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以《整理和复习》为例

2024-06-08 02:59浙江省温州市石坦巷小学高盈盈
天津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统计图结构化知识点

浙江省温州市石坦巷小学 高盈盈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比较困难。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内在逻辑关系共同构成一个结构化的有机整体。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构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各个数学知识点相互串联,形成完整的认知网络,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这种结构化思维可以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认知框架。本文分析了结构化教学的特点总结了小学数学结构化的意义,并提出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理解探究

结构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而不仅仅依赖机械的背诵。教师提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运算规则,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结构化教学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验证,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结构化教学中,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将学习内容组织成有机的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连接,这种联系可以是内容上的相关性,也可以是概念上的关联,通过建立全面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的内在结构和组织方式,进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另外,结构化教学强调知识的渐进性和深化性。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逐步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应用知识,通过逐步构建知识结构,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思维发展

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整合和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并进行拓展延伸。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以小见大,层层剥茧地思考,从具体案例或情境中逐步推导出更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类比和推理能力。通过探寻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学会思考和归纳。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尚未完全形成,在串联知识方面的能力有限,脑海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难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框架,这会使得小学数学知识零散化、碎片化,从而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采用结构化的教学方式,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构化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激发他们深刻且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整体出发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考虑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数学问题通常有多个解决方案,学生需要在全面的知识网络中收集符合条件的数学信息,不断联想,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而且巩固了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究式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改进学生表面性的记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结构化教学要求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资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等。教师在实践不同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还需要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设计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探索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此外,结构化教学还提供了专业发展机会,包括研讨会和课堂观摩。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拓宽自身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研读整合教材,确定教学主题

研读教材并确定教学主题是设计教学策略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的重点、目标和教学内容。整合教材是将课时知识、单元知识和学段知识有效且合理地整合起来,以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并构建有意义的教学主题。这一过程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串联,还要关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具备更广阔的学科整体视野,不仅要把握单个知识点和概念,还要考虑整体的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向。教师应该归纳、梳理零散的知识点,并将其融入更大的教学主题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全貌,培养他们的系统思维和综合能力。

《整理和复习》往往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主要涉及本单元的数学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构成一个有序的理论框架,并按照教材递进的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整合教材的首要步骤是将本单元的知识与整个学段的教材联系起来,明确之前已学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相关内容,按照教材中知识点的基本排列顺序进行有序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整合教材后,教师要分析所讲内容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分类,从而确定教学材料的范围。根据课程标准,数学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划分为多个部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以“统计与概率”为例,这部分内容包括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描述与总结、概率基础、概率分布、统计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概念。在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以“统计”为主题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回顾扇形统计图的相关概念,并进一步拓展更多统计方面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同时拓展他们对统计学的知识领域。

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每种统计图表的特点、用途和应用场景,如三年级学习过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四年级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五年级学过的折线统计图。其次,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各个统计图表之间的区别与应用上,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统计图表之间的差异,如扇形统计图强调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条形统计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量、折线统计图则可以显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通过实际的例子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选择统计图表的能力。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使用丰富的图示和实例,让学生对各种统计图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明白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这样的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根据学生学情设立教学目标

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灵活地设置教学目标。同时,目标难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具有层次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对于快速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材料和挑战性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应用情境,将抽象的统计概念与具体案例、场景模拟和实践任务相结合,引入相关案例和实际应用示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应用能力。在整合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表现和评估结果,以了解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进展。基于这些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整理和复习》这一板块涵盖了许多数学知识点,因此,为了有效整理碎片化的知识,教师可以巧妙地构建问题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创新地解决复杂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不断探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跨越不同的单元、学段甚至学科,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全面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单元主题,并将单元主题所涵盖的数学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以及相关的知识概念融入任务驱动的问题情境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实际场景,将数学概念与真实的任务相结合。

例如,以统计单元为主题,教师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一项班级调查活动,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的偏好。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有关同学书籍偏好的结论。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数学核心概念和基本问题:如何设计问卷或调查表格,采集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选择偏好数据。学生需要学会整理和描述收集到的数据,如制作频数表、条形图或饼图来展示书籍偏好分布情况,可以使用统计指标(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来分析数据,比较不同类型书籍的偏好程度,并从中得出结论。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增强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丰富教学方式,鼓励小组合作

在设计每个步骤后,教师需要审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选择启发式引导,激发学生思考,也可以直接传授知识。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在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结构化教学活动设计中,由于学习内容的特殊性,许多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因此,教师应采用更多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形式开展教学,如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关键概念和方法,以确保学生对内容有清晰的了解。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教师应鼓励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观点,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意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梳理,教师还应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如“我们学习的扇形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什么类型的数据?”“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有哪些要注意的步骤和技巧?”最终,每个小组根据集体思考成果合作绘制一个系统的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的关键概念、方法和案例呈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技能和思维整合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共同探究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学生可以从小组成员的观点和经验中获得更多启发,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评价任务或问题,让学生对他们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其积极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反思和评价作为教学反馈依据,用于改进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包含众多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为了更好地开展结构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综合运用教材中的各个单元知识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此外,创设问题情境和启发式的引导方式也十分重要,它们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结构化教学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统计图结构化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