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大国重器里的山东力量

2024-06-07 17:36一卓
走向世界 2024年24期
关键词:试验性蓝鲸蛟龙

一卓

耕海牧渔

每年的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中国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在此期间,得益于经海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的投放,优质水产品的供应得到有效保障,渔业生产得以高质高效推进。

5月初,在烟台长岛南隍城岛东部海域,“经海007号”养殖平台的深水养殖网箱里正在出鱼。今年以来,该平台已出鱼12批,共计20多万斤。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更先进、养殖技术更领先、产业链也更加完备。“经海007号”地处黄渤海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一次可养殖200万斤鱼。那么在深远海,究竟是如何进行鱼类养殖的呢?

在“经海007号”平台上,各种传感器、水下水上摄像头、雷达信号传输管线等随处可见。控制室里,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获取养殖水域的相关信息。“传统近海养殖需要乘船到养殖区人工喂养,而深远海养殖则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纪翔介绍说,经海系列平台上搭载了5G通信以及水下生物识别、环境监测等设备,实现了水下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可视、可控和可预警。

在这片海域,同样实现智能化的还有中国首座坐底式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养殖平台。“国鲍1号”网箱长36米、宽36米,吃水21米。其三个养殖区共悬挂着36988个海珍品养殖笼,可年产优质海珍品70至120吨。“国鲍1号”的正式投用突破了传统鲍鱼、海胆深海养殖的限制,提高了海珍品集约化养殖的能力和产量,进一步引领提升了长岛海洋牧场建设装备化、智能化水平,夯实了长岛生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真正实现了海珍品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

同样位于烟台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与传统的海洋牧场相比,我们拉长了海洋牧场产业链条,在提升一产价值的同时,丰富了三产元素。”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众多深海养殖装备及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古老的耕海牧渔从未如此有“范儿”,一首激昂的海上新牧歌正在奏响。

“蛟龙”探海

“这里是‘蛟龙,这里是‘蛟龙。我们已经成功坐底7020米!”2012年6月24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区,海试母船“向阳红09号”船的指挥室里传来一阵欢呼声。最终,“蛟龙号”的下潜深度达到了7062米。这不仅是当时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也是当时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蛟龙号”的研发和试验基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就位于山东青岛。

20世纪末,随着国际海底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对载人潜水器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2002年6月11日,科技部批准了“关于启动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的请示”。作为中国海洋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制高点,载人潜水器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近十年的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克服了无数困难,实现了耐压球壳极限承载能力等16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四大创新,载人深潜技术有了质的提升。2007年9月1日,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终于组装完成。自2009年起,“蛟龙号”连续4年在不同海域进行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的海上试验。“蛟龙号”稳扎稳打,每一次海上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蛟龙号”从诞生到投入使用,可分为海上试验、试验性应用和业务化运行3个阶段。2012年海上试验结束后,“蛟龙号”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为科学家提供了探索深海、研究深海的稳定可靠平台,并培养了专业化的业务支撑队伍。

在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中,“蛟龙号”前往南海、印度洋、太平洋,潜入海山区、冷泉区、热液区、洋中脊,探索多金属结核勘探区、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富钴结壳勘探区,展示出了“十八般武艺”,每次任务都圆满完成。

2017年,在试验性应用航次完成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启动了“蛟龙号”的整体性能技术升级。经过15个月的全面大修,“蛟龙号”共完成了载人球壳结构全寿命监测、框架结构调整设计与建造、水下灯光视频系统改进、作业接口规范与增加等9大类技术升级。

此后,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1号”搭载“蛟龙号”前往南海,开展了技术升级的两大类8项验收海试;前往西北太平洋深渊区进行7000米级作业。在这两次高难度作业中,验收专家组给出了99.25分的综合评价,“蛟龙号”完成了“进化”。

今年2月23日,“蛟龙号”在南大西洋顺利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九天九潜的下潜新纪录。从立项到研发,从海上试验到试验性应用,再到业务化运行,“蛟龙号”历经风雨,百余次下潜,次次圆满,为中国开启了探索深海的大门。

“蓝鲸”姐妹

海风习习,在烟台的芝罘湾畔,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矗立在码头上。这座以海上巨兽“蓝鲸”命名的海工巨无霸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自重43725吨,有37层楼高,能够在全球95%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达15250米。

海上钻井平台被誉为“流动的国土”,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和发展方向。2017年5月,“蓝鲸1号”在南海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均打破世界纪录,向全球展示了“大国重器”的实力。作为“蓝鲸1号”的姊妹船,“蓝鲸2号”在项目建造工艺等方面较“蓝鲸1号”有重大创新突破,有了這一定海神器,中国将在更深海域探寻清洁能源,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也将更加坚定。

“藍鲸1号”“蓝鲸2号”生产经理程骋自豪地介绍,蓝鲸系列是按抵抗16级台风的标准建造的。“蓝鲸1号”在2017年试开采期间,就成功经受住了12级台风“苗柏”的考验,台风过后,平台依然稳稳地固定在工作海域,可燃冰试采一秒也没有停顿。

为何能具备如此强大的抗台风能力?程骋介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船体结构坚固;二是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在12级台风下平台位移不超过11米,倾斜角度不超过2度;三是采用100毫米NVF690超厚钢板,抗扭曲能力强。

“蓝鲸2号”与“蓝鲸1号”整体设计和概念设计相同,但在“蓝鲸1号”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改进和优化。“蓝鲸2号”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内功”上,液压双钻塔系统工作效率提高了30%,生产建造时间缩短了半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时间更短,‘蓝鲸2号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道路。”程骋说道。

10年前,中国还完全不具备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如今,中国在该领域已实现完全自主化,其中超深水钻井平台的超厚钢板、钻井闭环技术更是世界领先,推动了中国海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编辑/郭晓娟

Intensifying Efforts in the Sea, Shandong Power in Pillars of a Great Power

In the eastern waters of Nanhuangcheng Island, Changdao, Yantai, fishing operations are underway in the deep-water aquaculture net cage of the “Jinghai 007”aquaculture platform. “Jinghai 007” is capable of raising 1 million kilograms of fish every tim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aquaculture mode, deep-sea aquaculture has more advanced facilities, superior aquaculture technique and a more complete industry chain. Additionally, the “Guobao No. 1”aquaculture platform, the “Genghai No. 1” marine ranch complex platform, etc. have accelera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andongs ma- rine fishery from a single industry to a whole industry chain.

Through nearly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since 2009, the submersible “Jiaolong” has undergone 1,000 m-level, 3,000 m-level, 5,000 m-level and 7,000 m-level sea tests in different waters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Jiaolong” has been proceeding steadily and succeeded in every sea test.

From coming into being to coming into service, “Jiaolong”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respectively sea testing,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and operation. After the sea testing in 2012, “Jiaolong” entered its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stage, provided a stable and reliable platform for scientists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deep sea, and trained a professional business support team.

Moreover, by the Zhifu Bay, Yantai, Shandong,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advanced ultra-deep-water 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platform “Blue Whale 2”stands tall on the terminal. As a sister vessel of “Blue Whale 1”, Blue Whale 2” has major innovation breakthroughs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this magic weapon, China will explore clean energy in deeper waters, and take a firmer step to build a maritime power.

猜你喜欢
试验性蓝鲸蛟龙
蓝鲸也要七十二变
蛟龙出海
扬子石化:呵护好醉美“蓝鲸蓝”
海底蛟龙093A畅想
我国首次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
长航“蓝鲸”抵达武汉!援汉医疗队有了“水上之家”
堇青石-莫来石质陶瓷板的试验性研究
蛟龙,蛟龙!勇者无敌
蛟龙出海
二次再生混合料在S102省道杭昱线的试验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