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遵循课标理念,从中段开始编排了内容丰富的说明文。有事物类说明文《花钟》,有事理类说明文《夜间飞行的秘密》《只有一个地球》,有自然科学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有社会科学说明文《纸的发明》,有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有平实性说明文《太阳》。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为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在小学阶段达成新课标提出的说明性文章阅读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为以后的深层次阅读打下坚实基础?遵循年段特点,借助多文本阅读,是将说明文读明白的有效方法。笔者以多文本阅读教学课例“聚焦说明方法 清楚介绍事物”为例,来作一阐述。
一、游戏导入,融入说明方法
开课前,教师选用小游戏“根据线索猜动物”进行课前交流,围绕谜底“袋鼠”分三次给学生提供猜谜线索,每条线索都隐含说明方法。在师生交流中,明确“抓住突出特征,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将动物介绍清楚”,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预告了本节的学习内容,更适时渗透了说明文“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重要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法指导,感知文体特点
借助恰当的方法和严谨的语言向读者传递科学知识,是说明文基本的特征。教师要紧扣这一文体特质,指导学生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体特点,提升阅读能力。
本课设计学习任务一——探寻“说明白”的奥秘。以文本的说明内容理解和说明方法辨析为重点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中理解说明内容,在对比辨析中学习各类说明方法的表达特点和运用方法。在大任务驱动下,以下三次读书活动体现了学习的进阶性。
活动一,指导学生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自主阅读,使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三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完成对说明文基本信息的提取概括。在自读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依据表格内容整合关键信息,完成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把握。
活动二,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采用跳读、寻读等方式进一步阅读思考,标画说明事物特点的语句,批注运用的说明方法,在组内合作交流、补充完善的基础上,运用句式“我交流的是第 段的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写出了 ”,在班内交流分享。
教师适时总结三篇文章在说明方法使用上的特点,并顺势提出活动三的探究学习——明白写法的妙处。学生将三篇文章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进行联结对比和思考辨析,整合概括出共同特点,最后达成“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可以把事物介绍得具体准确、形象生動、条理清晰,把事物说明白,便于读者理解”这一共识。
学生在教师层层推进的阅读活动中,通过快速默读、跳读、寻读等方式,采用圈点勾画、筛选提取、概括整合、联结对比、思考辨析等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补充完善、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辨析了三篇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经历了三次阅读实践,学生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阅读方法和阅读形式就有了深刻体会。
三、读写转换,内化文体语言
课例以读写结合为思路设计学习任务二——巧用方法“说明白”事物,将说明方法的实践运用为重点,设置课堂小练笔“借助有关花生的资料,选择花生的一两个方面,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这一小练笔创设迁移运用情境,在对花生这一熟悉事物的介绍中,学生真实经历了“明确事物特点、选用恰当方法、准确清楚表达”的学习过程,可以进一步强化介绍事物的能力。
四、搭建支架,降低阅读难度
在多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大容量的读写活动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学习动力,学习支架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
1.表格支架
表格支架是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支架。教师在学习任务一中用一个表格串起三次阅读活动,为学生的对比阅读提供了便利。表格设计如下:
这样逐步进阶式的阅读,既引导学生梳理概括了三篇文本的内容,又辅助学生整合总结了说明方法的重要作用,更在无形中渗透了文体学习思维方式,促进了学生文体阅读素养的提升。
2.资料支架
此课例为了减缓课堂小练笔的坡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资料支架,补充了花生的有关资料和文献,供学生介绍时参考或选用(见下图)。
资料的一部分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罗列花生相关信息;另一部分以文献援引的方式呈现。这样的支架内容和呈现形式,既向学生展示了结构化的花生特点,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引用”这一说明方法的契机。
综上所述,教师采用多文本阅读进行说明类文章的学习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顺利完成阅读理解、对比辨析、迁移运用等学习活动,可以达到“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说明方法”的学习要求,将说明文读“明白”。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基于不同文体的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dwbyd2201030016)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