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庞玉兰
摘 要:在新商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高要求。从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角度,结合新商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塑,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教育实验。构建了基于脑科学关于动机、认知、建构、自控和迁移的相关理论,并借助大脑创造力测评对课程改革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价。最终,结合测评结果,给出未来新商科创造力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创造力;大脑测评;脑科学;新商科
一、概述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和新商科等重要高等教育改革目标。高校作为未来各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产业的需要。支持新商科人才培养事业,亟需为科学化实证化的理论进行指导,共建现代新商科学习体系,培养大量创新性人才。
商科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现在新商科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关于如今脑科学的几乎所有重要前沿领域,其研究成果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大脑的进化、发育、认知、记忆、情感等等方面。只有将脑科学的理论与新商科的教改更加紧密的结合和交融,才能使新商科建立在一个更加可靠的学术基础之上。
二、脑科学研究对新商科课改的启示与实践
未来的新商科人才一定是具备了很强的创造力,因为正是创造力才能不断推动商业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在新商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创造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新商科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创造性的脑科学理论为依托,开发和改造创造性的课程,为学生营造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创造力养成是新商科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高层的目标,也是新商科教育与传统商科教育培养的区别之一。新商科历来在报考中被追捧,属于热门专业,因此学生入校时分数较高,知识储备相对扎实,但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也是非常普遍的事实。
《计量经济学》是新商科人才培养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推动商科的科学化实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价值。该课程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既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又注重学生使用实际经济数据创造性的建模验证。本文从脑科学的视角对新商科创造力的构成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计量经济学》的常年教学实践,基于脑科学关于动机、认知、建构、自控和迁移的相关理论,开展有益的创造力教育实验。
(一)激发创造力的内在动机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负责基本认知过程的是纹状体和前扣带回,动机会影响上述多巴胺神经通路。这些脑部结构组织会对人类的记忆力、关注力、自控力和距离感都会产生影响。人类的动机可以通过纹状体和前扣带回对各种信息的处理效率产生影响,进一步将会明显地导致创造力的高低不同。因此,有鉴于脑科学理论,在《计量经济学》课堂设计中,教师依据上述动机理论,在每章章前案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激发学习动机;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需要自己确定选题,自己搜集真实数据进行建模,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出创造性问题。很多时候,当学生能够恰当的提出问题时,已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促使学生保持高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二)产生创造力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是第一步,要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了消弭冲突学生会进行主动的思考。脑科学相关研究发现当人们观看图片时都会诱发大脑的右脑顶部区域产生脑电波,但相比普通图片,大脑对有新意的图片会有显著的不同反应,会产生更为强烈的脑电波波幅。这一现象表明特殊图片中包含着与众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引发认知冲突,进而促使大脑需要重新识别、编码和加工。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教师会在课前案例中故意设置隐含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感觉似曾相识,但又与已学理论存在矛盾,进而不断启迪学生进行探究,找到解决矛盾的创造性方法。在课程论文的完成中,也会出现大量模型设定、变量选择、模型检验、软件操作等大量问题,并且课程论文采用分组讨论式方式进行,有些问题在自己的论文中可能没有碰到,但可能要在指导同学的论文中遇到,这样的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既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三)引导创造力的自我建构
能否在学习中展开自我建构,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是学生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部分。知识能力的自我建构过程表现为认知层面的建构和社会层面的建构。认知层面的建构是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处理现在遇到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创造性的找到答案。脑科学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相比于非专业的艺术家,艺术家凭借其长期积累的艺术理论积淀以及艺术创作经验,更容易产生发散性思维,并在大脑活动中能够被观测到更大范围的双侧额叶被激活。具有良好知识经验建构的个人拥有更好的创造力。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课后环节来促进学生展开自我的认知建构。首先,每堂课前均会对上一次课程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的方式是进行抽点学生进行当场回答,问题已经提前告知学生,有利于他们进行自我复习。其次,整个学期会安排四次课后测验,由网站“问卷星”实施,在线答题的好处在于可以在题库中随机抽题,能够很好的防止学生的互相抄袭,课后测验的难度较大,有利于学生进行一段时间以来的所学知识整体回顾和建构。最后,安排的课程论文则是需要应用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全部章节知识的全面建构,将已学计量建模理论和真实数据问题主动联系起来。在社会层面的建构部分,主要反映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广泛而亲密的语言互动、情绪互动以及灵感互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反映了高互动的学习团队能够提出更多更好地创造性方案,通过观测发现大脑的前额叶和颞顶联合区的脑间同步性,会随着学习团队合作行为的增加而越来越高。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非常重视互动与合作,每堂课都会设计3-5个互动点,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和解决新的问题中,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与经验,進行温故而知新。在课程论文的写作中,也要求采用团队形式完成,虽然是每人完成各自的论文,但以小组论文最低分作为每位组员的最终得分,这样能很好地督促学生在不断互动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彼此的思维,增进团队的情感,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强化创造力的自省迭代
创新的过程并不是在得到了第一次解决方案之后就结束了,这个创意是否可行,需要学生自我的主动反思,以及经过团队其他成员和老师的不断质疑,才能补齐漏洞并升华解决方案。这个不断自我反省和方案迭代的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帮助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去系统分析各种信息,最终形成高度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脑科学通过成像仪器发现个体在遇到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在大脑中显著背外侧前额叶和背侧扣带回,而这些部位恰恰就是影响认知控制的脑神经网络。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写作之后,并不是简单上交打分就结束了,还有答辩环节这样的反思迭代过程。在答辩环节中,有答辩者负责陈述论文主要内容和回答提问,有评论者负责对论文进行细致的点评,有提问者针对论文各个环节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已写的论文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并根据各种意见进行有效的修改和完善。整个答辩流程,不仅使论文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进行了升级迭代。
(五)注重创造力的应用迁移
我们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发现无法使用现有知识或技能去简单处理,这时就需要知识迁移的功能。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上来。脑科学的研究,应用迁移过程将会激活大脑中的额叶、颞叶和扣带前回,同时还有海马体在内的广泛脑区,这些区域具有认知控制和语义信息功能。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自选题目、自行搜集真实数据,帮助学生自觉使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真实经济问题和商业问题的解决中去,进而未来在职业生涯中也能将学习中的迁移能力不断强化。合理的迁移有利于顿悟问题的解决,顿悟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三、大脑创造力测评的结果展示
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已经不可能脱离脑科学研究的指导。《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团队中每位老师都积极学习和践行脑科学理论,把自己当作脑科学理论的践行者,用脑科学的理论去塑造学生的大脑,将每一堂课转变为脑科学的验证场。每个学生的大脑当然都是高度可塑的,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些方法是否成功刺激和改变了学生的大脑神经环路,需要引入科学的测评工具,对学生学习之后的创造力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我们引入大脑创造力测评工具,根据脑科学研究成果设计量表,将创造力分为反应力和思维力,各有3个问题对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后的创造力自我评分,以自评数据为依据,从总体上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大脑创造力表现,并以此作为靶向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改进。其中,关于反应力设置了语言速度、思维速度和反应速度3个题项,关于思维力设置了灵活性、独创性和深刻性3个题项。问卷所有题目采取量表制,答案均为1分-5分,其中5分代表认可程度最高,1分代表认可程度最低。本次测评一共有124名学生参加,下面就根据问卷顺序报告学生的自评结果。
(一)言语速度
言语速度考察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提升自己的说话速度,是语言的韵律特征之一,是构成语言节奏的基础。当然,这背后反映的是学生对课程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掌握的越熟练,在言语表达时就能越流利,思维更清晰。本题学生自评的平均分为3.98分,在所有的6个题项中平均分倒数第二,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表达尚欠缺一定的信心。
(二)思维速度
思维速度考察学生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之后,大脑思考问题的速度,例如学生在课程论文写作中遇到问题的思考速度。这也是创造力养成的一个表现,思维速度越快,越有可能形成新颖的解决问题方案。本题学生的自评平均分为4.19,是6个题项中的最高分,反映学生在学习之后对于自己的思维速度提升有非常高的评价。
(三)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提升自己对于各种信号刺激,如声音、光线、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例如,在课题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是否能够完全明白老师的考核要点并作出准确回答。本题的学生自评平均分为3.64分,是6个题项中的最低分,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反应速度评价并不太高。
(四)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考察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实时变化,及时的运用某些原则、知识、技能,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假设和判断。例如,能够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其他同学处理课程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本题学生的自评平均分为4.15分,属于较高的分数,说明学生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自如运用。
(五)独立性
思维独立性考察的是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能够独立思考,不依附于任何事物就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迷信和盲从权威。例如,在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完成各项任务。本题学生的自我评价平均分为4.18分,也是属于非常高的分数,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各项课业要求。
(六)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擅长于深入钻研问题,能够迅速地及时地透過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例如,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之后,并不仅仅只是关注经济问题表面所呈现的现象,而是能够更进一步地探寻现象背后的隐藏原因。本题学生的自我评价平均分为4.09分,说明学生对于自我思想的深刻性有较高的评价。
结语
在新商科教育的目标指引下,将脑科学与创造力培养相互融合,我们以《计量经济学》作为试点课程,用课堂抽奖提问、课后问卷星测验使之串连成线,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和答辩形成覆盖整个课程的创造力培育。以上点、线、面已经完全覆盖在新商科课程改革的主体框架之中,在新商科创造性教育的深度研究中不断相互发生作用。在课程后期的大脑创造力测评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一系列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创造力都有较好的改善和提升,但是相对来说排名靠后有反应速度、言语速度,这2个题项的学生自评平均分均低于4分。反应速度和言语速度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得到提升的。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深入看待问题的方法,遇到学习中或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要从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出发,彻底地了解问题本身,把问题看透,运用开阔的思维去考虑各个细小的环节,找到最优的方法。其次要培养学生明确目标集中注意力,其实反应力的加强,关键在于精神的集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够十分地投入,高度地专注,进而展现迅捷的反应速度和言语速度。
参考文献:
[1]胡卫平. 脑科学与创造力培养[J]. 教育家, 2018(20): 62-63.
[2]李臣之, 宁双. 脑科学视角下在线学习改进的审思[J]. 教育导刊, 2023(07): 62-68.
[3]周恒, 郑蓓蕾. 基于脑科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探索[J]. 科技风, 2022(35): 75-77.
[4]马芳琴. 基于脑科学的积极学习策略研究[J]. 科技风, 2022(21): 32-34.
[5]陈颖. 数字贸易视阈下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商展经济, 2023(15): 153-156.
基金项目:本文为三亚学院“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脑科学前沿理论对新商科建设的启示”(SYJGSX202209),和三亞学院第二批课程考核改革试点项目“计量经济学”(SYJGKH2023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欣(1981— ),男,汉族,江西南昌人,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三亚学院财经学院,海南丝路商业文明研究基地,研究领域包括旅游文化建设、企业创新与研发;庞玉兰(1981—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国际经济与贸易硕士,副教授,三亚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商业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