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2024-06-08 02:59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雁阳小学曹秀菊
天津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数解决问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雁阳小学 曹秀菊

如果小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则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数学概念,学习态度会更加主动,学习数学对他们而言,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这种兴趣的培养将为他们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的素养。这种全面发展不仅有益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学生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其全面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习动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会形成对教师的依赖,缺乏主动探索的意愿。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需要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或教科书给出答案。这种能力不仅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而且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三)培养创新思维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自由探索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提问引导法,追寻答案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尤其是有趣的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种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提出趣味性问题的方式,促使师生之间充分互动,让学生自主追寻问题的答案。

以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这部分内容为例,这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规律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运算律的实用性,如“有5 个人,每个人买了8 个苹果,那么总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时,学生会开始思考如何列式计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乘法交换律,也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如“水果店运来17 箱苹果、13 箱香蕉,两种水果每箱都重15 千克,那么这些苹果和香蕉一共重多少千克?”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告知学生稍后会以抽查的方式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采用了两种方法列算式,分别是15×17+15×13 和15×(17+13),于是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顺序,再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计算结果相等,即15×17+15×13=15×(17+13),从而让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得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再举例验证。这样,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问题引导方式促使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思考和探索,从而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实践操作法,独自发掘真相

虽然数学是一门注重理性思考的学科,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其在操作学习材料或工具的过程中领悟数学原理,了解知识的本质。而且这种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以四年级下册中的《平移与旋转》一课为例,本课是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首先,在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进行平移和旋转,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图形,如用纸张、积木等材料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感受图形的变化规律。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操作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如“将一个长方形旋转90 度,再平移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给出相应的回答。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并探索更多元的解决方法。而在操作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则要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或点拨,或辅助,总之,要保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这样,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能力也才能得到充分锻炼。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更容易适应这些变化,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性,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案例分析法,促进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学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会让小学生获得极大的学习满足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多边形实物或图片,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多边形的特点,仔细观察它们的边、角等,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从而掌握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完成基本教学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学校需要铺设一个多边形花坛,如何知道这个花坛的面积呢?对此,学生先分析花坛的形状,需要用到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如根据边的长度关系判断其是什么形状,或者根据角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提出问题:“如果花坛有两组对边相等,那么这个花坛是什么形状?”这样,学生初步判断其为长方形,在完成彻底判断后,就可以利用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锻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锻炼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任务驱动法,增强时间观念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其自身时间观念密切相关。具备良好时间观念的学生更能够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精力投入独立思考和学习中。同时,良好的时间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思考的节奏,更流畅地组织思路、表达观点。因此,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对于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用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以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定量的计算任务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增强他们的紧迫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准备一些小数乘法计算题,如0.5×0.2=( ),0.1×0.01=( ),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如5 分钟内完成所有题目,按时提交答案,以促使学生快速思考和计算,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计算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数乘法解决问题,如“每本练习本1.2 元,买8 本需要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可以设定时间限制,如10分钟内完成所有题目,按时提交答案,以促使学生快速思考,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在这样的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其时间观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其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五)讨论交流法,听取他人意见

讨论交流的意义在于学生可以从同学的视角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示和思路,从而丰富知识的思考维度。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讨论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学习质量。

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观察物体的不同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首先,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例如,由几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正面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从侧面看呢?从上面看呢?”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各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积极发表观点,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有利于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时提出一些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寻找答案,以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

在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全面理解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六)反思总结法,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之一是其能够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促进自我认知,从而明确独立思考的方向和重点。因此,在课堂教学后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存在的不足、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旨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制定改进计划,促进自我提升。

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列出计算步骤,并提醒他们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要忘记点小数点等,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明确自己在计算中需要注意的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解决小数除法问题的思路,回顾一些小数除法例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回顾解决小数除法问题的步骤,包括分析问题、列算式、计算、整合答案等。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自己在学习小数除法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以促使他们反思自己是否理解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针对性地改进。这样,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领他们学习,促进其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提出多种有效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采用提问引导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讨论交流法和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追寻答案,发掘知识的真相,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获得自我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这些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数解决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数加减“四不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