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配方模块化加工技术提升烟叶可用性应用效果分析

2024-06-09 17:49周顺峰熊锋宋智勇陈渝徐健珲周顺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9期
关键词:感官评价烟叶

周顺峰 熊锋 宋智勇 陈渝 徐健珲 周顺良

摘要 为提升上、下部烟叶可用性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在打叶复烤加工时以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建立竖配方加工模块化加工技术体系,对上、中、下3个部位的低等级烟叶进行配方打叶。结果表明,经过竖配方模块化加工,HNYZ2011D和HNYZ2012D两个模块的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经烟叶感官质量评价,片烟成品颜色橘黄色,配方掺配均匀,烟叶香气风格整体较为一致,香韵稍有差异,符合卷烟配方用料需求,两个模块的烟叶整体质量基本达到C3F水平,并在二类卷烟配方中得到应用。本研究有效提升了烟叶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 烟叶;竖配方;均质化控制;烟碱含量;糖碱比;感官评价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9-0089-05

烟叶原料是卷烟品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系统提升烟叶等级结构对提高卷烟配方的适配性,最大限度挖掘烟叶使用价值[1-2],实现从“拼资源”“拼原料”转向“拼技术”“拼效益”,从而提升卷烟配方设计水平,扩宽原料等级使用范围,提高原烟利用效率。

为提高中、下等级烟叶的可用性,相关学者在烟叶加工工艺方面开展了研究[3-6]。如在打叶复烤领域,王宏铝等[6]、王戈等[7]和龚涛等[8]开展了烟叶分离工艺研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部分学者对均质化加工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9-10],并改进加工工艺[11];部分学者开展了打叶复烤加工烟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12-14];蒋佳磊等[15]开展了烤烟化学成分评价研究,对提高烟叶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烟叶需求较大,尤其中上等烟叶供不应求,而中下等烟叶配方比例偏小,故提升烟叶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迫在眉睫。为此,本研究在打叶复烤加工时以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建立竖配方模块化加工技术,将上、中、下三个部位的低等级烟叶分别进行配方打叶,以提升烟叶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原料1  HNYZ2011D模块,MDO烟叶原料,具体配方见表1。HNYZ2011D模块各部位烟叶占比为上部烟45.19%、中部烟42.40%和下部烟12.41%。

1.1.2 原料2  HNYZ2012D模块,MDO烟叶原料,具体配方见表2。HNYZ2012D模块各部位烟叶占比为上部烟18.50%、中部烟75.77%和下部烟5.73%。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设置  (1)不同等级烟叶在真空回潮、一润、二润和叶片复烤时温度、水分等质量指标需满足相应的条件,具体见表3。

(2)润叶工序生产流量和烟叶含水率稳定性控制满足表4要求,其中润叶工序中二润的流量CV值≤0.25%,含水率标准偏差≤0.33%。

1.2.2 铺叶配比设置  将HNYZ2011D模块重新制作配方,并依据配方制定铺叶图(表5)。A1、A1、B1、B2、C1和C2共6条铺叶皮带,每条铺叶皮带有4个铺叶台位,每个台位有对应的烟叶等级、重量和批次号等信息,在确保信息正确后,每个台位有2名工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均匀将烟叶放置在输送皮带上。

将HNYZ2012D模块重新制作配方,并依据配方制定铺叶图,具体见表6。按照HNYZ2011D 模式在铺叶台位对HNYZ2012D模块烟叶进行铺叶作业。

1.2.3 打叶框栏设置  HNYZ2011D和HNYZ2012D模块均使用菱形和圆形框栏,打叶复烤环节打叶工序段分为一打(四联,3.5″菱形)、二打(3.0″菱形)、三打(2.5″菱形)、四打(¢60圆形)和回梗打(¢50圆形)。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打叶工序关键工艺质量指标分析

每个试验模块打叶工艺叶片结构指标每1 h检测一次,叶中含梗率每2 h检测一次,梗中含叶率、长梗率每4 h检测一次,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HNYZ2011D模块打后叶片结构中≥25.4、≥12.70、≥6.35和≤2.36 mm 4个规格叶片的比例均值分别为46.89%、77.88%、94.57%和0.56%,叶中含梗率为1.17%,梗中含叶率和长梗率分别0.65%和85.59%。HNYZ2012D模块打叶后叶片结构中≥25.4、≥12.7 0、6.35和≤2.36 mm 4个规格叶片的比例均值分别为46.93%、77.85%、94.51%和0.58%,叶中含梗率1.17%,梗中含叶率和长梗率分别0.62%和85.50%。合格率方面,HNYZ2011D和HNYZ2012D模块打叶工艺质量指标合格率均为100%。

2.2 复烤工序关键工艺质量指标分析

每个试验模块复烤工艺机尾含水率每2 h检测一次。HNYZ2011D和HNYZ2012D模块复烤机尾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11.92%和11.90%,最大值分别为12.46%和12.27%,最小值分别为11.39%和11.31%,合格率均为100%,标准偏差均为0.26%,含水率标准偏差≤0.33%,烟叶含水率稳定性较好。

2.3 成品片烟质量指标情况分析

由表8可看出,HNYZ2011D和HNYZ2012D模块的成品箱内温度平均值分别为39.26和39.15 ℃;裝箱密度偏差平均值均为7.27%;合格率均为100%,质量稳定。片烟含一类杂物个数平均值均为0个,片烟含二、三类杂物个数平均值均为0个,最大值均为1个,合格率均为100%,杂物控制效果较好。

2.4 经济性指标分析

两组试验模块打叶复烤加工前后断料,收集计量产出的≥2.36 mm规格的成品片烟和≤2.36 mm规格的碎末,统计结果如表9所示。

由表9可知,HNYZ2011D和HNYZ2012D两个模块中≥2.36 mm规格的成品片烟和≤2.36 mm规格的碎末自然产出率分别为66.09%、0.26%和65.21%、0.41%,差值分别为0.88%、-0.15%。HNYZ2011D模块较HNYZ2012D模块上部烟占比高出26.69%,且该模块未投入挑选碎片,是出片率高、碎末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试验模块工艺参数设定更加符合部位偏上部烟叶的加工特性。

2.5 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对HNYZ2011D和HNYZ2012D模块的烟碱、糖碱比分别取样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知,HNYZ2011D和HNYZ2012D模块的原烟烟碱变异系数分别为35.59%和43.45%,成品片烟烟碱变异系数分别为2.28%和2.13%,下降幅度分别为93.59%和95.10%。两个模块的原烟糖碱比变异系数分别为77.57%和58.18%,成品片烟糖碱比变异系数分别为6.03%和6.07%,下降幅度分别为92.22%和89.56%。

本次竖配方试验,两个模块的烟碱变异系数,糖碱比变异系数均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其中HNYZ2012D模块成品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值与中部烟模块数据接近,说明复烤厂“平库配方”调控模式,可以有效应用于改善烟叶部位使用效率的加工实践。

3 结论与讨论

针对不同部位等级烟叶,以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建立竖配方模块化加工技术,对上、中、下三个部位的低等級烟叶进行配方打叶。经竖配方模块化加工,HNYZ2011D和HNYZ2012D两个模块的质量指标均符合工业质量要求,两个模块的原烟烟碱变异系数分别为35.59%和43.45%,成品片烟烟碱变异系数分别为2.28%和2.13%,下降幅度分别为93.59%和95.10%;原烟糖碱比变异系数分别为77.57%和58.18%,成品片烟糖碱比变异系数分别为6.03%和6.07%,下降幅度分别为92.22%和89.56%。两个模块的烟碱变异系数,糖碱比变异系数均达到了行业先进指标水平和标准要求,经烟叶感官质量评价,片烟成品颜色橘黄色,配方掺配均匀,烟叶香气风格整体较为一致,香韵稍有差异,符合卷烟配方用料需求,两个模块的烟叶整体质量基本达到C3F水平,并在二类卷烟配方中得到应用。两个模块的原料化学成分检验结果与成品检验值之间的差异较大,说明现有原烟化学成分取样方法代表性不够,需要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提高配方策划环节的数据支撑。

本研究在打叶复烤加工时以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建立竖配方模块化加工技术,将上、中、下3个部位的低等级烟叶进行配方打叶,提升了烟叶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为深化模块配方技术积累了生产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继旭,高远,窦玉青,等. 烟叶等级结构优化关键技术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30-33.

[2] 陈彩霞,卢彦华,于录,等. 真空回潮工序对片烟加工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214-216.

[3] 段全晶,梁其涛,冯纪恩,等. 烤烟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3):141-143.

[4] 吴开成,王暖春,刘中庆. 山东烟叶精益生产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烟草科学,2014,35(3):104-108.

[5] 向世平. 出口烟叶精选分级与配方打叶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1):93-94,104.

[6] 王宏铝,王筑临,许小双,等. 基于在线烟碱预测模型的烟叶复烤均质化加工[J]. 烟草科技,2015,48(6):73-77.

[7] 王戈,徐玮杰,张鑫,等. 基于烟叶颜色、光谱特性表征的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技术[J]. 烟草科技,2020,53(5):71-76.

[8] 龚涛,卢敏瑞,李秋剑,等. 基于在线光谱模型的打叶复烤均质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181-184.

[9] 肖明礼,陈越立,尹智华,等. 烟叶配方打叶均匀性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6):684-686.

[10] 王朝明,汤云海,吴箭,等。基于客户需求的打叶复烤柔性均质化加工研究与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1(30):182-184.

[11] 欧清华,徐文兵,韦文,等. 真空回潮对烤后叶片结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3):260-261.

[12] 薛超群,尹启生,王信民,等. 烤烟烟叶香气质量与其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J]. 烟草科技,2006,39(9):27-30.

[13] 尹旭,陈清,徐其敏,等. 基于高架库模式的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101-103.

[14] 杜咏梅,郭承芳,张怀宝,等. 水溶性糖、烟碱、总氮含量与烤烟吃味品质的关系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00,21(1):7-10.

[15] 蒋佳磊,陆扬,苏燕,等. 我国主要烟叶产区烤烟化学成分特征与可用性评价[J]. 中国烟草学报,2017,23(2):13-27.

猜你喜欢
感官评价烟叶
基于皱缩特性的烟叶聚类分析研究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代谢动态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野生软枣猕猴桃、黑加仑复合饮料的研制
选拔﹑培训检验鉴定感官评价员的方法探索
麻辣杏鲍菇酱制作工艺与配方的研究
基于消费者感官评价的煎制牛肉预测模型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