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画家,笔耕不辍几十年,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雄鹰千姿百态的造型,将雄鹰瞬间的姿态淋漓尽致地定格在画纸上,给人一种无法形容的震撼;他画的鹰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被人收藏,有的作品还被中央电视台永久收藏;他创作的雄鹰系列画作被制成邮票,由国家邮政总局出版发行。他,就是被誉为金陵画鹰人的周德宝。
说起画鹰生涯,德宝坦言,得感恩一位名叫宋德豪的新四军老兵。1978年底,一群南京的年轻人入伍来到嵊泗列岛,在这群新兵中,有一位生性腼腆的小伙子,被安排到了远离大陆的嵊山岛服役。由于有画画特长,不久他被选入电映组。部队放映员不仅要放电影,还要制作幻灯片,釆编新闻搞宣传。为了增强幻灯宣传效果,德宝经常抽空到营区外写生。
那一天,带工作组正在嵊山岛蹲点的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宋德豪,看见一个身材清瘦的大眼睛士兵端坐礁石,面对大海挥笔写生,由于小伙子过于专注,首长走到他身旁也没察觉。看到小伙子的画板上海浪、沙滩、礁石、飞鸟、落日都尽情地收入笔下,宋副司令员笑了。笑声惊醒了德宝,交流中,首长得知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守备区画展,笑得更加爽朗。临别时,宋副司令员拍拍德宝的肩,叮嘱说:“部队需要铁骨雄风,你可以画画海岛雄鹰呀。你想呀,当年没有铁骨雄风,我们的新四军怎么打胜仗,怎么叫作铁军呢!”
那天晚上,德宝经过多方打听,知道白天见到的那个大干部名叫宋德豪,是个新四军老战士,军职干部。1938年9月,宋德豪参加了新四军,不到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通信员,新四军第二师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了定远双庙战斗、藕塘战斗、津浦路东反顽战斗,并在淮南黄同庙战斗中担任主攻排长,为抗日战争赴汤蹈火。解放战争时期,宋德豪历任苏北兵团连长、副营长,第七兵团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冲在最前线,为人民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画出铁骨雄风!为了一个新四军老兵的嘱托,德宝从此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见人怯生生又腼腆的战士,他的作品从花鸟虫鱼向大海惊涛、岛礁雄鹰转变,画风也逐渐变得大气洒脱。
如何才能用画笔更形象地展现部队将士刚毅的性格和精神风貌呢?这是德宝在部队作画时经常思考的问题。作品中狂风掀起的巨浪,泡在海水中的礁石,似乎都不能尽情地表达守岛战士的情怀,他牢记宋副司令员的嘱托,认定高空翱翔的雄鹰,飞得高,看得远,犀利勇猛,这才是战士的象征。经过千百次观察、思考、速写,一只展现铁骨雄风的苍鹰终于跃然纸上。都说画鹰最难的是爪子,为了画好鹰爪,他参照标本写生,临摹鹰的各种形态,经过不懈努力,他画的鹰逐渐出神入化,成了国内外书画爱好者争相收藏的目标。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德宝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周诗青。成名之后的德宝不忘报效军营,他经常回海岛、去西藏,为的是画好他一生孜孜以求的雄鹰,展现新四军先辈的铁骨雄风。
现在的德宝早已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人研究会副主席,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扬子书画学会理事。30多年来,德宝先后任教于江苏省老年文化艺术大学等多家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书画艺术人才,他先后出版了《书法美术作品集》《少儿书画教学论文集》《中国画技法》《艺术传列》等多部书籍。2021年,他的多幅国画和雄鹰作品入选《CCTV传承名家画册》和“CCTV中国骄傲栏目”,中央电视台对他进行专访,并在文化频道进行了重点播出。
(责任编辑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