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静
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涉及施工组织、安全生产、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1]。高效的施工现场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然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施工组织不合理、安全意识薄弱、资源浪费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本文将从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管理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6.39 万亿元,同比增长6.2%,施工现场管理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进度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环境管理。其中,施工组织管理是现场管理的核心,涉及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资源的配置与调度等,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特点、环境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组织施工活动。安全生产管理则是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旨在识别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质量控制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通过制订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度控制管理则通过编制和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时间,确保工程按期完成。成本控制管理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成本。合同管理重点关注合同文件的管理和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信息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施工现场的各类信息,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持。资源管理着眼于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环境管理则致力于最小化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倡导绿色施工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管理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机整体。只有做好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组织管理问题是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而言,施工组织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技术工艺等因素,导致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情况脱节,难以有效指导施工活动[3]。这种情况下,施工现场往往出现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配置混乱、施工进度难以控制等问题,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施工计划管理不到位也是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施工计划未能详细、全面地考虑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缺乏动态调整机制,导致计划执行难度大,进度控制困难。此外,施工现场协调沟通不畅也会给施工组织管理带来困扰。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导致设计变更频繁、现场问题处理不及时等,严重干扰了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设计变更频繁会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增加施工成本,降低工程效益。总之,施工组织管理问题错综复杂,涉及方方面面,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是制约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技术障碍:第1,从技术层面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技术应用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其技术应用不足会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安全事故频发[4]。第2,建筑施工安全监测和预警技术应用滞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大多数的项目还未应用安全监测和预警技术。先进的安全监测和预警技术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预警,但其应用水平较低,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第3,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施工单位安全防护技术选用不当,安全防护设备性能不达标,导致其失效率高达23.6%,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此外,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值得关注。第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限制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还未得到全面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资源利用效率低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中,施工现场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未根据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和进度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导致人力资源冗余或短缺,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施工现场材料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对材料计划和采购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材料品种规格选择不当且材料供应和储备不合理,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此外,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资源配置问题也制约了工程效益的提升。部分施工单位盲目追求大型化、高端化设备,忽视了设备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资源配置不到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供电供水、办公生活等临时设施配置不完善,布局不合理,既影响了施工效率,又增加了施工成本。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和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1,施工扬尘污染控制不善。部分施工单位对扬尘污染的重视度不足,洒水降尘、封闭施工等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严重,PM10浓度超标。第2,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不力。一些施工单位未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施工噪声持续超标,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干扰。第3,施工废水污染防治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未对施工废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任意排放,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第4,施工现场生态保护不力。一些施工单位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及周边的植被、水体和野生动物,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5,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序。部分施工单位文明施工意识淡薄,现场材料堆放杂乱无章,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强化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管理的方法为:第1,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纲领,必须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工艺、环境等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影响施工的各种因素,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时间,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第2,要加强施工计划的动态管理。施工计划是落实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工具,必须全面、详细、准确。在编制施工计划时,要综合考虑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资源的平衡与优化配置,确保计划的可执行性[5]。第3,要建立施工计划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优化和调整施工计划,确保计划与实际的高度一致。第4,要加强施工现场协调与沟通。施工现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必须加强各方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消除施工障碍,确保施工有序进行。总之,强化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管理是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施工组织管理水平,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与风险防控机制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的根本之策。这一机制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该体系是指导和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执行有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关键手段。全面识别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科学评估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必由之路。以某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为例,通过对起重机械、临边洞口等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该施工队采取了加装防坠装置、设置安全防护网等针对性措施,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先进的安全技术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安全技术创新,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例如,运用物联网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在施工现场布设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和分析安全数据等措施能及时预警安全风险,可使安全事故预防率提高47.9%。及再先进的技术也离不开人的因素,施工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石。为此,可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深化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资源调度与利用效率是优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资源高度密集的场所,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6]。因此,必须立足于精益化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精准调度和高效利用。
建 筑 信 息 模 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 技术,可在施工现场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某大型综合体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利用BIM 5D 技术对施工现场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构建项目信息模型,实现了人力、材料、机械等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动态优化配置,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了工程成本。数据显示,应用BIM 5D 技术可使人力资源利用率提高21.4%,材料损耗率降低17.6%,机械设备利用率提高19.2%。与此同时,现场资源管理还必须与施工计划深度融合,以计划为依据开展资源调度,以资源平衡保障计划实施。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资源需求计划编制机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策划人力、材料、机械等资源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优化和调整资源配置,确保各项资源随时有备、随需应供。此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必须注重资源的协同与共享。建筑工程施工涉及众多专业和工种,各专业之间存在大量的资源协同需求和共享机会。例如,在某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中,通过对土建、路面、桥涵等专业的人力、材料、机械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和综合利用,实现了资源的跨专业协同与共享,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工程成本节约了12.5%。可见,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资源协同与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推进绿色施工与环保管理创新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的必然要求。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如何在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是摆在建筑施工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这就需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创新环境管理模式,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建筑施工新路。
绿色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影响最小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某大型生态城项目建设中,项目部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低碳环保材料、节水节能设备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大幅降低了施工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该项目人均施工用水量降低35.4%,建筑垃圾排放量降低42.1%,施工扬尘排放量降低51.7%,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与此同时,环境管理模式创新也是推进绿色施工的重要路径。传统的环境管理偏重于事后治理,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环境影响。
因此,必须树立全过程环境管理理念,将环保要求嵌入施工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环境影响的源头预防和过程控制。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绿色施工和环境管理中的支撑作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施工和环境管理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而且能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能耗、水耗、材料消耗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优化算法自动生成节能减排策略,可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6.9%。这充分表明,信息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还面临施工组织不合理、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突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剖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内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管理、建设安全生产与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资源调度与利用效率、推进绿色施工与环保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
展望未来,随着建筑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进程的不断加快,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必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不断开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新局面,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