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龙:馆长原是山里娃

2024-06-06 00:00:00赵长国
铁军 2024年6期

盱眙,山多。

除了山,还有丘岗、平原、河湖圩区,是战略要地。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转入反攻的关键时期,新四军军部从江苏阜宁停翅港移驻这个县的黄花塘、千棵柳两年零八个月。

卞龙,是山里的孩子。三十而立,30岁那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带着山的博大和高远,存有山的胸襟和坚强,成为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创业功臣。人们崇敬他荣获“全国红色旅游先进个人”“中国好人”、江苏省“最美基层干部”等荣誉之时,盱眙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李汉成格外感慨:“卞龙十七八年做好一件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好馆长。”

A.卞龙自述:有幸为新四军军部旧址“看家护院”,注定是我此生最光荣的事业

坐落在苏北盱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占地近400亩,主要由旧址、旧居、历史陈列室、新四军文化艺术馆等部分组成。馆名,张爱萍题写,是一座以新四军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综合馆。

2010年,投资2300万元、建筑面积达4111平方米的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当年奠基、当年竣工、当年布展,这一年夏天正式对外开放。从外部看,造型别致、气势雄伟。走进展馆,抗日文化先锋、铁军颂歌、红色文艺、体验铁军等几大板块环环相扣,声光电多媒体情景再现,当年新四军一大批文化文艺工作者的形象浮现在眼前。展馆由此荣获淮安市文化创新工程奖。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曾称赞说:“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全国首创,了不起。”

卞龙(第二排左一)和红二代在一起

与之配套的,投资1.2亿元的新四军文化园正在兴建。卞龙说,建设新四军文化园,是新四军文化艺术馆的延伸,在全国纪念馆建设领域,我们首创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相结合,开拓和强化纪念馆功能……

B.卞龙自述:不管怎么苦,和新四军比起来都不算苦。既然上了战场,就不能装孬

20世纪80年代,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省政府拨款新建陈列室,对张云逸副军长旧居进行修缮,这是纪念馆的雏形。

2007年5月,卞龙就职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新任馆长。从此,他和他的团队再启程,踏上新一轮建设之路。刚接手的纪念馆,占地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只有一个旧馆、几间失修草屋旧居。

到任后,卞龙第一件事就是以个人名义借了2万元钱,为纪念馆交了拖欠的水电费。接下来,卞龙手拿镰刀,带领员工割除院内荒草。再后,铺设景区供电线路,扩建停车场,在荒草丛中开辟、铺设步道,栽种景观花草树木,很快面貌一新。

搜集历史资料,寻找革命文物。纪念馆组织人员实地采访数百名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后代,收集资料;走遍黄花塘镇周边村子,挨家挨户拜访老人,征集新四军史料和文物。为一本书、一件衣服、一个水壶,不厌其烦,不远千里地寻找。纪念馆80%的新增展品、文物,都是这样“淘”来的。现有馆藏文物中,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以上的达80件。

四方招贤纳士,注重培养人才。安排讲解员先后赴多地参加由全国“红办”组织的红色景区讲解培训,组织讲解员自己动手写讲解稿,这支队伍被淮安市授予“巾帼岗位标兵”。卞龙组织编写和出版了《黄花塘》《陈毅军长在黄花塘》等图书专辑和报告文学《黄花塘长歌》。纪念馆《新四军军工发展》专题论文,入选世博论坛。

四处奔走呼号,争取建设资金。从盱眙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南京,卞龙集汇报工作、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募集资金于一身。日夜兼程,先后筹措几千万资金,加上政府投资,纪念馆建设日新月异。

C.卞龙自述:我和我的同事们做的是新四军未竟的事业,所以,我们无怨无悔,累并快乐着

采访中,卞龙提到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和他一起奋斗的团队。副馆长蔡卫东、叶庆武,看到卞馆长“看家护院”的举动,学着把纪念馆当成了家。讲解员殷秀玲说,馆长手把手教她们写材料。刘瑾,是毕业于淮安师范的讲解员,“卞馆长在生活上关心我们像兄长”。张丽,白皙脸庞上总挂着微笑,她应聘进馆的时间比卞龙到任只晚了7天。她深情回忆:“我们刚到馆里的时候,荒草齐腰高。馆里缺钱,地方老板工程款要给,员工工资要发,卞馆长连续3年以自己和妻子的名义担保,从银行贷款来解燃眉之急。”

D.卞龙自述:践行和传承“铁军”精神任重而道远,圣火接力相传,才不会熄灭

卞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来人不管是元帅之子、将军之女,或是自己当了多大的“官”,一个个都跑得满头大汗。他们走进简陋客房,坐在床沿与卞龙促膝而谈。新四军的后代,早把自己当成黄花塘的孩子。

原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的女儿刘延淮,当她看到纪念馆缺少办公设备,自掏腰包买了一台当时配置最高的电脑送给馆里。新四军后代柏苏宁,时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多次把同学、朋友带到黄花塘参观考察,为纪念馆争取到500万元工程款。刘少奇之子刘源一行10余人,给纪念馆解决退役的军事装备。张云逸之孙张晓龙怀抱着爷爷的雕像,赠送给纪念馆。

卞龙不会忘记,去上海征求新四军老战士对文化艺术馆建设的意见,10多位八旬老人,冒着寒风,早早来到会议室等候。那天傍晚,卞龙一行离开时,老战士们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给卞龙敬礼。

盱眙县人民政府和中央电视台联手,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广场举办过“战地黄花分外香”大型文艺演出,主题歌《想起了黄花塘》,至今萦绕在卞龙的耳边:想起黄花塘,水那么甜,米那么香,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那里有我很多的乳娘,如今已满头白霜,想起你,我热泪盈眶……

E.作者题解

不久前,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在淮安调研时,专程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赞叹这里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工作做得好。

卞龙当过语文教师、报社编辑、县级机关干部等职,而在纪念馆馆长位子上,最有成就感、自豪感。纪念馆评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卞龙说,我们坚守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而是一方精神家园。

卞龙,1965年出生在盱眙的巴山村,从小被红色山乡的氛围浸染。一个山里娃,当上了馆长,自足而荣光,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重任,历经艰辛,始终坚守。

卞龙,高擎铁军的火把和旗帜,希冀家乡的黄花塘红色记忆,永远鲜亮……

(责任编辑黄朱清)