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浏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村居民文化权益和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农村不仅是物质生产的场所,还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空间。加快构建高效、覆盖广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农村居民的文化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振兴的政策,有效推动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平台载体更加多元,农村居民获取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便利,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管理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文章通过阐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基础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效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推动文体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全覆盖特色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实现农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其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措施是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广泛覆盖、高效运转的基石,要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优化配置,并构建稳定的资金支持体系和人才保障机制,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稳定实施。农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旨在通过挖掘农村独特的文化资源,并以这些文化资源为基础发展旅游业,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辟新路径,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支持,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农村文化的创新活力。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挖掘、整理和保护这些文化资源,避免其消失。农村地区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和创新实践可以有效激励农民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促進农村文化的发展,提高农村文化的竞争力。
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与和谐度。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农民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加深了农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情感联结,促进了农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强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同时,在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下,农民的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增强,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图书室和远程教育站点等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使其能够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农民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设施不完善、分布不均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总量及其配置还存在不足。许多农村地区仍然缺乏基本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即使是部分设施相对完备的农村地区,其设施的功能配置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从区域来看,区域间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从宏观上看,东部地区的农村与西部地区的农村、城郊农村与偏远农村之间的公共文化设施配置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和城郊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设施也较为健全;西部地区的农村和偏远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农村和城郊农村。这种分布不均衡导致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差异。此外,尽管在同一地区,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也会存在一些村落或社区的文化设施相对完善,而相邻村落或社区的文化设施匮乏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文化服务的公平性,也降低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
内容单一与服务效率低下
从文化服务的内容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项目大多围绕传统文化展演、基础文化知识普及等内容开展,缺乏现代文化元素以及对新兴媒介技术的运用,且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偏好群体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导致农村居民可选择的文化服务产品有限,其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文化服务内容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打击了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从文化服务效率来看,由于资源配置不当、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时效性差和资源浪费问题,集中体现为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与农村居民空余时间不匹配、文化活动的安排与农村居民需求脱节、缺乏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和反馈机制。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难以及时反馈给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加重了服务供需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降低了整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
专业人才缺乏与管理不善
当前,在文化多样性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在传统文化传承、现代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精准把握农村居民文化需求、可以设计出符合农村居民审美的文化服务产品的专业人才。现有的文化工作人员多为非专业或兼职人员,其在文化服务产品的开发、活动策划与执行等方面的经验与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也存在不足,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与利用效率低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监管与评估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机制。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指导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因此公共文化服务还缺少完善的规划与运行机制。管理层的人员不足不仅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质量与效益,还限制了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衡和不充分问题。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要想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根据问题症结所在,系统思考、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从满足新时代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出发,探索科学合理、严格有效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以期打造多样化、特色化、便利化、均衡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分配
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图书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原有的文化设施,并增建多功能的文化设施,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还应深入推进“三清三拆”,即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以进一步释放空间资源,在改善村庄面貌的同时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加强农村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站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注重公平与效率,合理规划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尤其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文化服务相对匮乏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科学规划和动态调整,确保文化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用,以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最后是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提升资源使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文化服务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具体而言,应当建立村级文化资源数据库,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信息,为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制定灵活多样的文化项目合作模式,不断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运营,以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效能。
丰富文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
在丰富文化服务内容方面,各农村可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特色开发一系列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村内的小花园、文体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季节性的农产品节、农耕文化节和传统节日庆典。这不仅能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还能吸引游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以本地区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为主题进行墙绘,并策划有关传统文化的宣教活动,如传统绘画技艺工作坊、文化遗产讲座等来加深农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数字媒体等手段为农民提供在线教育、数字图书馆、远程博物馆等更加便捷、丰富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可以采用“互联网+文化”模式开发农村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村内外的文化资源,提供在线学习、虚拟展览、互动娱乐等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农村居民及游客随时随地享受文化服务,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通过移动文化服务车、流动图书馆等方式,将文化服务直接送到家门口,提高农村居民获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便利度。此外,还可以建立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开展农村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文关怀。
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管理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着重关注文化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农村文化领域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提升个人技能的过程,更是丰富农村文化内涵与创新农村文化的基石。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文化培训课程、引入外部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研讨、鼓励文化人才参与外部学习与交流,以不断充实文化人才队伍,提升文化服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在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注重提升人才的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能够高效、有序落实。优化管理体系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框架,明确各级文化服务管理机构的职责与工作流程,确保文化服务项目的规划、执行与评估环节能够紧密衔接、高效运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文化服务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控文化服务项目的落实状态,为后续的文化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推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还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和非营利组织等力量,鼓励其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以合作共建、委托经营等模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和效益;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不断根据农村居民的反馈和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精神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对激发农村文化的创新活力、提高农村社区凝聚力及促进农村居民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该深刻把握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聚焦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村居民全面发展,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