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伟
上海金山新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5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瞅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2023年4月,上海市政府召开本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部署会,聚焦着力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面启动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十项行动。金山区结合自身情况,形成《金山区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目标愿景,拟到2025年,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在全区城乡社区得到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品质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1]。
为深刻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本文通过广泛调查研究,重点将金山滨海地区汇龙湖国际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下线上等多种方式,对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当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体检”,借鉴五大新城成功案例,提出打造高品质社区生活圈的建议,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汇龙湖国际社区位于金山区滨海地区,是金山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发展区域,定位为“上海湾区科创城”生活配套功能区,承载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标杆示范的重任。北至龙皓路、南至龙宇路、东至亭卫路、西至杭州湾大道,占地面积约2.7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84万人。
根据《金山区山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及相关已批控规,汇龙湖国际社区范围内住宅用地共有17处,总用地面积约95公顷,已建成约72公顷,规划住宅建筑面积约149万平方米,现状已建成约102万平方米;商业地块11处,总用地面积约17公顷,已建成约15公顷,规划商业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现状已建成约30万平方米;体育用地1处,体育用地总面积约3公顷,规划体育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尚未建成;绿地总用地面积约46公顷,已建成约21公顷;基础教育设施用地8处,总用地面积约18公顷,已建成约12公顷。
为确保研究结果准确性,本此研究设置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为居民在微信小程序填写调研问卷;线下调研分为:发放调查问卷、街镇座谈会、实地走访、居民访谈和居委座谈等。具体数据情况如下:
1.问卷调查。线下发放居民调查问卷,线上调研在问卷星小程序设计问卷发放给居民,数据统一收集在问卷星账号。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回收结果合计904份,其中城镇居民问卷590份、乡村居民问卷209份,城镇老年居民88份、乡村老年村民17份,问卷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2.街镇座谈会。2023年6月9日、6月28日、7月6日、7月19日,组织相关街镇负责人召开滨海地区生活圈行动专题会,讨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进情况,研究社区工作地基本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困难;
3.实地调研。6月9日,组织现场调研,实地拍摄照片作为后续的现状研究材料。8月4日、8月31日,分别赴嘉定区南翔东社区邻里中心、徐汇园林集团公司调研考察学习;
4.居民居委访谈。6月21日,实地走访山阳镇部分居委、村委就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进行沟通和访谈。
经整理汇总,调研结果为:该区域生活圈公共设施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口,不能完全覆盖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且设施质量普遍不高。
为进一步完善汇龙湖国际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情况完整性,依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准和相关规划进行研究,相关成果具体如下:
一是宜居方面。汇龙湖国际社区现状宜居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部,现状共有13处设施,分别为6个党群服务站点和6个居委会,1个小型消防救援站。规划宜居类项目1处,为室内菜场。
经研究,宜居类设施要素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密集,但仍存在某些方面设施如室内菜场等无法满足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的情况,包括:1处室内菜场;1处小型消防救援站;2处社区食堂;5处生活服务中心。
二是宜学方面。汇龙湖国际社区现状宜学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部,现状共有11处设施,分别为5个文化活动室、3个幼儿园、1个小学、1个初中、1个社区学校。规划宜学类项目共4处,其中幼儿园1处、小学1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社区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
经研究,宜学类设施要素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均匀,除个别设施如婴幼儿、儿童养育托管点无法满足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外,多数方面均高于生活圈标准,缺少的包括:2处婴幼儿、儿童养育托管点。
三是宜业方面。汇龙湖国际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内未分布宜业类公共服务设施,也尚未明确规划布局宜业类要素。
经研究,应在汇龙湖国际社区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设置适宜的宜业设施补足这方面的短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空间结合实际情况,各建议设置至少1处[2]。
四是宜养方面。汇龙湖国际社区现状宜养类项目主要分布在北部,现状共有4处设施,分别为3个养老服务设施、1个卫生服务站。规划宜养类项目共2处,其中卫生服务站1处,养老服务设施1处。
经研究,宜养类现状要素设施结合规划设施后布局较为均匀,但仍存在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方面的缺口,包括: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场所2处;老年活动室1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母婴设施、工疗康体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不少于3处。
五是宜游方面。汇龙湖国际社区现状宜游类项目分布较均匀,现状共有5处设施,分别为2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社区级公共绿地。规划宜游类项目共7处,其中多功能运动场1处,社区级公共绿地1处、社区以下级公共绿地5处。
经研究,宜游类要素设施分布均匀,规模较大的宜游类设施如多功能运动场、社区级公共绿地等设施数量高于生活圈标准,规模较小的设施如社区以下级公共绿地、健身点仍存在缺口,需进一步补足:健身点3处;多功能运动场、附属公共空间、立体绿化等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不少于4处。
综合汇龙湖国际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现状和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调研成果,现状五宜类设施共计33处,规划五宜类设施共计14处,结论为:现状五宜类设施要素与标准相比覆盖不足,加上规划五宜类设施后基本实现全覆盖。比如卫生服务站现状1处、规划1处,现状加规划之后的数量刚好达到标准要求的2处;社区以下级公共绿地现状0处、规划5处,现状加规划之后的数量比标准要求的2处多出3处。但是也存在要素品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与高品质国际居住社区存在一定距离。具体表现为:在便民性、知晓性、建设标准等方面,存在功能零碎、分散等资源分配不合理情况,不少生活设施老百姓不清楚、不了解,无法服务百姓[3]。
为进一步提升汇龙湖国际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品质,本文选取嘉定新城远香湖、奉贤新城上海之鱼作为对标案例,研究分析案例在15分钟生活圈建设方面的特色做法,为后续汇龙湖国际社区开发建设提供思路。
嘉定新城为上海五大新城之一,远香湖区域位于嘉定区北部,面积约为4.47平方公里。根据《嘉定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2023年)》,远香湖15分钟生活圈以“优化服务供给,书写五宜远香湖新篇章”为发展目标。经研究,该区域在15分钟生活圈规划建设方面有如下特点:一是锚固城市生态基底,将自然引入城市、将城市融入自然。在远香湖湖面设计时,将一眼到头的整体水域分成错落有致的大小湖区,构筑一张功能复合、城脉贯通的蓝绿网络,实现“千米一湖、百米一林”的生态体验。二是塑造区级地标,打造城市特色建筑集群。围绕远香湖建设区域核心高层建筑群,与上海保利大剧院、嘉定图书馆(文化馆)共同形成地标性建筑,积极吸引居民打卡,提升远香湖区域活力集聚程度。三是空间集约发展,塑造业态有机复合、分布均匀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以远香湖为核心,在远香湖沿岸布置高能级的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形成生态文化复合型的大型滨湖公共空间[4]。
上海之鱼位于奉贤新城的中心位置,为上海第二大人工湖,是奉贤新城的标志景观和休闲胜地。本文对金海湖周边约8平方公里范围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研究,得出该区域在15分钟生活圈建设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挖掘资源,打造特色建筑集群。以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为例,通过国际方案征集,由法国何斐德设计事务所中标;上海之鱼已初具规模,成为南上海首屈一指的艺术融合自然的“城市会客厅”。二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镶嵌于商业设施。美谷购物广场等商业服务设施中增加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既能给商业设施吸引人流量,同时也能为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商业服务;三是功能策划丰富多样,规划预留潜力大。围绕金海湖规划设置了多种功能业态,包括:大型商业综合体、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等,形成了业态汇聚、人群聚集的情景。
打造一个成熟的高品质国际社区需要多方面、多条线共同努力。本节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建议,具体如下:
《金山区山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已获批,为推动汇龙湖国际社区规划建设,加快经营性用地储备与出让节奏,需进一步论证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公共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并对区域住宅用地指标、公服配套、社区商业规模等进行统筹优化,完善地块开发强度、建筑高度、配套设施等规划指标要求,编制控规等法定规划,最终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法定依据。
根据山阳镇总体规划及在编控规,汇龙湖周边规划了居住、商业服务业、商务办公等用地。为进一步增加居住人口,提升汇龙湖周边区域人气,建议推进区域地块土地出让,加快形成住宅小区集群[5]。同时,在周边环境设计时应考虑社区与汇龙湖之间的关系,以功能有机融合、服务复合共享、水绿环境渗透、慢行网络穿插为规划理念,做到社区与环境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为高标准建设汇龙湖国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标准,建议:加快推进区域内公共设施布局,优化区级图书馆、市民体育中心、社区邻里中心、海盛路、华师大二附中(二期)、高品质幼儿园,E4-2公共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建设,加快项目落地,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6]。同时,注重城市特色建筑打造,通过特色建筑风格吸引人群,打造网红景点,提高知名度[7]。
作为上海湾区科创城的重要区域,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建议:增加金山区级人才购房补贴,吸引高层次人才来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工作和创新。同时,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议:简化企业注册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并完善税收返还制度,不断增强企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