市2 805个村(社区)中,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社区)有2 587个,占比为92.2%。全市依法规范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6 500个(含汝州地区),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发展到8 000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 500个。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超过36.8%。到2020年底,全市共有基层供销合作社81个(其中村级基层社4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2022年,平顶山市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完成销售额78亿元,获得利润2 846万元,展示了当下供销社提质增速发展的强大力量。
集体资产家底基本摸清
截至2019年底,平顶山市共有2 202个有集体资产的建制村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的登记、核实和确认,共清查核实资产102.22亿元。截至2020年底,平顶山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和组织登记证书发放率达到100%,量化资产总额为36.33亿元,股东总数达340.489 5万个,股本总额为35.97亿元,涉及88.1万个农户,343.67万人。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基本摸清,集体资产持续增长。
空壳村数量较以往减少
2012年到2020年底,平顶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得到极大提升,经营收益超过5万元的村占比过半。平顶山市2 805个村(社区)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99个,占比为3.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为10万至50万元的村(社区)有678个,占比为24.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为5万至10万元的村(社区)有1 035个,占比为36.9%。截至2020年6月,“空壳村”(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经营收益或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或社区)有784个,占比为27.9%,“空壳村”数量较以往持续减少。
新模式新业态逐渐增多
有的利用闲置仓库、办公用房等建设招工驿站或发展物业经济,有的利用古宅、荒山荒坡、堰塘水域等发展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项目,有的參与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农产品初加工、仓储、冷链等产业融合发展,有的参与社区性居间服务,为村民或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中介、劳务介绍、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有的通过“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集体+院所+企业+农户”“农户+企业+网红”等多种形式,促进庭院经济、网红经济全面开花。收益分成模式也出现创新,比如“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劳务”“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
当前平顶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结合平顶山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尽管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相较于其他经济发展模式仍处于低位阵列。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关部门应对照平顶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找出差距,找准症结,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着力破解以下四大困境。
遗留问题较多
一是大部分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的发展结构、收益结构较为单一,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租赁款成为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主要形式,集体经济组织增收难度大。随着村级组织管理要求及工作标准的提高,集体支出逐年上涨,集体结余不断减少。二是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农村资产和资源产权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获得最大化利益,村资产收益分配模式、分配标准不够完善,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管理部门缺乏整体规划,存在应付检查、虚假报数的情况。此外,当地还普遍存在看重资产管理、轻视产业发展的现象。
缺少兴村动力
一是发展用地供应不足。经历几轮土地制度改革之后,当前实际可用于支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用地指标极其有限。缺乏可供支配的要素资源,经济发展缓慢,缺少经营性建设用地和资产成为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困难。二是资金要素支撑不足。部分农村地区虽然积累了大量资金,但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此外,政府帮扶资金也极其有限,财政扶持对象大多为政府曾经划定的贫困村,而部分缺乏资源的低收入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未获得财政资金支持。
缺少发展带头人
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人才资源不足。一是治理主体不健全。由于机制问题,大部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组织仍旧是由村“两委”主持发展大局,存在“三套班子一套人马”的情况,组织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部分成员能力不足,缺乏管理经验和资本运作、产品营销、市场拓展等实践经验。二是农村人力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缺乏引才、留才的条件和机制,难以引进和留住专业人才与经营团队,青壮年流失现象严重。许多缺乏资源的村庄逐渐演变为老人村、留守村,严重缺乏能够带领乡村发展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缺乏组织持续力
一是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依附性强,自力更生能力不足。近几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呈增加趋势,但“空壳子”较多,没有财政帮扶或企业“输血”便难以为继。二是村财务会计管理和审计监督不足,存在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信息的不公开与不对称也使得农村集体资产缺乏有效监督。三是奖惩晋升机制不完善。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奖励激励制度,下指标、定任务、制定规则等相关机制不够灵活。四是缺乏相关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缺乏金融政策支持,存在“风险自担,成果共享”的问题,补助帮扶热潮消退后有发展阵痛。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
加强平顶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对策
加强引领,汇聚农村各方发展合力
平顶山市通过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农村集体资产价格指导意见、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奖补办法等优惠政策,明确了土地、金融、奖励等多条具体措施,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加快构建基层法治体系,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管理制度,将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保底分红、联收联种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小农户自愿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坚持问计于民,转变工作作风。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要广开言路、广纳群言;摆正自身位置,精准回应群众诉求。此外,应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郏县李渡口村在开展招商工作时,以本村村民为主体,优先为本村村民提供创业机会。
集聚要素,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一要盘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因地制宜、因类施策,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将市场经济思维规律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利用市场激发集体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在竞争中找寻突破口、挖掘自身潜力。比如,宝丰县紧紧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错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以东部生态观光、西部乡村旅游、南部民俗曲艺、北部魔术文化、中部商贸三产为主导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还要加强“三资”管理建设,督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开财务清单。比如,焦店镇为扎紧“三资”管理笼子,专门出台了《焦店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和《焦店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等,运用联动监督、提级监督和片区协作等方式,破解管理难题。二要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严格用途管制和用地规划管理。三要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农村产业。此外,还要保护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机制,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
帮扶助力,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要拓宽筹措资金渠道。一方面,设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基金,保障财政对集体经济的基本投入,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作用。例如,鲁山县瓦屋镇整合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实现了食用菌产业收益村村全覆盖;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实行“金菇贷”,村民凭身份证即可获得3万元—5万元的專项贷款资金。二要加强金融支撑。应引导市级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优势村镇产业的扶持力度,放宽担保条件,扩大担保范围,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金融“安全网”;重视吸收社会资本,通过吸纳社会团体和民间个人投资入股等途径,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例如,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就积极吸纳民间个人投资。三要多措并举培育人才。选派优秀企业人才到乡村任职,指导产业发展。例如,叶县龙泉乡实行村企共建模式,选派企业中的党员负责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指导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积极培养乡村发展“领头雁”,提升其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实施“新农人”培育引进计划,采取项目合作、聘请顾问、技术交流等方式,促进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让“土专家”“田秀才”在农村大展身手。例如,鲁山县瓦屋镇通过“人才回归”“头雁工程”引入香菇种植能人,建立了标准化香菇智能冷链厂、香菇烘干加工车间和食用菌观光棚。人才资源是第一要素,只有把握好人才这一资源,才能真正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巩固支持,积蓄优势经济发展势能
一要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发展规划。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政府要梳理发展优势,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着手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相对完整、上下游协作紧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人才培育基地,引入外部智囊团,统筹分析乡镇资源,规划整体布局。如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专门邀请清华大学的学者教授考察村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规划。还要立足于村集体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发展途径。例如,针对农业特色突出的乡镇,可以发展户外采摘、花卉蔬果种植、绿色无公害畜牧等产业,配套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二要实施农业品牌培育工程。有关部门应对条件成熟的品牌及时申请认证,利用农交会、农洽会、农业展览、农业企业商会、旅游文化宣传、电商平台等场景,做好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工作;积极与京东集团合作,为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的销售赋能。着力打造“郏县红牛”“滍阳生猪”“众口菜粮”“大年沟血桃”“豫尧蓝莓”等特色农业名片。例如,舞钢市尹集镇姬庄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种植中草药材,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做营销”“做渠道”,利用价格优势吸引一大批受众,再凝练出品牌价值,生产爆款,树立口碑,圈粉变现。此外,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动、定向帮扶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
现今,平顶山市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四城四区”目标任务,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生产力“第二个飞跃”的重要动能,是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更是在平顶山市加快区域建设、打造郑洛平“新三角”、跻身中原城市群的征程中巩固好大后方的必然要求。平顶山市下一步将持续做好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