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蓉 苏杭 李美兰 陈云赛
1.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 云南腾冲 679100;2.昆明润城学校 云南昆明650200
大滇西旅游环线是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之一,包括西北和西南两大环线,其中,西北环线沿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保山、德宏,西南环线沿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楚雄,打造了“8”字形3 200 公里大环线。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具有重要意义,能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促使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多项功能叠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边境山区经济发展,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尽管云南省在乡村体育旅游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多方面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问题根源并进行改善,需要从当前云南省乡村体育旅游的现状出发。
乡村体育旅游是一种将体育活动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它充分利用乡村的环境、资源和文化,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育活动和旅游体验。乡村体育旅游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
乡村体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它融合了乡村环境、体育活动和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文化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乡村体育旅游具有以下特征:地域特色浓厚,游客可体验乡村文化和传统;注重参与和体验,鼓励游客亲身感受;亲近自然,释放压力;传承乡村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体育旅游能让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感受自然与文化的魅力,促进乡村发展。
云南省的乡村资源丰富且独特,为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政策推广与支持
云南省政府在推进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方面较为积极高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等文件显示出政府对该行业的支持。这与国家在健康和旅游业改革方面的指导文件较为一致。建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区域交通规划以及发展健康服务业等举措,体现了国家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三条线路被列入国家精品旅游线路,直接证明了云南省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
3.1.2 自然与文化资源优势
云南省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乡村体育旅游的理想目的地。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到低海拔的横断山脉,多样的地形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山脉以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旅游体验。此外,云南省25 个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文化背景,为乡村体育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
3.1.3 扎根于村落文化与红色文化
云南省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超过80%的自然村达到了最高标准。此外,708 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位列全国第二。这些村落资源成为乡村体育旅游的重要基础。在红色文化方面,云南省以其光荣的革命传统而闻名。通过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和文物,云南省为旅游业注入了正能量。踏着远征军的足迹,史迪威公路把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李根源故居、艾思奇故居、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和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改变中国抗战命运的惠通桥、怒江防线遗址群、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红色经典连为一体,这是一条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的旅游线路。
3.1.4 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的整合
云南省积极应对旅游业发展趋势,将传统的观光旅游升级为体验式乡村体育旅游。目前,云南省拥有50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30个优秀的体育文化项目,例如丽江的东巴谷汽车旅游营地、潞江坝康养旅游项目、潞江坝自驾车大本营项目以及中国丽江武术文化节等。这些项目展示了云南省在体育旅游方面的积极探索,但在与村落文化和乡村资源的整合中仍存在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充分发挥该产业潜力至关重要。
3.2.1 政策执行不到位,规划指向模糊
从总体来看,近些年来出台的体育旅游政策可以分为政策探索发展期(2008—2015年)和政策明确提升期(2016年至今),政策主题围绕着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产品和赛事、装备制造和安全四个方面[1]。尽管国家相关机构颁布了关于体育旅游产业的政策文件,但在云南省乡村体育旅游领域,政策执行不够到位,专门规划文件缺乏,政府资金扶持不足,招商优惠有限。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出台专门政策,增加资金支持,并完善招商引资力度,以推动乡村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2 市场定位不准确,消费群体划分过于笼统
盲目的经营模式和项目组合导致受众流失和经营定位混乱。问题主要体现在营利性、定位混乱和市场管理上。需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和客户群体分类,避免将其过于笼统地定义为旅游市场和游客。市场管理也需要改进,包括制定项目产品质量评估标准、明确市场管理办法和定价收费规定。
3.2.3 软硬件设施不到位,服务质量和体验感需要改善
乡村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村落缺乏基本设施,影响了游客体验。服务人员素质较低,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3.2.4 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各市州资源结构相似,项目差异不大,需要进行主题异化,突出各地区的山地资源优势,避免同质竞争。面对这种体育旅游同质现象,在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上,由于各地区间不能及时得到协调,就很容易造成大滇西旅游环线地区间竞争的矛盾,甚至有互抢客源、资金和旅游资源浪费的现象。如何进行主题异化,突出各地的山地资源优势是当前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
3.2.5 宣传营销不到位,知名度较小
在乡村体育旅游开发中,云南未充分融合创新,产品形式较为俗套。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本地的民族民俗文化挖掘整理不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民族民俗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这张宝贵的非遗传承牌,让乡村体育旅游成为传承非遗文化的新型土壤。第二,因盲目追赶潮流,而忽略了引入的这些体育项目是否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市场定位,从而出现了众多昙花一现的项目,让从事乡村体育旅游的商家跌了跟头赔了本。因此,发展乡村体育旅游需要在了解市场基础上进行创新,避免盲目跟随潮流,应将丰富的云南文化资源巧妙融入体育旅游中,提高产品知名度[2-3]。
乡村体育旅游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政府应明确政策文件,强化政策和财政支持。这包括建立专门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以确保安全监管、风险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有效性。政府还需通过激励性规划政策支持旅游和体育产业,奖励卓越企业,尤其是支持较为欠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制定乡村体育旅游的规划和招商引资政策,并建立专业保障机制,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效益,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及其行为、态度、兴趣和健康状况。通过年龄等因素对游客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体质和偏好推出具体项目,如夏令营、登山等。确保项目和产品介绍具有针对性,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政府和企业应初步确定目标顾客轮廓,并通过定性判别、小型调研和企业访谈进行二次细分,最终确定目标人群。只有明确市场定位、分析游客群体并制定个性化方案,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塑造良好口碑。
为提高效益,需要制定专门服务管理标准,建立体育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并定期进行联合执法和监督检查。设立红黑榜,打击假冒伪劣装备,实施服务质量检查和群众满意率调查。建立服务质量反馈系统,包括投诉、媒体、意见、检查四大渠道。通过畅通的游客监督举报渠道(如监督举报邮箱),确保及时反馈信息,为质监工作提供辅助[4-5]。
投入力度的不足是导致乡村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增加投资力度,改善交通、住宿和通信设施,以促进农村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完善招商引资渠道,提供优惠政策,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强化考评与监管,实施差评追责,确保资金项目有效落地。与发达地区企业合作,构建培训系统,支持体育旅游教学工作,与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纳入导游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培训以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为在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脱颖而出,乡村体育旅游需要进行品牌创新。利用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悠久的农耕文明和红色文化土壤,创造独特的体育文化品牌。借助市场定位,制定差异化的旅游地图和攻略,例如面向户外探险者提供山地森林资源地图,按地势排序,促使游客逐步挑战,同时稳定客源并提升市场口碑。通过举办主题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节,拉动体育经济,同时展销农特产品。
发展乡村体育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实现人民富裕是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发展要求。要实现乡村体育旅游的可持续、盈利性发展,就要做到:在政策层面,出台和完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在市场层面,明确市场定位、合理划分目标群体、健全市场管理监督制度、保持游客反馈渠道畅通;在收益和服务层面,招商引资、完善硬件设施、定期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融合自然文化资源、创新丰富产品、打造当地品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