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4-06-07 12:11吕超
新农民 2024年13期
关键词:土地管理规划

吕超

摘要: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整合对于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发展至关重要,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阐述了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整合作用和整合措施,提出了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1 土地管理與土地规划的整合作用

1.1 协调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规划提供了对土地资源的整体认识,土地管理通过具体的执行和监管,确保规划决策的实施,协调不同土地用途的合理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土地管理通过监督、审批和管理土地使用,确保土地得到高效利用,促进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土地管理可以根据规划需要,通过调整土地用途,使之更符合城市化、农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土地的多功能性。

1.2 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

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整合有助于合理划定城市土地边界、用地分区,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通过土地管理,可以推动城市更新计划的实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的质量。土地规划能够划定生态保护区域,而土地管理则负责确保这些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通过整合土地管理和规划,可以实现土地的生态修复,减少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1]。

1.3 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管理的规范有助于确保土地分配的公平性,防止土地富集和不公正的土地使用。通过规划与管理的整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当前需求并保留土地资源以满足未来时代的需求。整合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制框架,明确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法定职责与权限。通过法治手段,加强对土地规划和管理过程的监督,提高治理效能,降低腐败

风险。

2 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整合措施

实现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有效整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涉及法律制度、技术手段、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

2.1 法律法规的整合

制定和完善法规,确保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之间的协调一致。法规框架应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合作机制,确保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法律框架能够相互衔接,避免矛盾和冲突。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土地管理与规划的决策过程,确保多方利益的平衡。设立协调机构,促进不同部门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确保土地管理与规划间协同工作[2]。

2.2 信息技术的支持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土地利用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空间数据支持。将土地档案数字化,建立统一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访问性。

2.3 综合规划与区域管理

制定综合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涵盖城乡各个方面,确保各项规划的协调一致。在不同区域建立土地管理与规划的协调体系,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土地利用与规划的一致性。

2.4 培训与人才支持

加强土地管理与规划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综合性的土地管理需求。建立持续的培训机制,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土地管理与规划的动态变化。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土地管理与规划的整合。制定约束性规定,对违反整合原则的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确保整合政策的有效执行。

3 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综合性土地规划

制定综合性土地规划,考虑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社会公平等因素,确保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1)进行全面的土地资源调查,了解土地的质量、用途、分布等情况;进行土地资源评估,分析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和风险。(2)制定明确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城乡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实现城市扩张与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3)识别并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关键的生态系统、水源地、湿地等;制定生态修复计划,对退化土地进行恢复,维护生态平衡。(4)分析土地利用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确保弱势群体的土地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考虑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社会公平因素,确保土地规划符合社会的公正原则。(5)制定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使土地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包括农业、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通过灵活的土地利用规划,鼓励土地的多功能性,提高土地的整体利用效益。(6)制定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例如城市中心、产业区、农村区、生态区等;考虑土地的可达性、交通便利性等因素,确保土地利用的协调性。(7)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与监测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及时调整规划;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8)遵循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通过绿地规划、节能建筑等方式,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考虑可再生能源的规划,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利用。(9)鼓励公众参与,开展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提高公众对土地规划的了解和认同。(10)明确土地规划的法律法规,建立法治化的土地管理机制,保障规划的严谨性和可行性;加强对规划的法律监管,严格处罚违

规行为[3]。

3.2 生态保护与恢复

(1)开展生态系统调查和评估,明确各区域的生态特征和功能,识别重要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草原等,以及关键的生态过渡区域。确定具有高生物多样性的区域,特别关注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设定保护目标,确保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提高。标识生态敏感区域,包括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区等,对这些区域进行重点保护;考虑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划定易受影响的区域。(2)制定明确的生态保护政策,规定生态保护区域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标准。设定禁止性开发项目,限制对生态敏感区域的干扰。(3)详细评估土地退化情况,包括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识别退化土地的原因和程度,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4)制定具体的土地恢复计划,明确治理目标、方法和时间表。根据土地类型和退化原因,采用合适的治理技术,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通过植被恢复项目,引入适应性植物,加强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梯田、护坡、防风林等,减缓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设计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确保土地水分平衡。针对沙漠化问题,实施沙漠化治理工程,包括植树造林、固沙工程等。制定沙漠化防治规划,防止沙漠化扩展,保护周边生态系统。(6)建立土地恢复的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恢复计划。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土地覆盖和质量的变化。

3.3 智能城市规划

采用智能城市规划理念,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城市土地的效益,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1)利用GIS技术整合空间数据,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支持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城市居民的行为、需求和流动性,为土地规划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基础;预测城市发展趋势,指导土地规划的长期战略。(2)部署智能交通系统,优化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利用实时数据监测交通状况,调整交通流,减少拥堵。利用算法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推动交通网络的智能化设计,提高道路容量和通行能力。(3)鼓励绿色建筑和智能化设计,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采用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建筑的自动化和可持续管理。引入用地灵活性的概念,通过智能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土地多功能利用。支持可变用途区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土地用途。(4)部署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各项设施和服务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整合各类数据,实现城市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支持城市管理决策的智能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促进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和反馈,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公众对城市发展的理解和认同;确保智能城市规划考虑社会公平因素,避免数字鸿沟的加剧。(5)制定智能能源管理策略,整合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优化城市能源利用结构,推动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推广智能节能技术,包括智能照明、能源监测系统等,通过智能控制手段,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

3.4 农村土地整治

(1)全面评估土地质量,分析土地的肥力、排水状况和植被覆盖等,识别需要整治的土地,制定整治计划。(2)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和土地改良手段,如有机肥料、水分管理、轮作制度等,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能,推广科技创新,提高农田的生产力。(3)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梯田、水土保持植被带等,减缓水土流失。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土壤沟蚀。(4)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采用无化学农藥、有机肥料的种植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支持农民参与生态农业,鼓励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5)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系统,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制定合理的农田生态保护政策,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6)制定农村旅游规划,将一部分土地用于发展农村旅游业,提供农家乐、农业体验等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7)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明确农民土地权益,鼓励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8)推动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9)推动农村社区的参与决策,确保整治工作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和集体经济效益。(10)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高效、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使农民能够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11)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民对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的获取能力。

3.5 资源循环利用

(1)推动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制定废弃地复垦计划,将废弃地重新规划和开发,减少土地资源浪费。(2)引导企业对废弃地进行环境修复,使其重新可用。制定政策鼓励工业用地再利用,推动废弃工业用地的产业结构调整。(3)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和科技创新,提高工业用地的资源利用效率。(4)强调土地资源的社会公平分配,确保土地权益得到保护,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制定明确的土地权益法规,建立土地征用和流转的公平机制。(5)鼓励公众参与土地规划决策,通过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公众参与平台,促进社会对土地利用决策的满意度。(6)推动城市绿化,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植树造林计划,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降低交通对土地的压力。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7)制定清洁能源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低碳技术在城市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减少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4 结语

实现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的保护。这些策略相互协调,有助于实现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土地资源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同时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马俊山.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根基何在[J].村委主任,2010(11):31-32.

[2] 刘珊,田佩川.浅谈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J].吉林农业,2011(7):49.

[3] 隆毅.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3):2.

猜你喜欢
土地管理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管理工作探究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