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封金荣
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理念主要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同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民主、和谐的人本教育环境。
文章以《琥珀》这一课为研究案例,通过交流与互动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推进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并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琥珀》的教学思路是“导入,体会‘珍贵’→交流预读,初步感知→研读贯通,交流感悟→小组研学,合作共学→拓展延伸,质疑升华→课外延伸”。首先,让学生能够初次体会“珍贵”这一词义,然后加强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深入预读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有着初步的感知,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再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同时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最后,通过拓展与升华课文可以让学生明确生与死的界限,并且进行内容拓展。
大多数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综合能力,并且想象力也非常丰富。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时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推测”一词进行展开,同时推测几千年以及几万年来琥珀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文章对于细节描写的内容非常精彩,但是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现有的认知状态未必能将课文理解透彻。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利用前后联系以及科学知识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尝试利用细节和联系解决问题,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价值与学习方向。
1.能够正确认读“琥”“珀”等12 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的过程、科学价值等。
3.通过深入阅读文章,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对琥珀进行想象的。
4.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掸掸、拂拭”等词语,体会琥珀形成的偶然。
5.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6.在品词读句中体会琥珀的奇异,明白世间万事万物皆因刚好相遇成就世间美好。
7.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对文章进行探究,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准则。
1.能够在学习文章过程中自主梳理问题。
2.理解文章中作者对于琥珀形成的推断依据。
在开始上课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琥珀”两个字,并且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请观察黑板上两个字分别都是什么偏旁部首。”这时学生会发现这两个字都是“王”字旁,教师可以为学生解释汉字的偏旁大多都是表义的,形容宝石亮闪闪、珍贵,了解琥珀也是珍贵、稀奇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词语拓展,利用“王”字旁的词语让学生知道带有这一部首的词语大多具有珍贵性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主题并且让学生明确琥珀的珍贵。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生:琥珀是什么样子?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琥珀有什么用?
师: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带着你们的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来阐述他们关于琥珀的认识,询问学生是否见过琥珀,同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琥珀图片。
2.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体裁,既然是科学小品,就应该有科学性。(板书:科学小品文)
总结:本堂课让学生分析课文属性,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同时找到琥珀形成的必然条件,并小组讨论交流。(提取关键词)
(1)高温;(2)松脂;(3)小生物;(4)地壳运动;(5)长时间。
2.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分析琥珀的科学价值。
通过观察琥珀,对几千万年前的故事详细情形进行推测,同时还能分析出在几千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苍蝇与蜘蛛。
请你把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推测。(板书:推测)
让学生分析“推测”一词的主要含义,同时思考这一词语是否可以替换成其他词语。
作者从______中“推测”出_______。如果说这块琥珀是真实所见的真实,那么“详细情形”就是作者的想象。
3.在完成初步教学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阅读关于琥珀样子的具体内容,同时其他学生可以结合该同学的描述进行想象。
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过渡:在对文章初步分析之后,学生已经了解琥珀的具体形状,而在文章内容当中也说明了科学家是根据琥珀的样子对于几千万年前的情形进行了想象。这一想象的过程也就是琥珀形成的过程,同时该内容也是当堂课需要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师应当重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对琥珀进行认知,同时深入了解课文中对琥珀描写的具体内容。)
1.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科学家是根据这些真实的物体对于几千万年前的情形进行推测的。那么在深入分析中,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作者是如何对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的呢,大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之间进行深入交流。
3.学生明确这个故事的具体由来,并且了解故事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推测”和“猜测”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探讨是否可以将推测一词换为猜测。
4.科普作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小品文章不仅包含较强的科学性,还蕴含着一定的艺术性内容。《琥珀》这一文章的写作更加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分析文章,学生在课文中找寻生动性及趣味性具体体现在哪一部分。
5.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对生物形象描写的相关语句分享且分析。
6.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猜测一下几千万年前的情景真的是这样吗?请展开想象,开始推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的分析,着重感悟。同时让学生能够对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并且运用上述关联词语体会课文中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
1.同学们,请你们再仔细阅读一下文章的第10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
然而针对文章中所提出的小蜘蛛和小苍蝇被松脂淹没这一问题。有部分学生替他们感到非常惋惜,但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经过了琥珀的尘封导致他们的生命获得了永恒。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同意哪一种观点?
师:虽然小蜘蛛与小苍蝇被琥珀尘封并且生命已经静止,但是其最终的生命是无价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枚宝贵的琥珀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意义和艺术鉴赏价值。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的生命静止但最终得到了永恒。
2.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
师: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生与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定义,而生命的价值也不仅仅通过寿命的长短来进行判断。举例来说,很多革命战士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将自己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虽然他们的生命已经定格,但其生命价值得到了永恒,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3.师: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完《琥珀》这一课之后,是否对科学与自然有了研究兴趣呢?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够成为对自然与科学保持深度热爱的学生。
总结:本环节的拓展与升华可以让学生对生与死的界限进行明确,让他们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同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积累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进一步深化生命的主题内容。
1.现在这一枚罕见的琥珀正在博物馆里进行展览,同学们,你们可以用更加优美的语言,为这个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由德国科学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这本故事集所包含的科学知识非常丰富,适合同学们阅读。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对自然以及宇宙运行的奥秘进行了揭示。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这一故事集,或者自主选择其他感兴趣的自然读物进行阅读。
3.在课外延伸教学阶段,我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提高了学生对该内容的探索兴趣与欲望,让学生为琥珀编写说辞。通过学习方法迁移和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拓展学生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2.学生朗读,并录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里。
琥珀
科学小品文 科学性 文学性
推测→形成→发现→价值
在《琥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注重对字词的学习,并且引导学生对该篇课文进行初步认知。在此过程重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互学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互动,对他们的探究能力进行了综合性培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如通过趣味性的竞赛活动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在设计环节当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多媒体云平台的使用,注重在整个环节中加入琥珀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该篇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究。然而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后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应对设计思路以及设计理念进行优化,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落实新时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