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显萍, 黄明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1],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同步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更好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因此,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着力点深化课程改革,是高校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数学类课程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数学学科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加之大学数学内容多、范围广,思政元素隐性多、显性少.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既怕少讲知识,又怕漏讲育人,顾此失彼、畏首畏尾等状况时有发生,与“金课”建设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基于此,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将课程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深入探究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和做法,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是值得高校数学教师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自提出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如文献[2]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国家建设和社会时政、生产生活实践、数学之美融入数学类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科学世界观、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美学修养、传承科学精神.文献[3]认为,数学除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计算能力以外,还能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锻炼优秀品格、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文献[4]提出通过丰富数学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触点”,完善内涵拓展、融合创新的多元数学教学体系,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文献[5]通过教学案例介绍了如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以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做法.文献[6]分析大学数学定位,从师德建设、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寻找不同课程思政切入点、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文献[7]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和教学设计等要素进行重构,结合高阶性、挑战度、创新性等要求,提出在课堂讨论中增加价值取向、探索精神等内容落实课程思政.文献[8]从线性代数相关历史人物、课程知识点及教学拓展案例三个方面,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线性代数课堂混合式教学中.以上经验和做法,为课程思政建设和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较好的范式,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遵循.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就数学教学来说,历来注重知识传授、理论推导、逻辑推理和方法训练,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新、创新能力不足,虽然学院大力推行课程改革,但改革效果不够明显.基于此,数学学科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目标,探索以课程思政推动课程改革的路径并进行实践,以期为其他学科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内涵,切实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才能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教师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课程思政“为什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就大学数学教学而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思政教育的问题长期存在,一是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教师无暇顾及思政教育;二是教师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理解错误,认为思政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情;三是教师对课程中涉及的思政要素和育人目标把握不好,落实效果差.究其原因,都是没有较好理解课程思政“为什么”这一问题.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基于此,课程思政“为什么”与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致,较好凸显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纲要》明确了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指出“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也就是指明了课程思政“教什么”.从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看,代数学中蕴含了普遍联系、对立统一、有限与无限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蕴含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分析学中严谨的逻辑推理、缜密的数学运算、分析学的发展历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质疑精神、严谨求实精神的素材;几何学、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体现出数学之美和数学之用;概率与统计涉及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领域;中华传统数学文化、数学家、数学发展史也是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素材.
数学课程“教什么”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规划,还需要根据专业培养定位、学科特点、课程性质、教学侧重点进行设计,教师只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融入哪些思政元素、达成哪些价值塑造,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是说,课程思政“教什么”属于课程改革中内容改革的范畴.
《纲要》指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单一注重知识传授的数学教学模式讲授多、分析多、推理多,课堂气氛严肃,显得枯燥乏味.思政要素中数学文化、数学故事、数学美学、数学哲学的有效融入,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恰当地将思政元素与教学中分析、推理、证明有机衔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实现知识育人,又达成思政育人效应,关键在于教师在明确“教什么”的基础上,针对重点讲什么、采用什么方式讲、讲到什么程度上进行精准设计并实施,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开展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因此,课程思政“怎么教”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点任务,指出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9].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的重要手段.学校传统数学课程考核内容片面,考核方式单一,以课本知识为主、忽略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对课程思政的考核几近全无,课程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就课程思政来说,课程不同,思政育人内容不同,考核评价也就不同.即使同一门课程,教学内容融入的思政元素不同、融入方式不同,考核评价必定会有差异.因此,针对课程特点及思政育人要素,思考“考什么、怎么考”,是教师组织实施课程考核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重构、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将思政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功能.理解“为什么”、确定“教什么”、设计和落实“怎么教”“怎么考”实际上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
鉴于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及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学科从系统的视角审视数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精细的系统化设计,以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为主线,切实推动大学数学课程改革.
教学大纲是学校对一门课程进行系统化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份活动指南,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的编制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分析教学对象和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以学习者应达到的目标为落脚点,阐明课程性质、地位,明确课程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标准及方式,提供学习资料的选择,阐明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责任等.《纲要》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1].从课程改革的角度看,教学大纲中应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育人内容、课程思政育人方式及课程思政育人考核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来说,也就是明确了教师“为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对学生学习来说,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因此,教学大纲是课程思政的前提.
从教学大纲看,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基于数学高度抽象性,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角度确定思政育人目标;基于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从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确定思政育人目标;基于数学广泛的应用型,可以从数学之用于科技进步、大国重器、国家发展等确定思政育人目标.同时,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美学等也可确定为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探索未知、提升审美意识和能力的育人目标.其次,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内容有机融合确定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和细化考核评价标准也是教学大纲需要明确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性决策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性构想[10].教学设计是在教学大纲的规范下,对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方式的预设及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的规划,是从学科知识处理走向学科育人的关键环节,体现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理念和思路.结合思政育人目标、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设计教学路径,既要把握好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又要润物无声达成思政育人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把握思政育人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预设教学效果,综合体现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因此,教学设计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从传统教学设计看,尊崇传统知识本位理念下知识掌握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再到课堂教学,形成了一整套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体系[10],这必然导致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出现重知识与技能、轻课程思政育人的问题,大学数学教学亦然.教师应该重视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的挖掘,将思政要素与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紧密结合,围绕大学生数学素养及思政育人这一目标设计教学.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应用、数学故事等素材,构思课堂教学,达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思政目标.例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例习题设计及讲解、教学小结等形式融入思政元素;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角度,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撰写学习心得、完成学习笔记、课后讨论反思等形式融入思政元素.
教学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设计预设方案,组织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从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形式和学生参与情况看,将教学活动分为个人完成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以及全班参加的学习活动[1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应该改革课堂教学,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将课程思政内容内化于心,才能最终实现价值塑造,也就是说思政育人目标最终是在教学活动中达成.因此,教学活动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重点.
全班参加的学习活动,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和集中组织的实践活动.从课堂教学看,数学课堂内容多、理论性强,大部分教师有将思政元素融入的意识,但还存在形式生硬、内容分布不均、深度广度把握不好等问题.教学形式有讲授式、讨论式、研讨式、训练式、实践式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思政育人要素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形式.比如,在讲授“极限”定义时,穿插中国古典数学中“刘徽割圆术”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在讲授“最大最小值”时,可以将乡村振兴政策与农村产业发展中最小投入、最大利润等结合设计例习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讲授代数学中“对称矩阵、对角矩阵”及讲授几何图形时可以介绍数学美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涉及数学应用时可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在计算、分析、证明中强调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
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学习活动,一般指课外组织的学习活动,需要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团队精神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数学模型课程中模型建构,可以培养学生包容、协作、团结的友善精神.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成育人效应.
相对而言,个人完成的学习活动范围广、涉及面宽,是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完成学习笔记、撰写学习报告和学习心得等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思政育人目标也可以通过个人学习活动达成,比如近世代数课程中,推荐学生查阅中国古典数学《孙子算经》,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运筹学课程中,推荐学生查阅华罗庚的数学贡献;在复变函数课程中,推荐学生查阅熊庆来的数学贡献,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厚植爱国情怀;在高等代数课程中,要求学生查阅高阶方程组在航天航空、国防科技等重大领域的应用,了解中国近现代高科技科研成果,增强文化自信等等.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或活动结束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调节等作用.一般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采取督导检查、同行评价、学生反馈等形式进行.对大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分为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分别对应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大学数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综合应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设计既能考核知识和能力、又能考核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评价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
从大学数学考核评价看,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通常重终结性评价忽略表现性评价,一般通过计算、分析、证明、解答等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难以考查思政育人效果.从课程角度看,可以从三个方面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一是从内容设计评价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师是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融入思政内容?学生是否认可思政内容?比如数学家的爱国热情、数学成就中的民族自豪感是否融入教学、是否得到学生认可?可以采用匿名调查进行效果评价.二是从实施方式评价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师采用何种方式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是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还是课后巩固?如涉及数学文化、数学历史、数学成就等要求学生课前自学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报告或学习笔记评价教学效果.如涉及逻辑推理、思路分析等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问题,可以用学生课中表现、课后作业或阶段性测验进行评价.同样,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评价.三是从学生观念评价教学效果.主要针对数学家、数学史、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观念或价值认同有何影响,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心得、学习报告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学科以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做法创新了教学模式、改进了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引领学院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五年来教师申报贵州省教育厅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项目获批立项6项、校级改革项目40余项;线性代数课程获批为贵州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世代数、高等数学获批为贵州省2022年“金课”建设项目;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类竞赛获奖7项(其中西南赛区特等奖1项、贵州省首届高校大学数学创新展示交流活动省级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类竞赛获奖7项,教师承担省、校级教改项目及教学类竞赛项目均居学校首位,成为学校课程思政和课程改革的标杆.
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入脑入心,进而推进课程改革,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以课程思政为着力点的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改革的创新,是有效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升育人质量的有力举措.但高校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需要不断探索和论证,特别是针对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学学科,教师应如何挖掘课程和教学中蕴含的思政育人要素,如何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仍是大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致谢作者非常感谢相关文献对本文的启发以及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