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08 02:59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杨丽红
天津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导图素养思维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 杨丽红

语文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核心素养和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培养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教育界开始探索一种更具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定学科(如数学、科学、历史、语文等)的知识和概念,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提高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这些都是21 世纪学生所需要的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维,促进学生跨学科思考,两者的结合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具综合素养的学生。本文研究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语文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进行课后复习,使其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一、学科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赖恩(Tony Buzan)。托尼·布赖恩在20 世纪60 年代首次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思维、记忆和创造的工具。思维导图的设计灵感来自大脑的非线性、联想性思考方式,因此它被认为是更符合人类思维的自然方式。后来许多人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使之成为广泛用于教育、学习、创造性思考和知识管理的工具。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组织、呈现和理解学科知识的图形化工具,以整理和展示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层次关系,将学科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呈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整体框架。学科思维导图通过线条、箭头等图形元素表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信息。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清晰地展示各个概念、主题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使知识结构更有条理。

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文章中的各种概念、人物、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因为思维导图有着非常强大的解析功能,可以将某段文本材料的全部内容表现出来,并准确说明文本材料各主体与各环节之间的密切逻辑关系。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并引导学生利用这种逻辑能力分析相应文本材料的过程。例如,《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三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以说明文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填写“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对象选择、说明文的结构特征、说明文的情感立场表达”等关键短句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标题,而在一级标题下对应着这三课的段落以及学生的心得体会。如此一来,整个单元框架便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形成一种宏观且条理性极强的思想认知结构,既能从宏观角度解析每一篇文章以及说明文的相关特征,又能在微观上深入理解每一篇文章,实现深度学习。

教师不仅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工具,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制作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统筹分析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只有对相关文本有非常清晰的认知,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需要学生整理和归纳信息,促使学生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评价和解释文本。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组织脑海中的想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以“我最心爱之物”这一主题为例,熟悉思维导图的学生很快能给出结果——我最心爱的事物是什么、我最心爱之物的外形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物是我最心爱之物,在确定这三个方面的主题后组织具体内容。而每一个主题都对应着更详细的情况,比如“为什么此物是我最心爱之物”这一部分要求的是事件,学生要准确说出围绕这件物品发生过哪些令人印象的事件,而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同样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此一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的写作逻辑变得清晰、写作框架变得严谨。思维导图是一种灵活的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进行制作,开展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语文知识。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关键概念,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整理知识点,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增强课程互动性,拓展学习深度。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并以此为指导,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预习知识,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应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复习。

(一)明确核心素养,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明确核心素养,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语文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阶段建立对语文知识的整体认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生应具备哪些素养,如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文化意识等,将这些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确定哪些概念和技能可以用于培养这些素养。其次,教师要选择一个语文课程主题或特定内容,可以是一篇文学作品、一个词汇表、一种写作技巧等;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包括语言知识和核心素养方面,然后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一个中心主题或概念,并围绕这个主题建立分支,每个分支表示一个相关概念、技能或问题。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明确标识出与故事相关的部分,用标签、颜色或其他视觉提示,为学生提供问题或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使用思维导图,探索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静夜思》时,首先,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如“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培养表达情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文化意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绘制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其中包括多个分支,如“分支1:诗歌内容”“分支2:作者李白”“分支3:夜晚的情景”“分支4:思乡之情”“分支5:文学鉴赏技巧”。再次,教师简单介绍古诗,并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各个分支所代表的内容,使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根据思维导图预习《静夜思》。最后,在学生第一次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标示出学生不明确的地方,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李白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的哪些文化特点?”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使用思维导图探索古诗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思考。

除了讲解整首古诗内容以外,思维导图的应用同样可以表现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李白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位古诗作家,教师可以趁此机会整理关于诗人李白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李白所在朝代、李白的雅号、李白的代表作以及李白作品的风格流派等,这一系列内容同样可以整理成思维导图,为学生今后学习李白的其他古诗做好准备。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语文知识,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而且培养了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同时锻炼了批判性思维,从而将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学习更具结构性和深度。

(二)问题驱动,运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运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

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该问题应该与主题或文章紧密相关,并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一个中心主题,并建立分支,每个分支表示一个相关概念、观点或问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其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内讨论,让学生分享思维导图,一起探讨问题,并引导学生使用课文或其他资料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小动物们分别画了什么画?”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待学生思考完毕后进行适当指导,如让学生将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标注拼音,将主题句子以及核心段落做出标记,从而理清阅读思路,以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分为“故事情节”和“角色分析”两大模块,让学生自主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将学生分成6 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相互讨论,并加以修改,当学生顺利绘制完思维导图后,便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教师通过问题驱动,运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主题,锻炼分析能力。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具实际意义。

(三)培养文化意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意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可视化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复杂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从而形成深度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元素,如历史背景、传统习俗、社会价值观等。课后,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一个中心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建立分支,每个分支表示一个相关的文化元素,以鼓励学生在课后使用思维导图复习所学的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可以不断更新思维导图,添加新的发现,增强文化意识。

以《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复述课文来回顾本课的主要情节和故事情景,然后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如纸和笔、数字工具或应用程序)创建一个与文化元素相关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可以是“中国传统节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创建一个分支,以记录与课文中描绘的传统节日相关细节,如传统习俗、传统美食、节日庆祝方式等,并要求学生填充每个分支,添加更多细节和关键词,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添加一些问题或思考点,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探讨文化元素。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最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并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其深入探讨文化的意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可以不断更新思维导图,添加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寻找合适的位置添加这些新的关键词,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元素的理解。

语文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的文化知识,可视化地组织信息,加深对文学作品中文化元素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学科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将语文知识与核心素养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广泛探索和应用学科思维导图,以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导图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