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程阳?沈欣
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文章以河南信阳新县丁李湾村为例,对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展开探讨,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以期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而开展的旅游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因过度开发而遭受破坏、文化遗产价值在商业化浪潮中逐渐流失以及旅游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视角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要求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以实现旅游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旨在探讨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旅游面临的挑战,提出具体措施,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生态文明理念
从形式上讲,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类摒弃传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方式,注重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性。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致力于通过促进资源公平分配,保障环境权益,提升生活质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的双重驱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统筹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理论和战略。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和谐性原则。其中,公平性原则指代际公平性、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以及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原则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和谐性原则指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互惠共生。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的提出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生态文明不仅仅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更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一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可持续性原则高度契合,即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确保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生态文明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公平性原则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倡导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注重社会公正,增进民生福祉。
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且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方式,主要在乡村区域内进行,以游客体验和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乡村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游客不仅能亲近自然,感受田园风光,参与乡村的民俗活动,品尝地道的美食,还能深入了解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从宏观视角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村民增收以及保护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动其健康、有序、可持續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基础
加拿大学者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将旅游地的演化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乡村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或生活方式吸引了游客的关注。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如何平衡旅游发展与乡村本质特征的保护成了乡村旅游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衰落阶段,游客数量减少、经济效益下滑、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会日益凸显。在这一阶段,如何通过创新和转型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游客的需求成了乡村旅游急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体验经济理论,指出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或服务的享受。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其吸引力在于能够为游客提供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体验。例如,通过开展农事体验、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让游客从游览者转变为体验者和参与者,提升游客的体验,促进游客与当地社区的交流,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新县丁李湾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环境退化问题
丁李湾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如过度的开发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水资源被无节制地消耗,以及对垃圾和废水的不当处理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体和土壤。这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不仅降低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也使得原本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受到威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丁李湾村在接待大量游客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游客的不当行为以及当地政府对旅游区管理的不善,共同加剧了环境退化的程度。而为了吸引游客而举办的大型活动也造成了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游客的旅游体验。
社会文化影响问题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稀释问题。在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丁李湾村原本质朴的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化,逐渐开始迎合外来游客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不再是村民自发举办的社区活动,而是被转化为旅游商品,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变得更为表面化和形式化,从而削弱了村民的乡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此外,大量游客的到来为丁李湾村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但同时也对丁李湾村原有的文化生态造成了冲击,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还弱化了原有社会规范,引发了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冲突,进而不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丁李湾村,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未有效地惠及全体村民。经济收益往往集中在少数经营旅游设施、餐饮和住宿服务的村民手中,而大部分村民,特别是没有直接参与旅游服务行业的村民,从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十分有限。这种收益分配的不均衡拉大了村内的经济差距,引发了诸多矛盾,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此外,丁李湾村部分村民和投资者过度依赖旅游业,忽视了农业等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所以一旦旅游市场出现波动或游客数量减少,村落的经济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陷入经济困境。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
新县丁李湾村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按照“靠山背水”的原则,丁李湾村充分利用北高南低的自然地形,打造出一条独具豫南地区特色的风景线。丁李湾村周围的山体不仅是其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更是吸引游客目光的风景胜地。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山体原始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旅游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同时,还应加强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净化水质、恢复河岸生态,保障村落的水源安全,提升游客的体验。丁李湾村将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传统村落的建设和规划中,即在保持村落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利用太阳能、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能源技术,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轻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压力。此外,丁李湾村还通过合理規划旅游活动区域和限制游客数量的方式,确保旅游业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丁李湾村,打铁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了实现打铁花等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为传统技艺的保护提供物质和政策支持。其次,开展文化遗产教育项目,举办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丁李湾村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建立文化交流平台,积极邀请外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前来交流学习,以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游客带来更加独特的体验。
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关键要优化旅游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对此,丁李湾村可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开发一系列低碳环保、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体验、传统手工艺展示和乡村民宿,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提高旅游吸引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对此,丁李湾村应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区域,限制不可持续的旅游活动,实施生态恢复项目,有效改善村落的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丁李湾村还应当积极引入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如在民宿和公共设施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降低碳排放,从而保护自然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综上,贯彻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不仅要保护好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还要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文章探讨了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旨在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